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江蘇連出妙招促技術“聯姻”
2023-07-05 09:26:49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近日,江蘇省召開的“努力推動江蘇在高品質發展中繼續走在前列”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專場提出,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要更大力度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全週期高品質貫通。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為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江蘇連出妙招,擴大科技成果轉化引進來、走出去的“朋友圈”。

  技術“走出去” 精準對接高契合度技術需求

  青稞燕麥奶能否解決口感粗糙的問題並突出谷香味?青稞米能否延長貨架期至12個月以上?帶著這些問題,一些青海的科技企業來到江蘇,尋找技術合作的契機。6月28日,由江蘇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和青海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主辦的西寧—南京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在南京舉行。現場,來自兩省的9家企業和院所進行成果發佈,三項科技成果合作協議、兩項人才引進與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協議進行了簽約。

  “我們的青稞麵粉採用全粉超微粉碎技術製備,出粉率≥95%,整粒打粉,營養保留全面,符合全穀物食品判定標準,適用於製作麵條、餃子、饅頭。”青海華實青稞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工程師周文菊介紹。但同時,青稞粉、青稞米貨架期不夠長等問題讓産品經銷之路飽經風雨。周文菊説,希望通過與江蘇科技企業合作,將青稞粉、青稞米延長貨架期至12個月以上,“希望通過合作研發、中試試驗,最終實現更優産業化”。

  青海和江蘇兩省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廣闊的合作空間。江蘇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李敏介紹,青海省生態資源、礦産資源等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而江蘇具有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軟體與信息服務、現代農業等特色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兩省糧食産業發展的契合度較高,科技資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轉化需求較強。

  江蘇如何擴大科技成果合作轉化“朋友圈”?李敏表示,應分析前沿技術和未來産業發展的最新趨勢,研判當地佈局前沿技術、培育未來産業的潛在方向,提出發展的路徑建議,並開展專業化科技情報諮詢,提供查新諮詢、專利導航等服務。利用科技文獻信息平臺、大數據中心等資源,為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提供支撐保障。

  創新“引進來” 高品質服務集聚優質創新項目

  2023年6月,在南京舉辦的2023“智匯江寧”國際人才跨境路演賽中,來自英國、瑞典、德國、丹麥、比利時、美國、匈牙利、西班牙、挪威、日本等40多個國家的參賽選手,聚焦新醫藥與生命健康、智慧製造、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5大領域、40余個海外項目,以賽促創新,深度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科技項目,在國際創新賽道中集聚優質人才項目。

  發揮海外人才離岸雙創基地的平臺優勢,集聚優質科技創新項目。大賽相關負責人表示,南京市江寧區與江蘇省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中心充分發揮離岸雙創基地的平臺優勢,探索國內外人才及項目的有效落地模式,集聚海外人才工作站、海外創新中心和海外孵化器,形成境內創新機構與海外創新資源聯動發展的創新模式。

  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後續的跨境路演賽獲獎項目將落地江寧開發區實施轉化,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給予開發區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落地扶持政策,包括啟動資金扶持、辦公場所房租減免等。所有落地項目可獲得落地指導意見和後續專業服務,輔導申報“紫金山英才”高層次創新人才項目、“百家湖人才計劃”,符合條件的可直接入選,享受有關政策扶持。

  校企攜手“交朋友” 面向未來勇抓新機遇

  需求領跑,技術奮力追趕。隨著新興産業不斷升溫,市場需求對科技成果産學研轉化發出了“催進”的號角。

  以新能源産業為例,“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産業如何邁入發展快車道?在2023年5月的2023年南京都市圈創新挑戰季新能源産業專場中,長三角區域科技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高校院所、技術轉移機構、新能源等方面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技術經理人等150余人共商新能源熱點話題,聚焦新能源産業需求點和痛點,探尋技術創新之路。現場,4個項目完成了簽約,意向簽約金額541萬元。

  國容智慧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熊曄注意到,在新能源行業中,智慧電網、物流業對其需求與日俱增,且急需對傳統儲能材料進行升級,“目前産品需求向定制化轉變,所以我們需要一種高倍率、高能量、高可靠、長壽命的儲能介質,滿足特定行業的需求。”

  於是,熊曄通過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發佈了相關需求,沒想到,得到了快速技術響應。南京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鄭卓元攜團隊前來“揭榜”,雙方合作的項目“儲能用全氣候高能量型混合超級電容器的研發及産業化”,獲得了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資助,研發採用電池電和超級電容器電極的複合型超級電容器,使其兼具二次電池高能量密度和超級電容器高功率密度的雙重優點,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在提升産品安全性和功率的同時,降低成本,延長使用壽命。(新華日報 記者 程曉琳 張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