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為本”是全國兩會不變的底色。“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既是時代所需、民眾所盼,更是政府所為。
江蘇現有2.1萬個城鄉社區,是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前沿陣地。常熟,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蘇南科創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排頭兵”,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實踐,夯實縣域現代化善治基石。在這方面,常熟市東南街道通過數字賦能,來激活基層善治神經末梢,走出一條社會基層“智慧治理”新路徑。
據介紹,近年來,東南街道統籌優化各類數字化治理手段、平臺和載體,搭建一體化綜合管理平臺,實現區域狀態“一網感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基層治理“一網統管”、綜合辦公“一網協同”、區域數據“一網共享”,既提升基層服務水準,又提高治理質效,實現區域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的良性互動,打造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善治新樣板和群眾安居樂業的和諧新高地。
科技強安,實現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良性互動
東南街道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通過數字賦能、科技強安,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構建“全面、全員、全時”的防控體系,運用物聯網、雲計算、5G等高新技術,通過雲管端、一張圖監控方案,對各物業小區和道路上的消火栓進行實時監控,每個消火栓均配備感測器,同時聯動東南街道一體化平臺,一旦檢測到開蓋報警、破壞報警、出水報警、撞到報警、壓力報警等問題,會及時派送工單到相關單位,相關單位會根據要求到現場核實消除隱患,確保消火栓使用功能實時完好。
安全生産是民生大事,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一絲一毫不能放鬆。東南街道轄區內有529家中小企業,其中有的企業對安全生産認識不到位,隱患排查能力不足,員工應急處置和自救能力較差;而綜合執法局安監隊伍僅有7人,依靠傳統第三方檢查也缺乏有效監督。為此,東南街道探索搭建“兟安平臺”,建立“街道監管、三方指導、企業自主”的運行機制,達到檢查項目“一庫聚合”,企業問題隱患“一屏呈現”、政府日常監管“一機掌握”。
平臺上線後,街道可以通過平臺對企業現場工作環境進行可視化評級,企業則可以通過“班前班後五分鐘培訓”“全員應急演練”小視頻打卡獲得專業化點評和指導。監督整改“零延遲”、整改回復“零跑腿”、一般隱患“零過夜”、歷史隱患“零遺漏”,監管效率和品質實現大幅提升。到目前,“兟安平臺”累計檢查企業2998家,發現並整改問題隱患12283條,整改通過率保持98%以上。
黨建+數治,推動基層治理外部循環與內部優化雙向奔赴
東南街道牢牢把握“黨建+數治”總方向,聚焦數字賦能黨建,建強基層治理“主心骨”。東南街道黨工委書記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牽頭召開黨工委會議專題研究,確定書記項目主題,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搭建統一的一體化綜合管理平臺,以信息化賦能基層治理能力再上新臺階。聚焦數據推動、場景牽引、開放生態、功能融合等街道各個環節,結合前期已經開展的雪亮工程、智慧安防等常熟市級項目的建設經驗,基於街道內部一體化綜合管理平臺,形成全方位多功能的集合式智慧平臺,全面推進社會治理的智慧化水準。
內部一體化管理平臺包括PC端管理系統、微信小程式和虞政通端,通過對行政、文秘、黨政、財務、人事、城建、綜合執法等方面的立體化、多維度信息資源管理,實現了內部行政事務的實時監管,通過數字技術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廉政防控漏洞,同時實現了每一個環節的全流程全部門介入,在結果倒查上實現了全景可視追溯。
智治賦能,構建基層網格精細化服務與信息化支撐雙驅動
東南街道以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價值取向,通過“數”智手段賦能基層治理,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準,使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帶來的新變化新成效。
小康村面積13.3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達1.13萬人,新市民2.1萬人左右,小康村聚焦“網格”這一基層治理最小單元,著力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村莊治理精細化、數字化水準有效提升。通過小康智慧治理平臺,整合外來租戶管理、智慧監控、環境維護、信息收集、12345便民服務工單處理等功能,延伸街道一體化平臺感知末梢,推動數據指令上下貫通,實現基層治理“一網統管”。依託治理平臺,開發“XIN融小康”微信小程式,整合“隨手拍”、志願服務發佈和村民積分考核等功能,暢通建議收集、信息採集、問題反饋、工作處置等實時溝通渠道,打通治理信息壁壘,方便微網格服務力量日常工作的同時,有效調動村民群眾參與村莊治理積極性,為推動村莊治理高效快捷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昆承村啟動“智慧農村”項目建設,開發“智慧昆承”數字鄉村一體化軟體平臺並投入使用,推進治理精準化、服務均等化、産業特色化,以數字賦能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平臺包含智慧黨建、鄉村治理、廉潔鄉村、綠色鄉村、生活服務、智慧旅遊六大模組,讓村民群眾通過指尖就能參與村級治理、享受便民服務。(東南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