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57個歷史地名入選2023年江蘇省級地名文化遺産名單 弘揚地名文化 喚醒沉睡寶藏
定名時間可追溯至三國時期的南京周郎橋、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始建的山塘街、唐代名將尉遲恭所建的揚州廣惠橋……11月16日,2023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産名單出爐,157個熠熠生輝的歷史地名入選,其中路、街、巷(裏、弄、坊)地名93個、古橋梁地名64個。
深挖底蘊,活化800多個老地名
地名是鐫刻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承載著數代人豐富的記憶與情感。此次評選由省民政廳、住建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文旅廳、方志辦6部門聯合舉辦,按照逐級申報原則,各地共推薦申報了623個市級地名文化遺産參加省級評選。南京的烏衣巷、蘇州的山塘街、揚州的二十四橋……諸多耳熟能詳的地名入選2023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産名單。
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處長孫燕介紹,2022年,江蘇在全國率先啟動地名文化遺産評定,公佈了首批古城、古鎮、古村落三類地名文化遺産名單。2023年,江蘇省又對路、街、巷(裏、弄、坊)地名和古橋梁地名兩類地名進行評定。
2022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意見》,將地名文化遺産保護作為城鄉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重要內容,省級建立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城鄉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領導小組。省民政廳聯合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6部門出臺《江蘇省地名文化遺産評定辦法(試行)》,明確對列入地名文化遺産名錄的地名制定保護措施,省、市、縣三級連續兩年開展地名文化遺産評定。
隨著地名文化遺産日益受到重視,在蘇州、揚州等地,獅子口、醒獅橋、馬監巷、五福巷等一批曾經消失的老地名被“復活”。常州、淮安等地將重啟老地名超前置入規劃階段,在新生地名中優先考慮使用老地名。各地紛紛為老地名豎碑立牌,全省已豎碑牌2000多塊。結合城市更新和鄉村建設行動,全省已活化使用800多個歷史文化內涵深、傳承價值高的歷史老地名。目前各地均已建立本級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共收錄歷史地名13000多條。
傳承文化,實現多重效益共贏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産研究所所長賀雲翱表示,省級地名文化遺産的評定,有助於彰顯城市個性,更好地保護地名文化,提升城鄉文化辨識度,凝聚居民認同感和向心力。
此次入選省級地名文化遺産的無錫巡塘橋,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元代王仁輔編撰的《無錫縣誌》之《橋梁篇》中也有記載。2003年巡塘橋被公佈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豐厚的文化底蘊得到高度認可。在太湖新城規劃建設中,當地遵照“還原歷史真實性、感知歷史可讀性”及修舊如舊的原則,精心保存巡塘古鎮,還原江南鄉土建築格局,實現社會、生態、經濟三重效益共贏,巡塘橋也成為錫城的一處旅遊新勝景。
無錫江陰的劉伶巷與西晉時期“竹林七賢”中的劉伶有關,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相傳,劉伶曾流寓江陰,與杜康是莫逆之交。有一次杜康在江陰做米酒,一時粗心把上好的糯米給燒煳了,煳了的糯米在杜康手中居然變成了佳釀——黑米酒,從此成為當地特産。
為了用好、用活地名文化,省民政廳先後編制《江蘇省政區圖》《江蘇省行政區劃地圖集》,出版《江蘇省標準地名錄》,全省所有設區市、縣(市、區)均出版了本級標準地名錄。各地相繼出版地名叢書300多部,《中國·南京地名的非遺保護》《中國大運河地名叢書·揚州印記》分別在第31屆聯合國地名專家組會議、世界運河城市論壇上贈閱國際友人。
一個地名就是一部高度濃縮的地方誌。眾人熟知的烏衣巷,一開始並不在今天這個位置。六朝時,烏衣巷與東府城隔秦淮河相望,遺址在今天南京東關頭一帶。宋代以後,烏衣巷“漂移”至今天的掃帚巷位置,到了清末才定位於今天的烏衣巷。名巷古橋的實體,歷史上往往會發生位移現象,有的甚至多次“漂移”,但這並不影響其作為地名文化遺産的價值。南京目前大約有古橋近百座,包括蒲塘橋、七橋甕兩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位於江寧區淳化街道土橋集鎮東南的周郎橋,則可以將南京古橋的定名時間追溯至三國時期。周郎橋承載了老江寧人的許多回憶,當地政府也在探索保護利用和續用這一老地名。
留住鄉愁,老地名重放光彩
賀雲翱表示,地名是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寫在大地上的歷史,傳承弘揚地名文化是擴大地名文化影響力、賡續中華歷史文脈、提升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2023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産申報評定,再一次夯實了地名信息數據庫,築牢了地名保護活化使用的根基。
在連雲港東海縣桃林鎮,有一條馬陵古道,龐涓與孫臏的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裡。行走古道邊,能夠感受到千年古戰場的古風遺韻。馬陵古道全長50多公里,地形複雜,地勢險峻。古道上有一塊清朝人立的碑,由於時間久遠,碑文已經風化。這塊碑的地下出土過不少文物,有一部分收藏在東海縣博物館。
此次馬陵古道也入選了第二批省級地名文化遺産名單。當地政府正在深挖地名資源,如今的馬陵古道邊,綠樹成蔭,梨園、桃園、葡萄園瓜果飄香,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老地名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地名是鄉愁的寄託,蘊含深厚歷史底蘊的地名文化,在鄉村振興中展現了獨特的助推力。”省民政廳副廳長趙庭樸表示,今後,江蘇省還要加大地名歷史資料的整理、挖掘,用更加豐富的文化形態講好地名故事,讓地名真正成為民族的、大眾的、無處不在的文化。民政部門將常態化更新國家地名信息庫和省區劃地名信息系統數據,打造區劃地名“雲”博物館;推進各地實現“互聯網+地名”等服務方式,向公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多樣化的標準地名信息服務。(新華日報 記者 唐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