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2023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揚州舉行
2023-08-25 09:42:15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2023世界運河城市論壇上中外嘉賓匯聚共識力量——讓世界運河流淌新的傳奇

  8月24日,2023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中國大運河的原點城市、世界運河之都——揚州舉行。中外嘉賓以運河之名共聚一堂,共商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大事、共謀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大計。一系列關於運河永續利用、綠色發展的“中國行動”與“國際案例”,共同為世界運河城市的未來發展凝聚智慧、激發共識。

  守護文化根脈,更好地從歷史走向未來

  如何守護綿延的文化根脈,讓古老運河更好地從歷史走向未來?中外嘉賓熱烈交流,分享感悟思考。

  “在揚州,每條水道都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來到揚州,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對運河印象特別深刻。他在開幕式致辭中説,“當我漫步在歷史悠久的東關街,我似乎可以聽到古人購買商品時討價還價的聲音,可以看到詩人在燈火倒影中尋找靈感的景象,可以感受到家人們聚集在河岸邊講述自己的故事。運河就像講故事的人,它使這些歷史敘事得以保留,讓我們可以與歷史攜手同行。”

  “一條大運河、半部華夏史”。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必須守護好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當前,江蘇13個市全部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積極參與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國家文化公園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産研究所所長賀雲翱教授在主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説,作為“文物”,大運河可以告訴後人,“歷史”不僅存在於過去,也可以鮮活于當下。

  巴拿馬運河事務部部長、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董事會主席阿裏斯蒂德斯·羅約·桑切斯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巴拿馬運河作為人類創造力的一項見證,是國家之間的橋梁,也是全球貿易的生命線。“保護我們的遺産,不僅是一項義務,更是一項神聖的職責。”

  世界運河不僅奔騰流淌,而且持續融入進步、理解和友好的潮流。論壇主旨演講中,來自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中心的編輯、記者愛麗克斯·玻滋達耶娃傾訴心聲,“利瑪竇稱讚中國大運河為‘世界奇跡’,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了他遊歷大運河沿線淮安、寶應、揚州、鎮江、杭州等地的故事。這些記載,讓中國大運河在當時的國際上享有盛名。今天,我們大家相聚于美麗揚州,我深切體會到,無論我們來自哪個國家、説著何種語言,面對當下氣候變暖、能源短缺等生態環境問題,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暢通生態綠脈,讓運河城市因水而美

  世界各地的運河城市依水而建、源水而興、因水而美。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讓運河城市更具生機與活力,暢通鮮活的生態綠脈,是人們的共同願景。

  意大利威尼斯市擁有1600多年曆史,威尼斯大運河流經於此,對激活城市社區産生深遠影響。威尼斯市副市長馬西米利亞諾·馬丁通過視頻分享了該市在文化遺産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他表示,“目前我們正在制定可持續能源和氣候行動計劃(PAESC),實施歐洲綠色協議以實現新的可持續增長戰略,預計到2030年碳排放量減少55%,到2050年實現碳排放中和。”

  在全省率先規劃建設1800平方公里的江淮生態大走廊,在運河沿線形成了天然的水質凈化廠,近年來,揚州紮實推進運河城市遺産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如今在揚州境內,運河與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同線同源。自2013年10月通水以來,揚州已向北輸送清水超560億立方米,相當於3500個杭州西湖的水量,逾1億人直接受益。在南水北調東線取水口——長江揚州段三江營水域,一度瀕臨滅絕的“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頻繁亮相,成為揚州生態環境的“見證者”和“代言人”。

  “我們以‘水’為脈,致力打造清水通道,將東線源頭周邊340平方公里範圍劃定為核心保護區,輸水廊道兩側各100米範圍劃為生態空間管控區,輸水幹線水質持續改善,水質持續穩定達到國家考核標準。”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主席、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表示。

  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指導委員會成員、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理事長馬蔚華看來,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承載著運河遺産保護、可持續發展和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多重使命。“運河文化的持續和傳承,需要注入綠色低碳的城市文化,形成每個人都能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為古運河千古暢流和古運河的發展貢獻力量的良好氛圍。”

  人文經濟相映,讓運河城市活力迸發

  人文和經濟相映,讓千年運河奔涌向前,激蕩起發展的浪潮。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發揮運河的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經濟價值,讓運河城市壯大涌動的經濟動脈,成為中外嘉賓關注和分享的焦點。

  “現在,我站在香農河邊,這是愛爾蘭最長的河流,它也是我國的內河旅遊中心之一,經營遊船和休閒設施。通過運河之水,您有絕佳的機會來體驗我國各地的風情。它們都建設了各自的休閒、旅遊設施。”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名譽主席、愛爾蘭前總理布萊恩·考恩在視頻致辭中説。

  “大運河像一條紐帶,將嘉興與揚州兩座城市緊緊聯繫在一起。”論壇上,浙江省嘉興市委書記陳偉説。近年來,嘉興全力做好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開展全域水生態修復,試點打造“一路亭臺兩岸花堤”的生態綠帶。實施大運河文化傳承保護工程、百項千億工程,打造“沒有圍墻古韻優雅”的江南文化博物館。將古鎮串珠成鏈,打響“中國古鎮看嘉興”品牌。發揮前海後河優勢,海河聯運貨物吞吐量穩居浙江首位。

  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從2007年起連續多年舉辦,發揮著互通有無、傳承文明、溝通民心的作用,成為全球運河城市合作、分享、共贏的重要平臺。在主旨演講中,內河航道國際組織主席魯迪·范德文説,今天,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戰,對有效溝通與協作的需求從未如此強烈。對此,他發出呼籲,“讓我們以世界運河城市論壇為平臺,致力於開展有效溝通和富有成果的合作。”

  當天,中外嘉賓開展深入研討,達成廣泛共識,形成世界運河城市遺産保護與綠色低碳發展的“揚州倡議”,呼籲建設幸福安寧、文旅繁榮、充滿活力、清潔美麗、開放包容的運河城市。(新華日報 記者 顧星欣 周晶 吳雨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