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蘇州市用“制度紅利”吸引國際化人才
2022-03-28 09:34:43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蘇州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入選全國“最佳實踐案例” 用“制度紅利”吸引國際化人才

  日前,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第二批“最佳實踐案例”發佈,匯總了17個制度創新性強、市場主體反映好、具備借鑒推廣價值的做法。作為全省唯一入選案例,蘇州市“推進國際職業資格與國內職稱資格比照認定”被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典型案例予以推廣。

  國際職業資格證書是人才國際化的一張重要“通行證”。海外人才在相應國家或地區取得的國際職業資格證書,過去在中國往往難以用來滿足其晉陞、業務開展、資質認證等訴求。蘇州外向型經濟發達,吸引1.4萬名外籍人才前來工作,還擁有30萬名有海外背景的高層次人才。該市在全國率先開展國際職業資格與職稱資格比照認定,打通了海內外人才評價體系。

  動態調整比照認定目錄

  在生物醫藥領域,美國毒理學委員會頒發的毒理學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含金量很高。回憶起自己在美國拿證過程,和鉑醫藥副總裁陳宏偉記憶猶新:“除了博士學歷,還需科研機構工作經歷、發表文章、主持行業會議等,當初準備工作就花了一年多時間。”回國後,經比照認定,陳宏偉憑證成為醫藥工程專業工程師,這為其申報姑蘇領軍人才“加了分”。

  2017年起,蘇州聯合高校、協會、企業等力量,制定發佈5批344項比照認定目錄,涉及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涵蓋醫藥工程、電子信息、機械等專業,而這些均是蘇州産業發展密切相關領域。目前,已有180位持國際職業資格證書且在蘇州從事相關專業技術及管理工作的人員,通過比照認定獲得相應職稱。

  比照認定目錄並非一成不變。蘇州慧利儀器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森,取得國際光學工程學會(美國)頒發的Fellow職業資格證書。“來蘇創業後,無論申報人才項目還是科研專項,遞交材料中均涉及‘職稱’一欄,但最初蘇州發佈的比照認定目錄尚未涉及Fellow。”韓森説,蘇州人社部門開闢綠色通道、邀請專家評議認定,讓他順利拿到了電子信息專業高級工程師職稱。

  比照認定制度日趨完善,增加了蘇州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蘇州緊跟市場需求、人才需要,動態調整比照認定目錄。”蘇州市人社局專技處處長馮鷹説。除了“單向認可”,蘇州還聯合德國海外商會聯盟,發佈18個中外人才評價證書互認目錄。這標誌著國內職稱首次獲得國際認可,也為“雙向互認”奠定了基礎。

  用國際標準給人才評職稱

  因為第一學歷是中專,一線技術員出身的曹俊逸一度認為自己很難評上職稱。德資企業職稱聯合評審委員會在太倉成立,給像他這樣的技術人員提供新職稱評定渠道。“參加中級職稱答辯時,評委是外籍專家和德企高管,闡述內容是我曾參與開發的項目,並就該項目回答評委提問。”曹俊逸説,評審注重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場予以通過。

  在職稱制度改革過程中,開展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為蘇州推進企業職稱自主評審提供新思路。蘇州市人社局副局長夏永華介紹,為鼓勵産業人才評職稱,蘇州依託社會力量,對國家職稱制度及其現狀、國際職業資格相關情況進行分析研判,成立由行業專家進駐的職稱評審委員會,既把職稱評定權交給企業,更用上國際標準。

  生物醫藥是蘇州“一號産業”,但該領域人才以前只能評到化工類職稱。2021年,蘇州參照國際職業資格評審標準,編制全國首個獨立的生物醫藥工程專業職稱評價標準,組建由全省各市79位生物醫藥行業專家構成的專家評委庫,在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試點開展生物醫藥工程職稱評審。專家評委庫主任委員余強介紹,目前已通過高級工程師160名、工程師105名和助理工程師2名。

  太倉不僅成立全國首家德資企業職稱聯合評審委員會,發佈首份外文版職稱資格標準,還聘請6位德籍專家擔任評審委員。“取得德國工程技術領域職業資格證書,既要看申請人的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看其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的認知和思考。”作為評審委員之一,巨浪凱龍機床(太倉)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威利·瑞斯特表示,僅從職稱評定框架和手段來説,委員會完全沿襲德國標準。

  培養國際化産業人才

  “以國際職業資格比照認定為起點,蘇州充分借鑒海外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全方位探索國際化人才引進和培育新路徑,讓本土人才更具國際范、更有競爭力。”蘇州市人社局局長朱正説。

  “德企之鄉”太倉,集聚400多家德資企業。該市整合資源,攜手太倉中專、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和克恩裏伯斯等10家德資企業,開展“雙元制”教育,每年培訓技術工人近500人。

  克恩裏伯斯(太倉)有限公司專門建立專業工人培訓中心,主要培養機械、機電一體化、電氣等領域的技術工人。該公司總經理、太倉市工程師協會會長張臻偉表示,公司不僅培養滿足自身需求的複合型人才,也為長三角地區眾多企業提供培訓服務。

  太倉市人社局局長嚴楓介紹,面對企業“建實訓室容易,找實訓師難”難題,2021年底,太倉與中國德國商會簽署AHK學院戰略合作協議,籌建太倉AHK學院,內容之一便是培養更多“雙元制”實訓師,破解師資不足之困。

  同時,蘇州還借助自貿區紅利,導入國際高端培訓資源。2020年,全省首個外商獨資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蛇牌學院落地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用國際課程和先進理念,培訓生物醫藥領域緊缺技術人員,推動産業優化升級。2021年,該學院共開展4場培訓,涉及醫療器械檢查員60人、醫療器械裝配工100人以及實驗動物操作員60人。(新華日報 作者 徐瑞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