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江蘇2023年實際使用外資253.4億美元
2024-02-23 09:52:34來源:南京晨報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2月22日,江蘇省政府召開“貫徹省兩會精神推動高品質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系列發佈活動——“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專場新聞發佈會。目前,全省已經建立起35個部門和13個設區市協同推進、常態化調度督查的工作機制。

  南京海關2023年共簽發RCEP原産地證書10.86萬份

  南京海關副關長毛雅君介紹,2023年以來,南京海關認真落實江蘇《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行動方案》,積極為江蘇高品質發展、高水準開放貢獻海關力量。

  2023年,江蘇33個企業集團開展“企業集團加工貿易監管模式”,企業享受擔保減免8742.17萬元,節省費用5678.28萬元。

  南京海關積極推動省內優質農産品生産企業對外註冊登記,成功推薦江蘇21家企業在韓國、歐盟、泰國等國家註冊,讓更多江蘇特色農産品快速打開國際市場。

  2023年南京海關共簽發RCEP原産地證書10.86萬份,出口貨值333.03億元、居全國首位,預計企業可享受RCEP其他成員國關稅優惠4.99億元。

  進一步擴大口岸開放,助力江蘇新增50個泊位開放運行

  2023年南京海關在全省外貿工作會上開展跨境電商政策培訓,圍繞“跨境電商+産業帶”“跨境電商+保稅”出台南京海關支持江蘇跨境電商高品質發展十條措施;支持市場採購貿易“江蘇模式”,2023年江蘇市場採購貿易出口規模309.6億元,同比增長22.8%。

  海關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大力推動綜保區綜合改革23條舉措落地實施,助推智慧綜保區建設。2023年,省內17個綜合保稅區及5個保稅物流中心拓展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出口業務,9個綜合保稅區開展保稅維修業務,5個綜合保稅區拓展保稅研發業務,開放平臺活力進一步增強。

  2023年江蘇省AEO企業新增率列全國第一

  為進一步擴大口岸開放,海關助力江蘇新增50個泊位開放運行。支持更多企業成為海關高級認證企業(AEO企業,下同),對省內“專精特新”等企業開展重點培育,據統計,2023年江蘇省AEO企業新增率列全國第一,總數列全國第二,塑造新形勢下江蘇外貿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全年進出口5.25萬億元,連續21年居全國第二位

  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倪海清介紹,目前,全省已經建立起35個部門和13個設區市協同推進、常態化調度督查的工作機制,目前八個行動、33項任務都取得了積極成效。

  江蘇全年進出口5.25萬億元,連續21年居全國第二位,增量居全國第一。外貿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民營企業首超外資企業成為第一大出口主體;東盟首超歐美成為第一大貿易夥伴,首超韓國成為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全省有進出口實績企業突破8.8萬家,增加超5000家;全省RCEP簽證出口貨值和“新三樣”出口規模居全國首位。

  此外,江蘇實施産業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全球高端要素加快集聚。2023年實際使用外資253.4億美元,佔全國比重的15.5%,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首位。全省25個項目新增列入商務部重點外資項目清單、4個項目新增入選全國製造業領域標誌性外資項目,總數分別達84個和12個,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江蘇實施數字開放樞紐建設行動,數字化賦能取得積極成效

  據介紹,江蘇實施強化高端平臺建設行動,開放載體能級不斷提升。江蘇開展江蘇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三年行動,成為全國首個實施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制度試點的省份、首個在綜保區外自貿試驗區內開展保稅維修業務的省份。

  江蘇還實施了制度型開放引領行動,重點領域開放穩步拓展。江蘇自貿試驗區對標CPTPP、DEPA探索制度型開放的“38條”措施三分之二實施見效,落地全國首個跨境電商和首個企業查詢領域數據出境安全評估案例。

  江蘇的開放通道暢通行動,使得陸海內外聯通更加便捷。2023年江蘇中歐(亞)班列累計開行2123列,創歷史新高,增長7.6%。

  江蘇實施的數字開放樞紐建設行動,也使得數字化賦能取得積極成效。例如太倉、連雲港水運口岸獲批全國首批“智慧口岸”建設試點。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成效明顯,2023年江蘇共12家企業通過國家數據出境安全評估,數量居全國前列,通過率全國第一,率先成為全國5個開展預評估試點的省份之一。(南京晨報/愛南京 記者 楊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