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       輿情智庫            房産        
南京:“最美落地窗”將美好城景融入居民日常
2024-03-28 09:37:00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原標題:將美好城景融入居民日常 “最美落地窗”,該這樣打開

南京:“最美落地窗” 該這樣打開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二樓落地窗 趙亞玲 攝

南京:“最美落地窗” 該這樣打開

南京萬象匯五樓觀景臺 趙亞玲 攝

  “2024年全國兩會後,我們館的‘網紅落地窗’更紅了,很多遊客專門前來打卡,還有不少學校、班級組隊參觀。”3月19日,南京六朝博物館教育專員吳雨倫一面領著《新華日報》記者參觀,一面興奮地説。

  吳雨倫引以為豪的落地窗,位於六朝博物館三樓,從這裡可以近觀總統府,遠眺新街口、鼓樓,是觀賞南京城市美景、感受歷史文化的上佳窗口,2023年經網友推薦登上熱搜。

  在南京,像六朝博物館這樣的“最美落地窗”還有很多。一座座落地窗既是城市觀景臺,其建築本身也是都市的一道道靚麗風景。不僅如此,南京還通過公共空間留建、城市景觀引導,在居民小區、辦公樓宇中構建越來越多的“落地窗風景”,將美好城景融入居民日常。

  借景開“窗”,收無限于有限

  六朝博物館坐落在南京長江路上,建設方案出自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團隊,由其子貝建中主導設計,簡潔大方、尺度適宜的建築掩映于總統府、中央飯店、梅園新村等建築群中,顯得十分自然和諧。

  “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設計過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蘇州博物館的貝聿銘大師生前這樣説過。秉承其建築理念的六朝博物館落成至今才10年,卻已成為長江路眾多文化地標中又一傳世之作。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城市設計與建築管理處處長蘇玲認為,六朝博物館落地窗走紅,既源於建築本身特色,也是周邊環境風貌烘托的結果。

  眼下,長江路上法桐尚未抽芽,玉蘭已然盛開,從六朝博物館三樓向外望去,近看總統府黛瓦白墻枝影橫斜,宛如一幅水墨畫;遠眺從新街口綿延至鼓樓一線,滿目風光、氣象萬千,傳統和現代,古典和繁華,盡收于窗前。“如果説博物館是客廳,總統府就是庭院,新街口、鼓樓則是大門外的風景。”蘇玲説,六朝博物館恰到好處地運用古典園林中的構景手法“借景”,有收無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

  像六朝博物館這樣,通過借景手法,以一“窗”收覽城市美景、成就打卡網紅的落地窗,在南京還有很多,其中不少係大師手筆——

  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的“雙塔樓”臨江而建,由享有“建築天才”美譽的扎哈·哈迪德任建築總設計師,巨幅落地窗讓市民遊客站在300多米高處品味長江。

  在江北濱江,揚子江國際會議中心設計成江水層波疊浪造型,由世界知名的美國建築大師湯姆·梅恩設計,特地在35樓設計了寬大落地窗,遠眺長江之水天上來,俯視江中百舸爭流。

  南京南站由我國建築設計師吳晨設計,南來北往的旅客透過高鐵站二樓寬大的落地窗,向北眺望南京城,往南俯瞰秦淮新河、東山新城。

  在城市重要節點上設計好建築落地窗,不僅帶來震撼,還引來人氣。南京一些商家、文博單位紛紛效倣,遊客賞景、消費兩相宜。

  “來南京,總要看一眼南京長江大橋吧!”南京橋北萬象匯購物廣場拿出頂樓半層樓,安裝了9×21米落地窗看大橋,透過窗戶向外望去,大橋車輛川流不息、俯衝而下。“這個景觀很開眼吧?前些年疫情期間出不去,好多居民到這裡來減壓。”萬象匯購物廣場總經理徐強介紹説,如今既是南京網紅打卡點,也是商場吸睛點,落地窗背後300平方米觀景平臺上,設有茶吧、西餐和休憩區。萬象匯經常聯手街道在這裡舉辦集體婚禮、國潮音樂會、大學生市集等活動。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背靠雞鳴寺、解放門等地標景點,博物館為此把二樓朝東、朝北的實體墻改為全景落地窗,室內擺上桌椅開設咖啡廳。這一改建收到奇效,透過二樓落地窗向外望去,藍天、黃墻、古塔、黑瓦近在眼前,讓顧客連呼“驚艷”。眼下適逢早櫻盛開,背依城墻、錯落有致的雞鳴寺,花團錦簇,景美如畫。雞鳴寺路上人如潮涌,咖啡廳內也坐滿了賓客。

  空間管控,暢通視覺廊道

  你在樓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外看你——城市落地窗是窗口也是橋梁,打開了城市和市民間的交融通道。規劃專家認為,要讓落地窗成為城市的景觀窗、觀景臺,既要精緻建設、有“景”可借,又要精心設計視覺廊道,建立景觀眺望體系。

  南京山水相依、江河交匯,現代商業商務與歷史文化名城交相輝映。為將更好城景展示在市民遊客眼前,南京構建魚嘴—南京眼—江北核心區—長江大橋—閱江樓—紫峰大廈—紫金山巔—中山陵的主城鳥瞰體系,嚴格管控各個鳥瞰點周邊城市空間形態,同時對城市中心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風貌區、主城內主幹道和快速路沿線以及重要廣場周邊地區等重點地段進行精細化管控。

  南京從總體規劃到地塊的各層級城市設計,精心留住城市美好視覺廊道。“窗外美景,既要有優美天際線,又要有空間上的縱深感。”蘇玲説,在重要視線廊道內,新建建築要進行景觀影響評價,協調好建築空間與自然山水景觀。像主城區新街口—鼓樓—玄武門這條中軸線,在哪些節點形成高潮、提高強度,在哪些片區形成低緩、放緩節奏,設計團隊甚至搭建視覺模型,這樣才能形成高低起伏的天際線。

  作為城市觀測點的建築“落地窗”,其選址和建設同樣十分重要。南京把這些戰略要點儘量留給人流量大的公共場館、公用建築、商業設施,讓更多市民遊人領略城市美景。

  南京萬象匯購物廣場地處南京長江大橋北堡下,徐強説,當初他們相中這塊地方,就是看中了其大橋最佳觀測點的位置。商場建築用彩色玻璃裝飾,夜晚色彩斑斕,被譽為“橋北魔盒”,成為橋北一景。

  南京火車站北依紅山、南瀕玄武湖,可遠眺鍾山以及北極閣、明城墻背後的鼓樓—玄武門天際線,南來北往的旅客佇立在南京火車站候車廳寬大落地窗前,盡覽古都雄奇壯麗的山水城林。

  南京跨江佈局,從河西的南京眼、城東的紫金山到主城的閱江樓、江北的老山,山水城市格局壯闊、宏大,在這些城市戰略要點的黃金交匯點上,江北濱江建設揚子江國際會議中心,在百米高度設置寬大落地窗瞰江賞城。

  “美好落地窗的視線是相互的。你在窗前看風景,窗外的風景也在觀照你。”蘇玲提醒,要建立落地窗美好觀測體系,在視線所及範圍內,將好的景觀組織起來;在觀測點與城市風景之間,盡可能控高、留白,掃除視線“障礙”,打開視覺通道。

  為此南京規定,城市重要山體和水體周圍,確保公開性和開敞性,佈置公共建築和公園綠地;重要歷史地段周圍,要嚴格控制建築高度。

  從六朝博物館望向中山東路、太平北路,不僅嚴格控制1912街區建築高度,還在長江路前辟有大行宮市民廣場,將大巴車停放、商超經營、餐飲設施等藏于地下,這樣既打開了博物館遠眺新街口的視覺通道,又一改旅遊景點周邊常有的亂象。從南京南站到卡子門廣場的玉蘭路兩側,將散亂建築全部拆除,讓南站處於寧南C位,不但眺望主城視野開闊,城市南部看南站也是“直視無礙”。

  美好“窗景”,融入居民日常

  讓普通居民、寫字樓員工居家和辦公也能享受城市美景,南京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在車輛川流不息的龍蟠中路通濟門段,有一處百年曆史的公園路體育場,在歷次城市改造中保存至今。這是一座標準體育場,視野十分開闊,成為周邊尚書裏、明龍雅居等小區的“共享空間”,居民來到窗前,就可眺望城市景觀,體育場西側的達美禦園住戶,甚至能透過體育場遠眺紫金山。

  白鷺洲公園是個面積200多畝的小公園,但地處居住密集、寸土寸金的老城南,不僅為夫子廟、內秦淮景區提供了開敞空間,也是周圍小區、民宿酒店的共享綠地。小區居民坐在家中,就看到窗台下綠樹婆娑、小橋流水的公園景觀。

  “利用城市公園、遊園廣場給居民提供共享空間,城建上我們稱之為‘留白’‘透氣’。”南京市建委建設二處處長董文量説,南京老城區概貌已成、用地跼踀,主要通過城市更新增加綠地空間;新城白紙作畫、未雨綢繆,可以通過公園綠地、學校操場、城市綠軸的綜合配套,和小區一體佈局,給小區居民“製造”更多更美的“落地窗景觀”。

  仙林湖公園是南京“偏遠”的郊區公園之一,然而這片由魚塘改造的公園面積達680畝,吸引了金地、招商、保利、棲霞建設等一眾開發商圍湖開發,臨湖居民可坐擁“湖景房”,加之兩條地鐵線貫通以及商業綜合體進駐,片區很快成熟起來。

  南京奧體大街橫貫河西新城,被江東中路一分為二。在江東中路西側,從奧體中心、金陵圖書館到江蘇大劇院連成的“文體軸線”連貫而開闊,兩邊建築嚴格限高,不但華泰證券、金財大樓等商務樓宇的白領,而且融僑、紫鑫中華、金馬酈城的小區居民,每天抬頭就能欣賞到奧體中心鮮紅的“世界第一雙拱”、江蘇大劇院晶瑩靈動的“四顆水滴”;在江東中路東側的沙洲街道中奧社區,建鄴高中、南師大附中新城初中、小學的佈局,也讓萬達華府、嘉業陽光城、興元嘉園等小區居民通過“借景”,有了居家賞景的“小確幸”,透過窗戶不僅能看到學校操場的開敞空間,還可遠眺江東商務區、建鄴高新區的天際線。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建鄴分局副局長魏婭菲介紹説,像中奧社區眾多小區的“窗景”,在河西新城比比皆是,這與新城嚴格執行“15分鐘社區生活圈”緊密相關,通過教育、文化、體育、公園等公共配套佈局,集中連片開發,為小區居民提供了緊湊共享的開闊景觀。

  市級商務文體場所集中排布、空間管控,社區公共配套均衡佈局、疏密有致,不但讓南京市民享受到宜居生活空間,還領略到城市美好“窗景”,居民煙火氣裏平添了閒情逸致、看到了詩與遠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蘇玲認為,南京“最美落地窗”建設探索,正是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動實踐。(新華日報 記者 劉春 顧巍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