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鎮江市潤州區委書記徐心田:在數字經濟賽道跑出潤州“加速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在推動各項事業高品質發展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省、市相關部署要求,立足自身發展實際,著力提升數字經濟領域的産業發展水準和創新服務能力,高品質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的引領性、示範型主城區。
下好規劃佈局“先手棋”。在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下,潤州積極主動融入國家和省、市數字經濟發展整體規劃佈局,在區“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將“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作為發展主攻方向。在區第九次黨代會上,進一步明確提出數字經濟、生産性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正式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潤州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最核心動能。
提升産業項目“硬實力”。以全市“數字經濟引領區”官塘創新社區為核心載體,集中優勢資源全力提升數字經濟産業發展層次,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智慧製造和數字服務為兩大主導方向,工業物聯網、智慧裝備、工業信息軟體等六個細分産業為主要內容的“1+2+6”産業格局。創新社區正式掛牌建設首年,就成功簽約阿裏雲創新中心、國網鎮江能源互聯網科創服務中心、西理(鎮江)智造園、聯東·官塘創新港等一批優質數字經濟産業項目,項目總投資達28億元。
打造創新發展“生態鏈”。制定出臺《關於促進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對數字經濟重點企業落戶、重點項目投資、市場主體集聚、專業人才引進等給予獎勵扶持,3年來向數字領域科技服務企業、創新人才團隊兌現資金3600多萬元,有效推動了一批優質企業快速成長。瑞祥科技入選“江蘇省互聯網50強企業”,冬云云計算成功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創智軟科技獲評“2020年江蘇省專精特新軟體企業”,2021年全區相關行業註冊企業主體達704家。
2018年至2021年間,潤州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從12.3億元快速增長到28.5億元,數字經濟企業應稅營收在服務業中佔比達47%,已經成長為推動潤州城市經濟更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新興動能。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潤州將堅持以數字經濟動能為牽引,加快構建現代化城市産業體系、治理體系。建設好創新要素“濃度”最高的“數字經濟引領區”、宜居宜業宜遊的數字化智慧主城區。
以龍頭項目為引領,聚力建強“數字核心”。集中全區資源力量,牢牢抓住項目建設的“牛鼻子”,加快推動重點數據産業項目落地。以國網鎮江能源互聯網科創服務中心、冬雲算力項目為主抓手,持續完善新型“數字基建”,高標準建設基礎架構完善、服務能力突出的城市大數據中心,為政府、企業、社會提供“一站式”數據服務。以阿裏雲創新中心為主入口,加快導入大數據、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數字生態鏈企業,促進“城市大腦”産業在潤州形成集群,大力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加快推動中通服研發中心鎮江項目、中關村信息谷項目在談項目儘快落地,力爭3年內在官塘創新社區集聚50家以上創業團隊、50家以上成熟度較高的企業,1000人以上各層次人才,全面構建結構完整、功能齊全的數字經濟生態。
以産業融合為導向,創新釋放“數字動能”。發揮數字技術對傳統産業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聚焦全市“四群八鏈”産業升級需求,推動四大運營商以及冬云云計算、數創智軟科技等創新企業,在工業互聯網、系統自動化、工業軟體等領域加強研發、推出優質産品,為全市領軍企業、重點企業的數字化升級提供成熟模式、強化技術支撐。充分發揮東南大學校友産業園、西理(鎮江)智造園等産學研創新平臺作用,集中完善提升一批優質樓宇資源,有針對性地導入高校、研發機構創新要素,為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初創企業提供一流的孵化成長環境,以“鋪天蓋地”的中小型數字服務企業,延伸補充産業鏈上下游,推動數字産業集群健康快速發展。
以智慧宜居為目標,共建共享“數字生活”。加快整合市區兩級治理數據、治理平臺,發揮阿裏雲、釘釘、一鍵未來等企業技術優勢,探索構建覆蓋各類公共服務、適用各種場景的“城市數字應用”,為實現城市數字治理、智慧運行提供堅實基礎。鼓勵數字服務企業與商貿服務、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娛樂餐飲等傳統服務業深度融合,延伸“瑞祥全球購”“我的社區365”“淘鮮達”等區域數字品牌服務範圍,讓數字技術、智慧服務貼近廣大市民,更好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潤企通”數字服務平臺為主渠道,持續優化營商發展環境,提升服務企業效能,建立常態化的線上政企溝通渠道,提供“24小時”不下線的便捷服務。
面對數字經濟新藍海,潤州區將以大美宜居的生態、活力迸發的業態、現代智慧的形態,全力提升“産業競爭力”“項目拉動力”“企業吸引力”,在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賽道上,全力以赴跑出潤州“加速度”,實現“數字潤州最滋潤”的美好發展願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