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一詞之變 南通“質”變
2022-03-30 09:59:04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胡曉萌

  原標題:在江蘇發展大盤上從“新的增長極”到“重要增長極” 一詞之變 南通“質”變

  2022年以來,南通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工作舉措都錨定一個詞——重要增長極。

  這是省委的新要求,更是南通的新使命。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期間,省委領導同志勉勵南通發揮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點作用,努力成為全省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在江蘇經濟發展版圖上,省委省政府對南通寄予厚望。新華日報記者注意到,過去10多年,南通的發展定位一直是“江蘇新的增長極”。早在2008年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出現了“按照省委、省政府對南通提出的‘建設江蘇新的增長極’的要求”相關表述。

  站上新起點,開啟新征程,南通躋身GDP“萬億之城”,省委對這個“增長極”有了更高期望——前面的定語由“新的”變成了“重要”,同時賦予“高品質發展”的豐富內涵。

  一詞之變,發展“質”變。在全省高品質發展“一盤棋”中,南通已成為一枚舉足輕重的“關鍵棋子”。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重要增長極,南通一躍而起。

  南通更“重要”了

  觀察一座城市的重要性,經濟實力是重要維度。

  2020年,南通破難逆行,強勢突破萬億大關,經濟增速在長三角39城中高居第二,為江蘇GDP首破10萬億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當年全省乃至全國的耀眼亮點。

  不僅如此,南通成為全省長江以北首座“萬億之城”,刷新了區域經濟版圖。這對江蘇而言,意義尤其重大。

  以前,全國有個東西問題,江蘇存在南北差距。為了加快推動長江以北地區跟上蘇南發展步伐,江蘇省先後實施蘇北振興、南北掛鉤等一系列戰略。推動蘇中崛起,南通被寄予擔當“領頭羊”的厚望。江蘇沿海開發升級為國家戰略後,總體格局中明確了沿海三市的優勢,即南通區位好、連雲港定位高、鹽城空間大。從那時起,省裏就明確要求南通“建設江蘇新的增長極”,要發揮後發優勢,加快把區域經濟體量規模搞上來。

  多重戰略疊加,南通抓住了機遇,選對了路徑,發揮了優勢,跑出了加速度。統計顯示:2008年江蘇GDP為3.09萬億元,南通佔比為8.25%。2020年江蘇GDP達10.27萬億元,南通佔比達9.7%。全省基數快速做大的同時,南通的“塊頭”不斷加重,成為名副其實的“江蘇新的增長極”。更重要的是,南通這匹“黑馬”強力爆發,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江蘇沿海的“洼地崛起”,彌合了南北差距。

  時至今日,南通躋身“萬億之城”的歷史時刻令人印象深刻。一位參加2021年南通市兩會的媒體記者回憶説,數據剛剛出爐,都沒來得及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現場以“口播”形式宣佈,全場立即爆發雷鳴般掌聲,經久不息。

  耐人尋味的是,南通“官宣”過萬億不到一個月,廣東佛山即派出調研組到南通,帶著發展之問求解區域一體化。而在2018年,南通啟動“解放思想、追趕超越、推動高品質發展”大討論時,他們對標找差的“標杆”正是佛山。

  越過山丘,南通迎來“高光時刻”——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蒞臨視察,點讚南通“好通”、滄桑巨變、生活幸福。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推動區域協調聯動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多項舉措與南通直接相關。”南通市委書記王暉分析,襟江帶海、承南啟北的南通,既是揚子江城市群成員,肩負著打造全省現代化建設先行帶、引領帶的歷史使命,又是江蘇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承擔著加快陸海統籌,推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使命;既立足蘇中,又緊鄰上海、融入蘇南、聯動蘇北,在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支點進程中,助力蘇南放大優勢、蘇中加速崛起、蘇北跨越趕超,都大有可為。

  “省委要求南通成為全省高品質發展重要增長極,恰如其分、正當其時。”省政府原參事、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教授解析説,“重要增長極”意味著分量更重、站位更高、能級更強,要形成引領區域發展“一子進而滿盤活”的“棋筋效應”。這既是南通高品質發展的內需,更是江蘇重構發展新格局的剛需。簡而言之,就是要為推動全省高品質發展挑更重的擔子,起到更關鍵的作用。

  可見,南通在江蘇的“重量”,事關江蘇在全國的“分量”,更攸關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大局大勢。機遇當前,挑戰空前,“中國近代第一城”又一次站在了時代發展的最前沿。

  關鍵是怎麼“增”

  1月26日,高德新型電子元件項目簽約落戶南通高新區;2月9日,星源材質鋰電子隔膜研發和生産項目在南通開發區動工;2月16日,衛華高端智慧港口裝備項目在呂四港經濟開發區開建……新年伊始,一批百億級重大産業項目搶灘南通,“虎嘯江海”生風成勢。

  重要增長極,關鍵在增。

  圍繞一個“增”字,南通錨定三個“年”,打出組合拳。正月初八,全市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活動和“招商引資突破年”“營商環境提升年”動員大會連軸舉行。招商大突破,環境大提升——春節後剛上班,南通市委市政府就為新一年定了調、吹了號。

  強烈的緊迫感源自現實的“增”壓力。未來五年,南通地區生産總值在全省佔比將提升至10%。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南通年均增速至少要比全省快0.3個百分點。在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時,南通把“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定為“頭條”,強調“從戰略高度出發,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以招商引資大突破帶動經濟發展的大跨越。”

  今天的招商就是明天的産業項目,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效益品質。《南通市2022“招商引資突破年”實施方案》中明確,力爭2022年新簽約註冊項目總投資超4000億元。還將“集成”實施産業倍增、製造業智慧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高企培育、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等多個三年行動計劃,力爭用3年時間推動規上工業總産值翻番,突破兩萬億元大關。

  聚焦項目“招來之後”,南通配套“營商環境提升年”和“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聚力打造“萬事好通”營商環境品牌。南通市市長吳新明用“四個更”解讀南通優化營商環境“66條”:辦事更方便、政策更惠企、服務更貼心、群眾更滿意。新華日報記者注意到,66條舉措中的21條,為全省或全國首創。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競爭力。恒力的“南通故事”最具説服力——從2009年一期項目落地,到如今四期項目加快推進,目前恒力在南通總投資已超過600億元。企業不斷追加投資,集群“裂變”到三期四期,已成板塊發展的一道“風景”。

  “僅靠大項目‘堆’不出重要增長極。”南通市委市政府深知,過了萬億門檻後,面對資源環境緊約束,面對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必須切換新賽道,激活新動能,以科技創新和效能提升持續推動增長,才能把一個個制約發展的“檻”,變成一扇扇引領發展的“門”。也正因此,南通“重要增長極”有個重要內涵——高品質發展。

  向著“下一個萬億”進發,南通將創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是形勢複雜越要堅守創新,越是困難增多越要依靠創新,越是競爭加劇越要聚力創新。”王暉在南通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講話主題就叫《擁抱創新向未來》。市委要求以“弄潮兒向濤頭立”的豪情、“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擔當,征服新征程上的“婁山關”“臘子口”,讓創新、創業、創優成為南通高品質發展的最強音。

  以建設沿江科創帶為統領,以中央創新區為城市新核心,以培育創新型企業為重點,以集聚高端領軍人才為關鍵,以構建“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一流創新生態為支撐,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全國影響力和長三角引領性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南通明確提出:力爭到2025年,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挺進20強。

  路線圖既定,南通瞄準“三個增”定向發力——

  一是增加經濟分量。圍繞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高端家紡、積體電路、新能源等16條優勢産業鏈,構建具有優勢競爭力的産業集群,要在全省全國“叫得響、排得上”;

  二是增進創新能力。深度融入上海國際創新中心、蘇南創新示範區,全面提升區域創新能力,要讓更多的“南通一號”衛星標記全球坐標下的“創新高度”;

  三是增強城市能級。2020年,南通首次實現人口凈流入16.61萬人。傳遞一個重大信號:南通正迎來“大城時代”。必須乘勢而上加快建設“一樞紐五城市”,加快構建滬蘇通“金三角”,加快建設長三角北翼人才高地,真正成為區位、資源、能級相匹配的中心城市。

  招商引資大突破,創新發展大跨越,營商環境大提升——三大決策部署緊密銜接、環環相扣、系統推進。“增”的邏輯形成閉環,“增”的目標化作行動。統計顯示,今年1—2月,南通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高出全省平均0.6個百分點。南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曹海鋒説,今年有很多不確定性,但“項目為王、創新為要、環境為金”不會變。以高度的戰略定力應對各種不確定,南通的增長路徑清晰有力,行之見效。

  置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還需要聚一股勁。王暉説,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將以猛虎下山的衝勁、虎虎生威的幹勁、如虎添翼的巧勁,發揮支點作用,奮力打造全省高品質發展重要增長極,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這個“極”不一般

  現代漢語中,“極”字含義特殊:既有“邊遠”“盡頭”之意,又賦“非常”“重要”之義,與地處江海交匯點、正加速崛起的南通高度契合。

  3月22日,南通打造“八龍過江”格局再傳利好——海太過江通道工程(公路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省發改委批復。作為江蘇唯一直接溝通海港與江港的通道,項目建成後將支撐江港、海港、空港的一體化運作,對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南通,被江海擁抱,也曾被江海束縛。這座江蘇第一縷陽光照耀的城市,過去長期偏居一隅,交通閉塞,全國唯一“靠江靠海靠上海”城市的區位優勢無從發揮。改革開放後,看著曾經處於同一起跑線的蘇州等蘇南城市一騎絕塵,只能望江興嘆。如今,隨著蘇通大橋、崇啟大橋、滬蘇通大橋等過江通道建成通車,南通終於告別“南不通”的尷尬,搶抓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窗口效應和蘇南産業轉移的溢出效應,“上海北”變成了“北上海”,開啟了工業經濟騰飛之路。

  可以説,“跨江文章”做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南通這個“極”能否立得住。南通市人代會期間,王暉在參加海門代表團審議時要求,以更大格局、更大力度跨江融合發展,不僅加快實現與上海、蘇南交通同城化,更要全方位融入上海、蘇南的産業創新圈、資源配置圈。依託長三角城市群推動南通高品質發展,始終是貫穿南通工作的一條主線,這一點要“旗幟鮮明、理直氣壯”。

  吳新明表示,南通打造重要增長極,必鬚髮揮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點作用,搶抓省兩會明確“支持南通建設滬蘇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的重大機遇,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加快建設開放門戶,打造令人嚮往的“北上海”“新蘇南”。

  在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跨江融合發展的部署濃墨重彩——深入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十四五”實施方案》及各專項規劃;高水準規劃建設南通滬蘇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加快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滬通産業創新示範區建設,創建長三角服務貿易聯動發展示範區;推動與滬蘇高校院所務實性合作,加快滬通公共服務同城化步伐,推動政務服務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強化産業合作,深化與上海、蘇南等對口合作園區共建,實現協同互補、合作共贏……

  “由通到融,由點到面,跨江融合進入了3.0時代,融合的深度廣度力度大不同。”蘇錫通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黃曉峰説,在“南北掛鉤”時期組建的蘇通、錫通兩個園區,如今升級為蘇錫通聯創區,肩負建設“高水準建設滬蘇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的新使命。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動承接蘇州自貿片區溢出效應,2021年,蘇錫通園區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38.9%,位列南通第一。

  跨江融合正深刻改變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能級。在南通“一樞紐五城市”主攻方向中,首要一條即“建設暢聯全國通達世界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3月15日,江蘇省發改委官網發文,南通新機場建設服務指揮部日前正式成立。該機場被民間稱為“上海第三機場”。上海機場集團董事長秦雲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將打造成為“軌道上的機場”,未來將形成南通、浦東和虹橋機場的跨區域多機場體系。

  跨江融合還重新定義了南通在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中的“一極”地位。長三角有39城,但上海大都市圈規劃明確的“1+8”核心成員中,長江以北只有南通“入圈”。今年初,復旦大學與南通戰略合作,將攜手建設一流區域醫療中心。這意味著,南通市民今後不但“看病不過江”,而且南通還將成為長三角區域衛生健康新高地,在更多元的領域發揮重要支點作用。

  “胸懷江海之闊,南通這個‘極’不一般。”南通市發改委副主任唐國平説,剛剛發佈的《南通市關於貫徹落實〈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行動計劃》,明確了打造“臨港産業新空間、江海聯運新樞紐、濱海特色城鎮帶、綠色生態新沿海、雙向開放重要支點”等五個方面重點任務。力爭到2025年,海洋生産總值佔全省比重突破30%。屆時,南通將在江蘇乃至中國的海岸線上崛起高品質發展的“黃金一極”。

  可以預見,隨著通州灣新出海口、北沿江高鐵、南通新機場等一系列重大交通樞紐工程的推進,南通跨江出海連結全球的海港優勢、溯江而上服務內陸的通道優勢、依託上海融入世界的窗口優勢將集成釋放,全面刷新江蘇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我們期待,從“新的增長極”到“重要增長極”,南通搶抓機遇,踔厲奮進,再來一次高品質發展的“滄桑巨變”!(新華日報 記者 王世停 陳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