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省陸棲脊椎動物名錄新增14種鳥類,離不開這群人的努力
中華鳳頭燕鷗 (江蘇省南通環境監測中心供圖)
5月11日是2024年第一個“世界候鳥日”。據《江蘇省陸棲脊椎動物名錄(2024)》,目前江蘇全省鳥類種類達482種。這個剛剛更新的名錄新增近年新發現的14種鳥類,其中不少來自各地觀鳥愛好者在野外的一手記錄。這幾年,觀鳥逐漸從小眾愛好走進大眾視野,越來越多人拿起望遠鏡和相機,觀察和記錄野生鳥類活動,從“觀鳥者”轉變為“護鳥人”。
看鳥的人多了,發現新鳥種機會更大
歐亞旋木雀 周晨曦 攝
4月初,南通環境監測中心聯合多個觀鳥愛好者的研究《中華鳳頭燕鷗的遷徙中停地》,被《動物學雜誌》接收。中華鳳頭燕鷗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主要在浙江、福建沿海島嶼繁殖,2023年7月到8月,在南通通州灣濱海濕地被頻繁記錄到,2024年被收錄到江蘇省鳥類名錄。
“中華鳳頭燕鷗全國有記錄的數量不超過200隻,2023年在南通記錄到超過10次,數量和頻次是以往沒有的。當時蘇州、無錫、上海等地的許多鳥友都來尋找,南通環境監測中心也聯合鳥友們一起觀察監測。”南通市愛鳥攝影協會秘書長吳為民説。
2021年9月25日清晨,吳為民和攝影師陸軍在南通如東沿海灘塗清晰記錄到一隻斑鷺,這次記錄也在2024年進入江蘇鳥類名錄。“可能這些鳥種原先就有,但之前觀測力量有限,未必能記錄到。現在看鳥的人多了,發現的機會就大了。”吳為民説,很多新記錄是在如東沿海發現的,這裡有防護林帶,不僅可以看到海鳥,也是一些林鳥遷徙的必經之路,春秋兩季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觀鳥愛好者。
中國觀鳥記錄中心是國內觀鳥愛好者上傳個人觀察記錄的在線數據庫平臺。《中國鳥類觀察年報2022》顯示,2022年,中國觀鳥記錄中心有超過2.9萬名活躍用戶,較上年度增加74%,更新數據量達到210萬條,比上一年度增加57%。
江蘇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廣闊的沿海灘塗、內陸眾多的河湖濕地,成為眾多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江蘇觀鳥會志願者陳靜現在負責組織觀鳥會的公益帶賞活動,她發現近幾年觀鳥的人越來越多。“我2019年剛接觸觀鳥,那時候單獨參加帶賞(帶領初學者在公園裏找鳥、認鳥,分享觀鳥經驗和技巧)的成人只有我一個,剩下的都是親子結伴。後來就有人帶著年紀大的父母來,也有很多大學生,現在成人和親子的比例差不多對半,還有人從外地到南京來參加活動,最遠的是從廣州過來。”陳靜説,許多觀鳥愛好者組織會定期舉行公益觀鳥帶賞活動,不僅不收費,還有觀鳥會的前輩指導,但是為了減少對野鳥的干擾會控制名額,“活動召集帖一發佈,名額幾分鐘就搶完了”。
觀鳥要去認識鳥、了解鳥、研究鳥
醜鴨 周晨曦 攝
3月2日,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何遂初在太湖國家濕地公園觀鳥時,意外發現了一隻黑喉潛鳥,這是蘇州市首次記錄。“2022年媽媽帶我去怡園,我看到了一隻翠鳥,和照片裏的不一樣,非常活潑。”回家後,他便開始查找這種身上滿是翠綠色花紋小鳥的資料,由此對鳥類産生了興趣,常常在週末和家人外出觀鳥。“呼吸著新鮮空氣,周圍有鳥叫聲,感覺很放鬆,如果能看到之前沒看過的鳥,就更開心了。”何遂初説,目前他已經觀測到120多種鳥。
看到自己沒見過的鳥種,觀鳥愛好者稱為“加新”,這是他們觀鳥初期的動力之一。為了“加新”,早起是常態。“剛開始觀鳥是夏天,早上5點多醒了就去白塘生態植物園,公園離家和上班的地方都很近,一直看到上班。”蘇州市民曹連根説,公園裏面有高大的喬木,也有低矮的灌叢,比如桑樹、枇杷、楝樹、烏桕等,生境很豐富,3年多來他在公園裏記錄到90多種鳥。
“觀鳥要去認識鳥、了解鳥、研究鳥。這個鳥是什麼種類的?食物是什麼?在本地哪些生境會出現?是我們這邊常見的鳥,還是遷徙季節才來的?是夏天來的還是冬天來的?為什麼2024年多了或者少了?為什麼有鳥從美洲、歐洲這麼遠的地方過來?觀鳥的樂趣不僅在於看到一隻漂亮的鳥,還在於裏面生動有趣的知識。”曹連根説。
2023年6月,曹連根在東太湖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首次在蘇州繁殖。往年青頭潛鴨大多是在秋冬季居留蘇州,主要在東北繁殖,華北和華中等地也有繁殖記錄。曲阜師範大學生態學博士高曉冬研究青頭潛鴨種群動態,得知消息後便找到曹連根,希望他做詳細觀測。“他讓我把環境拍下來,説一看確實很適合繁殖,還發學術論文給我參考。”曹連根説,2024年他和鳥友們還將持續觀測,希望能看到2023年在蘇州出生的那些幼鳥。
陳靜也曾淩晨4點起床去南京遠郊看鳥,而現在她更關注觀察的過程,會習慣性思考這些鳥在做什麼、平時吃什麼。“野生鳥類比較怕人,很多來參加帶賞活動的人,可能之前都沒在望遠鏡裏仔細觀察過鳥。帶賞時,除了教大家如何使用望遠鏡,還要講解一路上有什麼鳥飛過、長什麼樣、羽毛是什麼顏色、有什麼行為,穿插很多環境知識,引導大家關注生態環境保護。”陳靜説。
從戶外愛好走向公眾科普保護
中華鳳頭燕鷗 (江蘇省南通環境監測中心供圖)
周晨曦2018年退休後開始觀鳥,短短幾年內,他在鹽城觀測到許多新鳥種。2022年3月,他在大豐麋鹿保護區附近發現了醜鴨,這條記錄2024年被增收進江蘇省鳥類名錄。
觀鳥熱情將周晨曦推向了鳥類保護的道路。2021年下半年,鹽城觀鳥愛好者及野鳥保護人士開始籌備觀鳥協會。2022年5月19日,鹽城市觀鳥協會正式成立,周晨曦被選為協會理事長。“摸清鹽城的鳥類家底很重要。”周晨曦説,2022年起協會對鹽城歷年鳥類調查監測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編制了《鹽城市鳥類名錄》,併發動志願者在全市範圍內做鳥類調查監測,為鹽城市鳥類研究系統化、專業化發展提供理論和信息支撐。
2024年1月,鹽城首次啟動全市範圍越冬鳥類同步調查監測,調查隊員大多是鹽城市觀鳥協會的志願者。1月16日,調查人員在大豐沿海發現新鳥種歐亞旋木雀,經省內鳥類專家確認,為江蘇新記錄鳥種。
各地的鳥類保護組織正在將觀鳥愛好者聚集起來。2024年3月,淮安濕地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啟動“保護東方白鸛”全民科學計劃,招募了18名志願者,開啟為期一年的東方白鸛觀測。“在淮安監測到的陸生野生動物中,東方白鸛是唯一一種會在這裡繁殖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淮安濕地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余星翰説,東方白鸛喜歡在高處築巢,周邊還要有成片的濕地或魚塘,目前淮安共監測到10處巢穴,都在高大的電線塔上。
“小鳥4月底出殼,大概2個半月可以長大。每次觀測時長要控制在一個小時內,因為人在巢穴附近頻繁出現,會影響它們育雛。一般我們會使用望遠鏡在500米以外觀測,除了巢穴裏的小鳥,還要看周圍有沒有安全隱患。如果遇到有人用無人機拍攝,要及時制止,減少對鳥的干擾。”余星翰説,希望借助觀測活動,帶動更多普通市民了解東方白鸛。
李雲峰與鳥結緣于生態攝影,2008年他在連雲港海州灣濕地拍到了水雉,之後就開始研究鳥類。在他的帶動下,國網連雲港供電公司愛好生態攝影的同事們成立了“飛羽驛站”,在拍攝之餘,還參與飛鳥調查、鳥類救護、清網、協助執法等。2021年從連雲港供電公司退休後,他成了拍鳥“專業戶”,常常站到水裏拍攝。“貼近水面和鳥平視,對鳥的干擾更少。”李雲峰説,2023年底連雲港市野生動物攝影協會成立,他們希望帶動更多本地攝影愛好者愛鳥護鳥。(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王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