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常州召開市委人才工作會議,邀請各類創新人才走上紅地毯,一座城禮遇一群人。尋覓人才如饑似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表示,常州深入落實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全面開啟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新征程,大力實施“532”發展戰略,全力建設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全面打響“天下英才匯龍城、創新創業在常州”品牌,打造全國青年創新創業最嚮往的城市。
人才“畫像”高度匹配産業佈局
2021年,常州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地區生産總值達8807.6億元,同比增長9.1%,增速蘇南第二,是全省唯一連續五年增速位列第一方陣的設區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8.1億元,增長11.6%,增速蘇南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6%,增幅蘇南第二。
人才,是常州在長三角“優等生”競爭中破圈突圍的關鍵一招。常州先後出臺“創新實施意見30條”“創新政策20條”等政策文件,配套出臺高層次人才薪酬獎勵、支持境外離岸孵化器引才聚才、青年人才生活居住“雙資助”等細則。
面對城市競爭回歸産業主賽道的趨勢,常州發揮産業基礎好、門類全、集群強的優勢,工業規模突破1.68萬億元,“十四五”末將達2.5萬億元,産業集聚人才的“蓄水池”持續擴容。
緊扣“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常州讓人才“畫像”高度匹配城市産業佈局,涌現出一批創新型企業家人才,創業類産業人才數位居全省前列。全市領軍人才企業達2967家,銷售超億元的人才企業突破60家,碳元科技、精研科技、中簡科技、宏微科技4家人才企業在主板、創業板上市,24家人才企業進入上市後備企業庫,97家人才企業進入科創苗圃計劃。
從人才結構看,常州呈現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充沛的啞鈴型結構。該市一手集聚未來産業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一手推進卓越工程師行動,深化國家産教融合試點,擦亮“職教名城”金字招牌。
打開全國首張地市級人才地圖,常州人才總量達145萬,53人申報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449人入選省“雙創人才”,30個團隊入選省“雙創團隊”,過去5年引進博士1300多名、碩士1.7萬名,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8年列全省第一。
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
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融合共生。去年以來,常州設立400億元科創基金,將帶動社會資本5年形成2000億元創新投入,加快建設長三角産業科技創新中心。以人才鏈的“強”,激發創新鏈的“活”,托舉産業鏈的“優”。搶抓新興産業風口,常州新能源汽車、智電出行産業鏈壯大成為千億級産業鏈,讓獨角獸和瞪羚企業加速奔跑。動力電池産能位居全省首位,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分別居全國動力電池市場第三和第六。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潘芳芳表示,公司在常研發人員將擴充到5000人規模,打造全球頂尖的人才集聚強磁場。
陳金虎表示,常州將繼續放大製造業基礎紮實、配套能力強的優勢,高品質推動産才融合,預計“十四五”期間,常州將集聚各類人才50萬人,實現人才總量超185萬人。重點做好五個“聚焦”: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加快集聚戰略人才這一“關鍵少數”;聚焦智造名城建設,著力做強産業人才這一“重要支撐”;聚焦城市未來發展,全力激活青年人才這一“源頭活水”;聚焦擴大人才開放,充分發掘海外人才這一“資源富礦”;聚焦人才自主培養,全面夯實各領域人才這一“發展塔基”。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中以常州創新園、中德創新産業園等國際園區,正是常州堅持“四個面向”打造的人才蓄水池。能級提升後的中以國際創新村即將盛大開園。園區集聚以色列獨資及中以合作企業155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項目40個,涵蓋生命科學、智慧製造、現代農業、新材料等領域。
每天創立1家科技企業、轉化1項科技成果、新增4件授權專利。“創新之核”常州科教城已成為創新創業“生態池”。常州市委常委、武進區委書記、科教城黨工委書記喬俊傑説,通過“揭榜挂帥”“賽馬”等機制,讓更多的人才挑大梁、當主角,爭取園區科研院所母體資源,不斷提升人才承載能力,著力吸引一批掌握關鍵技術、擁有自主創新成果的高層次人才。
從一個産學研成果到一個上市公司,中簡科技成長為國內高性能碳纖維行業的代表企業,實現高性能碳纖維産品在高端領域的應用,這正是常州“懂得、舍得、等得”的定力,成就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的佳話。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蔣鋒表示,常州高新區將持續引育高層次人才、發展高科技企業、匯聚高能級平臺,促進産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由企業出題、政府張榜、能者解題,以天合光能、中簡科技、合全藥業等龍頭企業為主導整合優勢創新資源,爭取碳纖維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端平臺落戶。
解決後顧之憂搭建成長之梯
27日召開的常州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為首批3家四星級、10家三星級人才公寓現場授牌,其中有面向國際化人才的西太湖人才社區,也有主打青年友好的“拾壹梧桐”人才社區,還有面向藍領人才的東方·青年人才社區。
在陳金虎看來,先安居才能樂業。人才公寓是引進青年人才、降低落戶成本的關鍵一環,既是人才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常州加快建設長三角青年創新創業港,實施生活居住“雙資助”“三年免費住”政策,建設人才公寓10萬套以上、創客空間100萬平方米以上。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解決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後顧之憂,搭建青年人才創新創造的成長之梯。此前,常州高規格舉辦人才公寓現場推進會,分層分類解決人才居住需求,讓各類人才在安居樂業中感受“常州溫度”。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常州排定人才強市的任務書、時間表,正向著現代化人才高地和創新強市邁進!
(新華日報 記者 張宇熠 蔡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