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節慶過後,民俗消費如何“長紅”?
市民和遊客在夫子廟東牌樓路逛燈市、選花燈,兔子燈最受青睞。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段仁虎 攝
2023年春節,隨著消費市場的全面復蘇,傳統民俗消費也格外紅火。雲錦博物館設計新潮、價格親民的雲錦文創頗受歡迎,兔元素産品幾乎全部售罄;闊別3年的夫子廟東牌樓燈市重新開放後人氣火爆,開市10天就賣出10萬盞花燈。
2月7日,正月十七,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走訪東牌樓燈市發現,仍有不少市民在購買花燈,但人氣已經不如元宵節前。節日期間大放異彩的民俗消費,在節慶過後還能繼續保持熱度嗎?傳統民俗傳承與消費如何實現長紅?
花燈、雲錦文創大賣,傳統民俗“熱起來”
2月7日中午,夫子廟東牌樓燈市上,儘管有些攤位已經退攤,但開張的攤位前仍然時不時迎來詢價、購買花燈的市民。“我們是專門打車過來買的。”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手提一對兔子燈走在燈市,“這是過年的儀式感,在南京不買花燈,就不算過年。前幾天夫子廟人太多,特地等到元宵節過後來。”
時隔3年,夫子廟東牌樓燈市與市民重新見面,60多個攤位的燈彩藝人帶來蓮花燈、兔子燈、宮燈等各式各樣的花燈,讓人目不暇接,開市10天就賣出10萬盞花燈。
“這是我昨晚連夜趕制的,顧客馬上來取。”燈市上,王氏傳統花燈傳承人王美芳指著一盞新做的兔子燈告訴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2023年燈市非常熱鬧,花燈銷量很好,“今年是兔年,兔子燈格外受歡迎,許多品種已經賣完了。從除夕晚上到現在,每天都在趕工,有時要忙到淩晨兩三點。”
在南京雲錦博物館,帶有兔年元素的絲巾、擺件、包包、壁挂等文創産品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不少外地遊客專程趕來一睹燦若雲霞的雲錦風采。南京雲錦研究所銷售負責人段永潔表示,雲錦文創銷量很好,“我們推出了許多相關産品,有些在1月份就全部賣完了。”
守正與創新並舉,讓民俗消費“潮起來”
秦淮燈彩有著1700多年曆史,綿延千年生生不息,其背後,離不開花燈手藝人的守正創新。
“你看我們這個兔子燈,獨一無二,和別的拼接的燈不同,兔子燈的臉部、耳朵和身體都是一整塊布做成的,技藝更複雜。”王美芳告訴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因為工藝精巧,自家的兔子燈很有口碑,不少消費者專門來定制,“技藝精湛是秦淮燈彩能一直傳承下去的前提。”
“除了技藝,創新也必不可少。”燈彩藝人錢武告訴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自己每年都會通過市場考察、到各地交流不斷開拓視野,探索市場接受度更高的新型花燈。2023年流行國潮古風,錢武就創作了穿著漢服的古風兔子燈,花籃兔、母子兔等新樣式也很受歡迎,“今年的花籃兔一共做了五六百個,全都賣完了。等今年燈市結束,我就要開始構思明年的新産品了。”
在南京雲錦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南京雲錦研究所雲錦織造大師周雙喜看來,守正與創新並舉是南京雲錦“出圈”的秘籍。他展示了一件銷售很火的“錢兔絲巾”,兔子圖案源自於皇家服飾紋樣,絲巾面料也進行了改良,更加柔軟舒適,“希望年輕人能守正創新,而且創新出來的東西一定要貼合老百姓的實際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非遺技藝,讓非遺融入大家的生活。”
打破傳承“焦慮”,需打開思路多方發力
“燈市結束後沒賣出去的燈怎麼辦呢?”“就在家放著。”
“春節過後做什麼?”“除了做燈,就在家帶孩子,有時也出去打零工。”
“傳承情況如何?”“賺不到多少錢,願意做這行的年輕人少了。”
節日期間,民俗消費一派紅火,但在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的採訪中,對於節慶過後的熱度與未來的傳承,不少燈彩藝人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燈市上,一位燈彩藝人向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年春節賣的花燈,要從年頭就開始準備,下料、扎架子、染紙、定型、裱糊……一整年忙碌下來,展示和銷售的時間就只有春節這幾天。“平均下來,每做一盞燈,要花三四個小時,售價在三五十元,但很多人仍然覺得貴。”這位燈彩藝人表示,花燈是時令性很強的商品,全手工製作很花時間,利潤很有限,“賺錢不多,做了幾十年,有時候覺得不如出去打工,但又擔心這麼好的手藝將來後繼無人,所以硬著頭皮做下去。”
花燈藝人的困擾與糾結,是不少傳統民間技藝面臨的共性問題。傳統技藝要如何傳承和保護,如何才能既繼承傳統又實現市場價值?
南京雲錦博物館館長簡名偉介紹,南京雲錦紋樣作為傳世經典,華麗莊重,但前些年衍生品少、創新不足,行銷方式缺乏時代氣息,民眾觸達率、接受度都有很大提升空間。近幾年,通過創新文創作品、在網絡社交平臺加強文化宣傳、採用直播拓展銷路等方式,讓古老的皇家織造藝術走進尋常百姓家,實現了傳統非遺技藝的出圈,圈住了大批“90後”“00後”新粉。
採訪中,也有不少非遺和民間技藝傳承人表示,除了自身的創新,還需要相關部門的幫助與支持,要壯大傳承人隊伍,提供更多展示的平臺,比如舉辦更多的展覽讓傳統技藝“走出去”。此外,還希望能與動漫、影視等新業態、新産品相融合,延伸産業鏈,實現在生産生活中傳承與發展,以此打破傳統技藝、民俗文化的傳承“焦慮”。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黃琳燕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