原標題:完善農村水利體系 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2020年12月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一年來,江蘇省水利廳以水利高品質發展為行動路徑,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價值取向,真抓實幹,銳意進取,不斷優化治水思路,深入創新治水實踐,持續提升服務效能,以高品質的農村水利“八個體系”,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錨定戰略目標,打造方向明確路徑清晰的持續發展體系
圍繞“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永續利用、水生態系統復蘇、水管理智慧高效、水文化傳承弘揚”的水利現代化總體要求,把牢政治方向,找準發展方位,堅持目標引領,加快構建符合形勢發展需要、貼近農業農村實際、順應農民群眾期盼的農村水利持續發展體系。堅持法治方向,2021年2月1日施行的《江蘇省農村水利條例》,是全國首部省級人大制定的農村水利條例,為江蘇省農村水利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法制環境和保障。堅持規劃引領,編制完成了農村生態河道、農村供水保障、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水土保持、重點塘壩除險加固等6項農村水利方面的“十四五”專項規劃,並與大中型灌區2項中長期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規劃、全省智慧大中型灌區軟體平臺系統實施方案等一起,構成了完整的農村水利與水土保持規劃體系,為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加快推動農村水利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描繪了發展藍圖。
保障糧食安全,打造節水高效配套完善的灌排工程體系
圍繞“設施完善、節水高效、管理科學、生態良好”的目標,積極踐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完善灌排基礎設施、治理修復生態環境、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為重點,持續推進大中型灌區改造工程建設,加快構建“節水、生態、智慧、文化、幸福”的江蘇灌區。2021年度投資21.3億元,實施8個大型灌區、27個中型灌區的配套改造工程,投入規模和力度位居全國第一。基本建成省、市、縣和灌區管理機構4級互聯共享、分級使用的智慧灌區信息管理平臺,構建了立體監管和項目運行管理體系。淮安市洪澤區周橋灌區、揚州市高郵灌區、南京市六合區龍袍圩灌區被評為全國灌區水效領跑者,建成省級節水型灌區23個。將灌區節水與減排、提效、綠色發展統籌考慮,持續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在全國率先全面完成改革任務,實現改革面積、計量措施、工程産權、管護組織“四個全覆蓋”。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數已達0.616,年度農業節水量超20億立方米。日益完善的灌排工程體系,為糧食安全提供了支撐和保障。
優化人居環境,打造互聯互通生態良好的農村河網體系
圍繞“功能達標、水流通暢、水清岸潔、生態良好、管護到位”的目標,抓住省委省政府將農村生態河道覆蓋率納入市縣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指標、作為全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10項核心指標的有利契機,修訂《江蘇省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標準》,出臺《關於進一步壓實鄉村河長責任加強農村河道長效管護的意見》,以維護農村河道功能良好和生態健康為目標,以進一步壓實鄉鎮級、村級河長責任為關鍵,以落實河道長效管護機制為根本,按照“資源整合、整片推進、考核牽引、輻射帶動”的思路,全面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保護和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全省農村河道治理、考核、管護機制已基本建立,年疏浚農村河道土方1.5億立方米以上,全省已建成3000余條農村生態河道、212個“水美鄉鎮”、1608個“水美村莊”,老百姓身邊的幸福河,在全省廣袤的鄉村漸次呈現,助力美麗江蘇建設。
增進民生福祉,打造城鄉一體高質高品的鄉村供水體系
圍繞“全域覆蓋、融合發展、共建共享、服務均等”的目標,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持之以恒開展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設,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了“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全面推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運營、專業化服務、一體化管理,理順管理體制,提高服務效能,基本建立了從源頭到龍頭的城鄉供水工程規範化管理體系。目前,全省農村區域供水入戶率已達98%以上,農村供水保證率達95%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100%。全省現有涉農水廠147座,總供水能力2592萬立方米每天,深度處理率達到78.6%,受益總人口超過4400萬人。96個縣級以上日常飲用水源地、18個鄉鎮級日常飲用水源地完成達標建設。在今年9月省人大常委會對省政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開展的工作評議中,農村飲水工作在17個部門中位居前列。高質高品的鄉村供水,為人民群眾送去了最直接的幸福感、安全感。
踐行綠色發展,打造治理有效監管有力的水保防治體系
圍繞“協同推進、綜合防治、監管有力、空間優化”的目標,加快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全省水土保持率達到97.82%,位居全國前列。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要求,因地制宜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全省已建成省級生態清潔小流域132條,張家港入選全國水土保持示範縣,南京湯山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通過水利部組織的審查。生産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實現常態化、多頻次,2021年審批水土保持方案3607個,同比增加156%。區域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工作更加精準,水土流失圖斑在小流域和行政村範圍內落地,新建成的16個水土保持監測站點正式運行,水土保持監測能力持續提升。根據國務院批復,水利部向各省市區人民政府通報了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2016—2020年度評估結果,我省獲得評估“優秀”等次。通過不斷努力,水土保持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江蘇由水土保持“小省”,發展成為水土保持“強省”。
放眼常態長效,打造職責明確服務到位的運行管護體系
圍繞“職責明確、機制健全、服務高效、全面覆蓋”的目標,統籌推進農村水利工程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加快構建適應全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符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水利設施管護體系。全省各類農村水利工程管護制度體系全面建立,182萬餘處農村水利工程基本明晰了工程産權,確立了管護主體和責任,以鄉鎮水利站、灌區管理單位為紐帶,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專業化服務公司、村級水管員隊伍為主體的基層水利管理服務網絡基本建成,管護水準和品質持續提升。因地制宜,積極創新工程運行管護模式,探索和實踐了農業經營主體自主管護、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管理、農民用水戶協會管理、土地流轉集中管理、“五位一體”綜合管理等多種管護模式,有效保證了農村水利工程長期穩定運行。“五位一體”綜合管理經驗在全國推廣,貢獻了江蘇農水人的智慧。
鞏固幫扶成果,打造惠民利民群眾滿意的水利幫促體系
圍繞“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目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加大對12個重點縣、6大重點片區和黃橋、茅山革命老區的水利整體幫扶力度,在資金和項目安排上予以優先扶持和傾斜。定期組織水利專家、技術人員,深入基層一線和工程建設現場,聽民聲、解民憂、紓民困,著力協調解決地區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高品質高標準牽頭完成了豐縣湖西片區“十三五”整體幫扶任務,全面啟動新一輪幫促工作,片區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全部達到6000元的省定標準,24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20萬元以上,平均達52萬元,片區綜合實力平穩提升,整體面貌持續改善,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水利幫促為片區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樹立了水利部門勇擔敢當、善作善成的良好形象。
立足治水實踐,打造內涵豐富人水和諧的文化建設體系
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目標,厚植為民情懷,深耕文化沃土,加快建立農村水文化建設、管理和傳播體系。充分挖掘農村水利工程文化功能,將工程與其蘊含的水文化元素有機融合,促進水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弘揚,高郵灌區成功入選2021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為江蘇首家。對新建、改建農水工程,在工程規劃設計中注重融入節水生態理念與水文化元素,著力提升農水文化品位。全省23個大中型灌區成功創建省級節水型灌區,讓用水大戶成為節水的主力軍。依託灌區工程、農村河道、小流域、水土保持項目,因地制宜建設老百姓身邊的“袖珍”型水利風景區、水情教育基地。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和其他多形式的主題活動,開展對《江蘇省農村水利條例》和各項重要政策措施的宣傳,展示治水成果,加強文化浸潤,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公眾和服務社會的作用,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水利,推進節約用水、科學治水、依法管水的良好氛圍,有效構建人水和諧的良性關係。
鄉村振興路,風起正揚帆!全省水利工作者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全面貫徹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創新的舉措,努力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秀美畫卷,為“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堅實、更加有力的農村水利支撐和保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