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運河為媒,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匯聚一堂——搭建全球“朋友圈”,攜手發展大平臺
一河通南北,千載連古今。以運河為媒,“2022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系列活動6月27日在揚州舉行。國內外運河城市代表、運河領域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匯聚一堂,圍繞“運河城市遺産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主題激蕩思想火花,匯聚智慧力量,共商建設世界運河城市命運共同體大計。
凸顯江蘇文脈水韻之美
在中國大運河沿線,江蘇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點段最多的省份,是全線最美麗、最精彩、最繁華的段落。
編制出臺全國首部地方性法規、在全國率先出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出版全國首部運河通志《中國運河志》、編制完成全國首個省級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成立首只大運河文旅基金、發行全國首只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項債券、組織實施全國首個大運河文旅博覽會、創新組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連續多年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建成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完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建設……2021年6月,江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1+1+6+11”規劃體系正式出臺,標誌著江蘇將這一寶貴遺産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6月16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迎來建成開放一週年紀念日。一年來,近120萬人走進這裡,與運河文化結下不解之緣。作為一座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展示大運河文化和歷史的“百科全書”式博物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所在的三灣片區把破敗工廠區、棚戶區改造為4A級景區,這個運河片區的復興,還成為揚州南部城區升級、促進城市功能均衡發展的關鍵節點。
大運河是江蘇的“美麗中軸”,也是綠色生態帶、璀璨文化帶、繽紛旅遊帶。2022年4月,江蘇省印發《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産旅遊廊道建設實施方案》,其中提出串聯運河沿線文化遺産、歷史城鎮、鄉村田園、自然景觀等資源要素,豐富拓展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形式,牢牢守護運河文化根和魂,多維展示壯美運河神和韻,建設大運河文化旅遊融合産業帶,辦好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戲曲百戲(昆山)盛典等品牌活動,加快發展數字創意、雲演藝、網絡視聽等新業態,構建最具競爭力的現代文化産業鏈,讓古老運河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如今,江蘇省13個設區市均被納入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的建設中,融入江蘇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彰顯中華文化精氣神
8年前,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申遺成功。8年來,中國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方面多維度積極探索。
縱貫3200多公里,流淌2400多年,作為活態線性文化遺産,中國大運河是農業社會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運河,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繁盛。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中國方案”是以文化引領運河沿線的高品質發展,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誌性文化品牌。作為頂層設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具體設計文化遺産保護展示、河道水系資源條件改善、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文化旅遊融合提升4項工程,以及精品線路和統一品牌、運河文化高地繁榮興盛2項行動。千年運河成為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
如今,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五大國家文化公園同頻共振,江蘇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唯一的重點建設省份,同時還是長江、大運河兩大國家文化公園的交匯省份,承擔著特別的使命、任務。按照打造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先導段、示範段、樣板段的目標,全省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珠串線、線帶面”的思路優化總體功能佈局,深入闡釋大運河文化價值,大力弘揚大運河時代精神,加大管控保護力度。
2022年4月,為改善大運河河道水系資源條件,恢復大運河生機活力,水利部聯合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市,啟動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行動。
申遺成功8年,大運河文化“揚帆出海”,這條流光溢彩的大河古今相依、古今相宜,它不僅是一條河,更是我們民族的博大胸懷與文化氣魄。
搭建全球運河城市“朋友圈”
6月27日,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再一次在揚州舉行,這是其升格為國家層面機制性論壇後的首次舉辦,是展現江蘇高水準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抓手。
內河航道國際組織原主席大衛·愛德華茲·梅説:“揚州最令人敬佩之處在於,不僅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而且結成世界運河城市命運共同體,找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答案。”
作為大運河的“原點”城市及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的牽頭城市,2007年至今,揚州連續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如今已成為全球宣傳運河文化、講述運河故事、推動運河城市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影響力不斷提升,世界運河城市和國際組織“朋友圈”不斷擴大,會員總數從最初13個達到170個,運河研究推廣更加深入,國際性社會組織責任擔當日益增強,攜手全球運河城市共同抗疫,尋求發展。
厚重傳承、澎湃生機,把大運河的活化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坐標上,當好歷史文化遺産的“薪火傳人”,共同描繪運河文化譜係,渲染運河絢爛畫卷。(新華日報 記者 黃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