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12萬畝茶園將迎來採摘高峰期 茶葉變“金葉” 托起大産業
淳青茶廠裏,工人正在炒雨花茶。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麗華 攝
再過約一週時間,全市茶園將進入採茶高峰期,迎來一年中“茶香”最濃郁的季節。茶産業作為南京市的特色産業之一,以名特優茶為主,産業基礎較好,全市茶園面積穩定在12萬畝左右,2021年全市幹毛茶總産量達到1440噸,全産業鏈綜合産值10.8億元。一片小葉子是如何變成“金葉子”,托起一個大産業的?
新品種:良種配良法,效益節節高
3月18日,跟著高淳淳青茶園的工作人員,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來到了一片茶園。與普通茶園裏整齊劃一的模樣不同,這裡的茶樹普遍“個頭”更高,看似有些“雜亂無章”。難道是“失于管理”?
“這是我們的新品種。看這個尖尖的嫩芽,多肥壯,非常適合做松針形的雨花茶。”工作人員王康説。南京的茶産業以高檔茶葉為主,這類茶葉的品質往往由嫩芽來決定,所以説嫩芽的品質和産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産業效益。與傳統品種稀稀疏疏的新芽相比,新品種採用的是立體式採摘面培育技術,採摘面更廣,嫩芽數量更多,一根茶枝上至少能採5—7棵新芽,效益大大提升。
“這個新品種是我們從浙江引進的無性係早發品種‘烏牛早’,發芽早、性狀整齊,經濟效益高。我們根據新品種施以新技術,講究在合適的時機進行科學合理修剪,配套水肥管理,讓茶樹新梢儘快生長,培育全冠樹梢立體式採摘面。”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李松告訴記者。
新技術培育出的無性係茶樹良種是茶葉優質、高産、高效的基礎。“我們現在種的無性係茶樹新品種比傳統品種萌發早10天左右,外形更好看,畝産效益增長了50%左右。現在我們這類新品種已經有十幾個,佔據整個茶園的半壁江山。”淳青茶廠負責人趙建明説。
李松介紹,目前全市無性係茶樹良種推廣面積達3萬多畝。南京市已在高淳建成國內一流的“標杆性”茶樹良種繁育創新示範基地,年繁茶苗3000萬株以上。2021年試點啟動了全市低産低效茶園更新改造示範點建設,預計至2025年將實現無性係良種比例增加10個百分點以上。
新裝備:機器來換人,産業大升級
長久以來,茶産業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産業,但茶園“機器換人”工程正在慢慢撬動這個行業的改變。
採茶季來臨,市農業裝備推廣中心內的一台一人多高的農機,也在“蓄勢待發”。
“這是我們新引進的一體式茶葉採摘、修剪裝備,機械可以搭載不同作業機具,實現採摘、輕修剪、中修剪等多種作業方式,達到一機多用目的。”市農業裝備推廣中心主任週一波告訴記者,這臺機械主要適用於需要採摘大葉茶和做修剪工作的農業經營主體。
“傳統修剪的機器需要手持或者兩個人抬著走,輕則一二十斤,重則三四十斤,勞動強度大。而這臺機械是自走式的,工人只需要一邊跟著機器走一邊控制好方向就行,勞動強度大大降低,生産效率也提高好幾倍。”市農業裝備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錢生越介紹,相對於傳統機器操作,這臺機械可以提前設置好要修剪的高度,一趟開過去就能輕鬆完成修剪,方便後續採摘。
茶葉生産機械化是推動茶産業做大做強的關鍵因素。南京平山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永強介紹,他的茶園凈面積達1800畝,目前已經引進了修剪機、除草機、施肥機、開溝機等四五十台套管理機具。“茶葉製作也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原先一套製作流程下來需要十幾個師傅,現在都是智慧化控制,一條製作生産線只需1個師傅帶2個小工。”張永強介紹,引進自動化茶葉生産線解決了勞動力匱乏的現狀,還大幅度提高了茶葉生産加工的規模化水準。
傳統茶園機械化操作空間有限,宜機化改造勢在必行。2022年市農業裝備推廣中心聯合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制訂南京茶園宜機化改造導則,為全市傳統茶園改造提供依據。南京市還將開展適應南京茶區生産實際的新型管理機具設備的購置和應用示範,開展全市茶園管理機械化技術培訓,探索農機農藝融合的茶園生産管理模式,為産業發展插上翅膀。
新模式:茶旅相融合,青山變“金山”
如今,茶葉不僅是飲品,更成為推動農業一二三産融合的一盤棋,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每年忙完接近一個月的春茶採摘,淳青茶園裏總會迎來從城區來的新面孔。“他們是來參加茶旅體驗的,我們會帶領遊客走進幾千畝的茶園裏體驗採茶,組織茶藝表演、採茶比賽等活動。”青茶空間創始人唐月英告訴記者,此前他們已經接了四五單,人數100多人。
江寧區黃龍峴村,則憑藉打造茶文化從一個偏僻的山溝溝變成了網紅打卡村。這裡茶香瀰漫,已經成為茶葉加工、展銷、品茶休憩、茶道、茶藝、茶餐、茶浴、茶産品設計等為一體的特色茶村。精品民宿、餐飲、跑馬場、茶葉採摘等服務功能吸引市民專程前來體驗,撬動了沿線鄉村旅遊發展。
市農技推廣站負責人表示,目前,茶旅融合在南京已經“桃花朵朵開”,各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高淳淳青茶園面積大、地勢廣闊,江寧黃龍峴茶旅融合起步早、小而精,六合平山茶園位於平山森林公園內,環境優勢明顯……
2022年,南京市將加快三産融合發展,重點支持淳青茶園、江寧黃龍峴、平山林場、和鳳吳村橋片區打造精品茶旅精品休閒旅遊線路,開發集休閒觀光、生産體驗、科普教育、養生保健、集團團建為一體的茶旅融合發展線路。(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麗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