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響應金融系統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工作要求,踐行“金融為民”理念,中信銀行切實履責,重拳出擊,打響反詐“閃電戰”“攻堅戰”“立體戰”,深層次築牢金融反詐防線,有力保障了客戶資金安全,體現了大行擔當。
閃電戰:智慧“哨兵”三級聯動
“兵貴神速。”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必須得在第一時間有所行動。
4月17日17時左右,一位客戶接到“公安部門”打來的電話,稱其存在販賣銀行卡的非法行為,這位客戶同意了把資産轉入安全賬戶的建議,並按照對方的指示,開始一步步操作。
此時中信銀行總行通過“7×24小時”智慧反詐監測能力,發現該客戶疑似正在遭受電信詐騙,第一時間凍結賬戶,並通知分支行立即處理。
在多方聯繫未果的情況下,支行工作人員並未放棄,當日6時許,終於找到了仍在嘗試轉賬的客戶。最終在客戶他行資金被騙10余萬元的情況下,在中信銀行的數十萬元資金安然無恙。
某日晚間21點左右,總行監測到某分行客戶疑似正在遭受電信詐騙。支行通過電話聯繫客戶未果,後在其家人的帶領下,上門進行風險提示和勸説。此時,該客戶已將他行70余萬元轉給詐騙分子,正在嘗試將中信銀行近千萬元資金繼續轉出……
還有一位客戶,儘管中信銀行已經電話提示可能面臨電信詐騙,但該客戶卻矢口否認。支行防詐騙行動組沒有放棄,行長出面講解,民警聯合勸説,最終,客戶60余萬元資産得以保全。
上述場景,是中信銀行通過其“哨兵”智慧反詐系統收穫的海量反詐成果的縮影。
中信銀行以建立聯防聯控體系為目標,持續構建電信詐騙防範體系,在欺詐交易關鍵鏈路上引入公安、社交、電信等外部風險信息,通過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技術,建立基於前置風險行為序列的鏈式反欺詐智慧風控體系,實現風控策略的動態調整,管控措施的梯度化和精準化,強化反詐預警能力與勸阻機制,及時發現潛在受害客戶,並通過總分支三級聯動響應機制,快速觸達客戶,第一時間協助客戶擺脫詐騙人員的洗腦控制,及時阻止客戶轉賬的行為,挽救了多個家庭。
自2021年5月以來,中信銀行反電信網絡詐騙體系精準識別並攔截電信詐騙事件數百起,挽回客戶損失6000余萬元。
攻堅戰:斷卡行動全鏈條出擊
“打蛇打七寸。”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必須打在“七寸”上,針對反詐的難點痛點,中信銀行緊盯技術反制,加大與公安、通信等部門協作配合,全面開展“斷卡”行動,牢牢守住人民群眾的“錢袋子”。
首先,建立工作專班機制和多層級考核體系,壓實各級責任;健全賬戶分類分級管理機制,根據客戶需求及其特徵,匹配合理的非櫃面交易限額;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對高風險賬戶或業務進行增強核驗,有效防範賬戶“實名不實人”;上線手機號實名核驗功能,提高客戶預留信息真實性;充分運用大數據、圖譜分析等技術,提升防控能力。2022年上半年識別並管控風險賬戶7萬餘戶,攔截風險資金超2億元。
同時,強化警銀協同,積極配合公安部門“斷卡行動”,及時對公安部門移送的涉案、可疑等風險賬戶進行管控;完善與對接有權機關係統,支持有權機關快速管控涉案資金;積極向公安部門提供風險線索,為涉案人員抓捕和案件偵破提供助力。2022年上半年協助有權機關處理在線凍結和緊急止付65.2萬筆、扣劃1.7萬筆,協助公安部門抓獲涉案人員175人,受到多地反詐中心、公安部門的高度肯定。
立體戰:“反詐有信”靶向宣傳
打擊電信詐騙,預防為主。為讓電信詐騙無處遁形,中信銀行緊盯客戶打起了“宣傳戰”。
中信銀行引導各分支行充分發揮營業網點陣地宣傳作用,組織分支機構在網點廳堂擺放宣傳折頁、海報、宣傳單,並積極引導廳堂辦理業務的客戶閱讀查看。通過LED顯示屏滾動播放反電信詐騙宣傳內容,利用電視播放宣傳片,多渠道向社會公眾宣傳電信詐騙知識;通過ATM機等自助終端電子螢幕顯示防詐騙提示;對辦理匯款、轉賬業務的群眾通過主動詢問原因等方式提醒群眾防範電信詐騙;組織信貸人員在辦理、推廣信貸等業務時,加強對貸款類詐騙、金融投資理財類詐騙等防範知識宣傳。
中信銀行通過線上渠道開展“反詐有信,幸福相伴”系列宣傳活動,結合熱點活動,對學生、老年人等易受騙的風險人群進行針對性的反詐警示教育,揭露電信詐騙犯罪手法和危害,增強群眾防範意識,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與此同時,各分支機構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對涉案賬戶集中的地區、機構及易受騙人群開展靶向宣傳。通過張貼宣傳欄、播放宣傳片等方式,告知廣大金融消費者電信詐騙案件的發案特點、方式以及如何識別、如何應對、防止上當受騙等方法。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中信銀行將不斷夯實基礎、開拓創新,以鐵的決心,將防範電信詐騙措施嵌入到各項業務和服務之中,將安全理念深深植入到員工的心中,用優質服務切實守護好客戶的‘錢袋子’。”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如是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