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旅消費總額年增四成!打造一流文旅營商環境,江蘇做了哪些事?
1月16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從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2023年,江蘇文旅消費總額達5366.36億元,同比增長40.08%,佔全國文旅消費總額的9.74%,位居全國第一。
文旅消費的增長離不開良好營商環境的加持。省文旅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一年,江蘇省以文旅市場需求為導向,聚焦市場主體辦事創業的難點痛點堵點,推動全省文化和旅遊領域“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那麼,為打造一流文旅營商環境,江蘇做了哪些事?
簡政放權,促進審批服務規範化便利化
改革審批服務是優化市場環境的關鍵。江蘇全面落實行政許可清單制度。構建省、市、縣三級行政許可清單體系,《江蘇省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3版》文旅領域共34項行政許可事項,其中中央層級33項,省級層級1項。編制行政許可實施規範,明確許可條件、申請材料、審批程式、收費標準以及監管的主體、重點環節、規則標準。更新調整辦事指南,實現許可事項同要素管理、同標準辦理。
深化電子證照推廣應用。制定文旅市場電子證照應用相關方案,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互通互認,強化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行業監管、文化體驗、旅遊觀光等領域的應用。舉辦全省電子證照業務培訓班,邀請技術人員就申領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等6類電子證照進行講解,目前我省電子證照申領率保持在全國前列。
做好出入境旅遊團隊管理。在文旅部公佈首批出境遊目的地國家(地區)後,江蘇省立即舉辦全省277家出境遊組團社培訓班,對出境遊政策和業務進行專題輔導。督促各地切實做到“一團一報”,並加強對出境旅遊團隊信息的審核和分析。主動與外交部領事司聯繫,做好USEKey申領、變更簽字人,完成邀請函系統備案工作。根據旅行社申請,及時發放入境團隊旅遊邀請函,助力我省入境旅遊的復蘇。
擴大政務服務有效供給。優化江蘇文旅旗艦店功能,將更多政務服務事項集中到旗艦店中,增加開辦網吧“一件事一次辦”統一受理功能。豐富“蘇服辦”移動端文旅板塊建設,推動營業性演出市場信息查詢等四個事項接入“蘇服辦”,做到應接盡接、應上盡上,實現統一管理、同源發佈、同質服務。
創新監管,促進市場公平有序發展
好的營商環境離不開監管“把關”。
江蘇落實劇本娛樂管理規定。推進劇本娛樂經營場所備案管理,全省劇本娛樂場所已備案970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整治劇本娛樂市場亂象,查處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全省累計出動執法人員4000余人次,檢查劇本娛樂經營場所1500余家次,下架涉嫌內容違規劇本106套,發現各類問題隱患370余處,督促整改200余家次。文旅部門聯合公安部門對全省368家專業電競酒店,358家非專業電競酒店上門登記造冊,摸清底數,推動合規性整改。
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著力推進信用監管,制定《江蘇省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信用等級評價標準》,舉辦文化和旅遊市場品質和信用工作培訓班,開展文旅部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工作。強化智慧監管,實現對全省3613家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逾23萬台終端的可視化智慧執法監管。
江蘇還出臺規範性,出臺對文化市場輕微違法行為免罰、一般違法行為從輕減輕處罰清單(2023年版),涉及免罰事項22項、減輕處罰事項2項、從輕處罰事項7項,自2023年10月15日起施行。
持續惠企,助力文旅市場率先整體好轉
企業是經營主體。為助力文旅市場率先整體好轉,江蘇省落實落細文旅行業惠企政策,利用“蘇企通”服務平臺建立文旅惠企政策直達服務機制,持續優化涉企服務。
加大財稅金融對文旅産業項目支持力度,安排9000萬元省級文化和旅遊發展資金,重點支持消費提振、産業融合、數字賦能等項目。繼續下調省級旅遊産業發展基金利率1個百分點,全年新投放項目數量佔比不低於30%。進一步擴大戰略合作金融機構朋友圈,聯合7家金融機構舉辦“水韻江蘇·金融賦能”2023重點文旅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簽約項目256個,授信額度695.88億元。支持旅遊企業拓展經營範圍,對經營“省外遊客遊江蘇”“境外遊客遊江蘇”業績優秀的90家旅行社企業獎補2100萬元。享受暫退或暫緩交納保證金政策的旅行社,補足保證金期限延至2024年3月31日。
在推行集成化辦理方面,著眼于便民利企,根據省政府要求,江蘇省實施開辦網吧“一件事”改革,出臺《江蘇省開辦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一件事一次辦”實施方案》,加快形成多業務協同、場景化應用。推廣“水韻江蘇”數字旅遊卡,打造“水韻江蘇”數字人民幣應用文旅示範區,引入省內各地農特産品供應鏈,不斷拓寬“水韻江蘇”數字旅遊卡跨地區使用覆蓋面。打造文旅“一卡通”江蘇模式,逐步完成全省3A級以下69家收費國有旅遊景區和325家國有縣級文化場館的社保卡文旅“一卡通”改造工程。開展長三角地區社保卡文旅“一卡通”協同建設,實現長三角地區社保卡、健康碼、旅遊卡等的互通互認和共享應用。(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付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