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讀|以“全球前列”求解“最大機遇”,南京充分釋放科教優勢促進新一輪發展
南京江寧紫金山科技城 邵丹 攝
作為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南京的城市核心功能正在加速顯現: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最新全球排名中,躍升至第6位;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發佈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科技集群”中,位列全球第11位;在科技部組織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中,居國家創新型城市第4位。
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被南京視為新一輪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空間。這座科教資源富礦之城,把充分釋放居全球前列的科教優勢,作為搶抓最大機遇、開闢發展空間的最優解,推動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建設産業強市,在全省打造發展新質生産力重要陣地進程中,力爭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以科創大平臺為引領,塑造發展新引擎
南京有張網,作用全國、影響世界。
這張網連通國內40座核心城市,包括大陸地區的所有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覆蓋了佔我國GDP70%的地區;在超過1萬公里的遠距離網絡傳輸場景中,完成平均5.45Gbps的負載,且做到零丟包、最大時延抖動小于50微秒;能抵擋住每秒5Tb的泛洪攻擊流量,相當於2500部電影瞬間“打”在身上不為所動,可以輕鬆化解各類DDOS攻擊(分佈式拒絕服務)。
這張網名為CENI(中國未來網絡試驗設施),是我國通信與信息領域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是江蘇首個、南京唯一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在全球現有互聯網架構下的8000多個通信標準,絕大多數由歐美國家制定和管控,而現有互聯網通信能力遠無法滿足新技術創造出的眾多場景,如智慧網聯汽車、遠程醫療手術、黑燈工廠等時延必須控制在毫秒級的需求。
江蘇未來網絡集團産業互聯網部總監陳剛介紹,目前使用的互聯網好比“普通馬路”,車輛容易堵堵停停。而CENI則是利用新技術構建“信息高鐵”,具有普通網絡所不具備的能力,把數據和業務準確、高效地傳給用戶。
中國信通院的網絡5.0新型網絡架構試驗驗證、中國移動研究院的全球首個SRv6開源項目驗證、華為技術的全國首個8K運營級組播試驗……包括國家科研院所、三大通信運營商、龍頭企業、高校在內的單位向CENI提出80余項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試驗需求。
南京已在未來網絡領域形成以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網絡研究院、未來網絡集團為核心的科、技、産貫通的研産體系,通過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承擔國家戰略任務、組織重大科研試驗、積極參與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體系,為建設網絡強國作貢獻。
重大科創平臺,是觀察南京城市地位和理解南京作為的重要窗口。據統計,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四成的諾貝爾獎成果和大科學裝置有關。發展重大科創平臺意味著不能只謀求“短平快”,而要注重原創貢獻,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南京以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積極發揮重大科創平臺引領效應,支持麒麟科創園打造戰略科技力量承載區,培育30家左右全國重點實驗室,推動第三代半導體、積體電路EDA等國創中心取得技術突破。
在麒麟科創園南京智慧計算中心,這裡宛若數據的“銀河”,算力可達每秒180億億次(八進制下)。如何理解每秒180億億次的算力?南京智慧計算中心運營總監洪晨曦這樣解釋,假設14億人口每秒執行一個“1+1=2”的計算,那麼180億億次就需要14億人日夜不停地算40年,而在南京智算中心,只需要1秒即可完成。
南京智慧計算中心是長三角地區已投入運營的規模最大、算力最強的全國産化智算中心,算力平均使用率超過80%,二期算力峰值使用率達100%,是全國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
在腦科學和信息技術高度交叉的類腦計算領域,中科南京智慧技術研究院2023年10月發佈了模擬大腦神經網絡運行的“問天I”類腦計算機技術成果。該計算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突觸智慧規模達全球第二,處於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準。
中國科學院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雯認為,科教優勢是南京最突出的優勢,隨著系列重大科技平臺的建設,尤其是江蘇依託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重點建設的物理、應用數學、合成生物基礎三大研究中心,加強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對南京提升城市地位、發展未來産業,都是重大利好。
以市場機制兌現價值,建設産業新高地
“從0抵達1”之後的路對南京來説尤為關鍵,也就是從1到10,再到100,南京從科教重鎮邁向産業強市,中間的路怎麼走?
以市場需求凝練科研問題,依託市場優勢吸聚創新資源,運用市場機制兌現創新價值、釋放科教優勢,南京堅持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同向發力。
從立項到上市僅用14個月,有130萬人次患者服用,價格僅為同類進口藥品的四分之一……2023年由江蘇先聲藥業有限公司推出的首款國産3CL新冠藥先諾欣是南京生物醫藥産業崛起的注解。
先聲藥業副總裁史瑞文介紹,先聲藥業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從2019年的14.2%升至2023年的29.7%,這一比重高於大多數國際頂流藥企。過去5年,先聲藥業的創新藥收入佔總收入比重從32.9%提升至72%,先聲藥業從一家仿製藥企業完全轉型為創新藥企,未來24個月該企業有5款高價值創新藥有望獲批上市。先聲藥業所在的南京江北新區生物藥品製品製造創新型産業集群,入選2022年國家級創新型産業集群。
2023年6月,馴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福可蘇(伊基奧侖賽注射液)作為1類創新藥,獲批國家藥監局優先審評審批程式附條件批准創新藥上市申請,標誌著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並全流程自主生産的CAR-T産品正式進入臨床應用。
成立於2017年的馴鹿生物,依靠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拎包入住”之日就全面投入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的細胞房、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流式細胞儀、高速離心機等設備,幫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跑出“加速度”。
南京生物醫藥産業年度營收突破2000億元,2023年全市獲批新藥94個品規、佔江蘇近三分之一,2024年以來獲批新藥44個品規,再居全國前列。目前南京在生物醫藥領域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3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家,入圍中國化學藥和中藥百強榜單7家、上市企業19家,生物醫藥成為南京建設産業強市的重要賽道。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南京重視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科技型骨幹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10家以上,培育高水準、平臺型新型研發機構40家。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積體電路等潛力産業集群,針對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細分領域,推動更多本地企業進入頭部企業供應鏈體系。
在南京市民用無人駕駛航空運行管理中心,曲面大屏上移動的光點,代表著在空中飛行的無人機。點開光點,無人機的生産型號、備案信息、飛行計劃一目了然。這個中心為60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活動提供實時監管和保障,是南京低空飛行的“中樞神經”。
低空巡檢、低空快遞、低空醫療物資運輸、低空觀光、低空巴士……低空經濟為南京開闢發展新空間。
南京長空科技有限公司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全資公司,其主力産品“鴻雁30”不僅能在百公里時速的飛行狀態下完成釐米級定點起降,還能在七八級的颱風中來去自如。憑藉著超強的性能,“鴻雁30”已多次參加國家重大應急救援項目,並直接飛進颱風風圈採集低空探測數據。
南京市低空經濟産業鏈企業有近200家,其中包括近20家無人機整機製造企業,産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賽迪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南京的“低空經濟專利有效量集聚”指標,僅次於北京、深圳。就在上個月,南京召開低空經濟發展大會,聚焦細分領域和關鍵環節,從原始技術創新、應用場景拓展、産業生態構建等維度發力,並集中發佈40個應用場景。
以新型生産要素組合配置,做強城市競爭力
“把南京區域打造成超級研發中心!”2024年5月,小米南京科技園開園,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的這句表態讓更多人認識到南京和“研發中心”的緊密關聯。
這個超級研發中心也是小米集團的軟體研發中心和人才基地,未來將聚集上萬名研發人員。
華為、中興等全球知名企業在寧研發人員都有近萬人,南京是少有的大廠研發中心聚集地。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陳英武認為,南京擁有50多所高等院校、90多名兩院院士、百萬名在校大學生,這是南京發展的聚寶盆。
充沛的人才供給是南京最大的吸引力,全市人才總量近400萬人,平均每10個常住人口就有1名在校大學生,這吸引了眾多項目擇寧發展。
多年來南京致力建設更具歸屬感的人才友好型城市,持續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濃厚氛圍和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環境。推出“人才強市25條”和“重點産業人才7策”,進入全國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按人才創新活動類型實行分類評價,支持重大創新平臺設立雙聘、兼職等崗位,建立高層次人才特殊調配“直通車”,從政策、創業、服務、環境等方面體現對人才友好。
新型生産要素的組合配置是南京最大的競爭力。南京鋼鐵集團(簡稱南鋼)生産的新型4—8毫米薄規格“煉精鋼”解決了世界工藝難題,中國首艘國産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80%以上所用鋼材為該産品。
南鋼在中國企業500強排名第141位,位居世界鋼企技術競爭力第10位,這家鋼企保持高品質發展態勢,源於走在智慧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前沿。南鋼全部26條産線及16個管理模組全部實現智慧化,由150多萬個數據點組成的數字孿生生産線可完成鋼鐵全流程生産。
作為新型生産要素,數據是形成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資源,對傳統生産方式變革具有重大影響。南京的數字經濟核心企業超過3000家,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16.5%,建成的4個智算中心算力規模達2000P,城市“一網統管”平臺産生330多億條數據,每天交換數據1.3億條。南京正在不斷放大數實融合優勢,推動“智改數轉網聯”,協同推進演算法城市建設、算力網絡佈局,打造萬億級産業地標和人工智能産業發展高地,加快把資源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帶動更多新型生産要素在這裡集聚成勢。(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顏芳 洪葉 盛文虎 許雯斐 董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