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靠前發力 促進文旅市場全面復蘇
2022-01-29 09:49:09來源:新華日報編輯:趙春曉責編:

  原標題:“戴著口罩抓發展”已成行業共識 靠前發力,促進文旅市場全面復蘇

  2021年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7.07億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11672.72億元,分別恢復到2019年的80.3%和81.5%,其中,接待國內旅遊人次和國內旅遊收入恢復程度分別高出全國23.3個和28.5個百分點……1月27日在南京召開的全省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上,省文旅廳捧出2021年“成績單”。

  面對新階段新要求,一邊守牢“安全關”、應對疫情對文旅業的持續影響,一邊靠前發力、拉動文旅行業加速復蘇,我省持續推出政策“及時雨”、豐富政策“工具箱”,作出了諸多探索。

  加速復蘇,恢復市場主體活力

  受疫情影響,文旅行業內“戴著口罩抓發展”已成共識。

  為恢復市場主體活力,過去一年,面對疫情給文旅行業帶來的持續衝擊,省文旅廳研究出臺助企紓困“蘇八條”,調劑安排資金8100萬元加大對旅行社、旅遊景區、演出場所經營單位紓困幫扶力度,並對南京、揚州的文旅企業予以優先支持。在全國率先出臺促進文化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指導意見,組織261個重點文旅項目集中簽約、總授信額622.2億元,推出首家文旅特色支行和“鄉旅E貸”專項信貸産品。

  繼續靠前發力,1月21日,省文旅廳、省財政廳聯合出臺“文旅十六條”,從加大紓困幫扶力度、豐富優質文旅産品供給和激發文旅消費新動能三方面提出16條具體措施,進一步助推江蘇文旅消費提質擴容,促進文旅市場全面復蘇。

  “要堅持把穩企惠企作為最大的實事項目來抓,統籌當下促復蘇與長遠增後勁,引導企業恢復發展、轉型升級,助力行業穩預期、強信心。”省文旅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表示,各地要結合實際推出更有針對性、更具實效性的政策舉措,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讓更多市場主體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更具獲得感。

  記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將提前下達省級文旅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及其他項目扶持引導資金,推動資金早落地、早見效。

  穩中求進,創新業態模式

  在政策措施綜合效應下,去年全省文旅消費總額達3954億元,佔全國10.32%,居各省份之首,展現出發展的韌勁與活力。

  推動文旅業發展穩中有進,其中“進”的切入口,在於創新業態模式、提升國內旅遊。

  楊志純表示,要主動適應常態化防控下大眾旅遊出行和消費偏好變化,推動旅遊業態、服務方式和管理模式創新,推出更多有效匹配市場需求的産品和服務,更好滿足特色化、多層次旅遊體驗。

  為促進文旅消費提質擴容,我省將繼續籌劃推出文旅消費季活動,推出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省級示範單位;遴選發佈省級文化和旅遊重點項目,及早下達省級文旅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深化政銀企合作,促進全省消費持續恢復,助力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指尖“刷”美景、一站式預約預訂等線上體驗更多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以近距離高頻次為特點的周邊遊、“微度假”等日益受到青睞,小劇場演出、夜間休閒、非遺集市等文旅融合項目越來越成為主客共享的生活場景。然而,在我省,濱海旅遊、水上旅遊、旅遊演藝等新業態發展還不夠充分;文化惠民的精準度、實效性仍需提升。

  新的一年,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從“缺不缺、夠不夠”向“好不好、精不精”轉變,從供給端改革,引導、創造需求至關重要。

  守好安全底線,監管端還需精準發力

  春節將至,人員流動增大,我省文旅領域將如何守好防疫“安全關”?

  “絕不能有麻痹思想、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必須從嚴從緊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決防止疫情通過文旅途徑傳播擴散。”楊志純表示,科學精準、從嚴從實抓好疫情防控依舊是第一位的。春節期間,我省將按照“限量、預約、錯峰”要求,落實好各類設施、場所、活動等防控措施。同時,將研究建立旅遊熱點防疫預報機制,推進預警監測的制度化、分類指導的精準化、流量管控的標準化。

  守好“安全關”,監管端還需更細緻。據悉,江蘇智慧文旅平臺已實現對1509家文旅場所的實時監測、智慧監管,今年將繼續完善平臺數據和功能,將旅行社、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不可移動文物、藝術培訓等納入平臺統一管理。

  研究制定文化藝術類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立標準及管理辦法,開展旅遊民宿等級管理和等級評定,健全文旅市場信用體系,深入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規範化建設……新的一年,我省將通過一條條新規、實規,進一步營造規範有序、繁榮發展的文旅市場環境。(新華日報 記者 付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