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40多艘“首制”從這裡駛向全球
2024年以來,南通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均大幅增長40%以上,企業交付、手持、新承接海工裝備超150艘,預計全年船舶海工産業總産值突破2000億元……9月12日,2024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南通)發展大會暨船舶海工産業展開幕,南通市市長張彤公佈的一組數據振奮了會場。
造船業産業鏈長、零部件多、關聯度強,被稱為“綜合工業之冠”。集“黃金水道”與“黃金海岸”于一身的南通,是全國少有的同時擁有江海深水岸線的城市,發展船舶海工産業,自然稟賦得天獨厚。儘管如此,“南通船隊”的産業進階之路並不平坦。
金秋時節,地處長江入海口北支的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裏,一艘艘建造中的船舶、海工裝備擺開“巨人陣”,整齊排列在18.8公里岸線上。“這景象,10年前根本不敢想!”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黨工委書記任鍇勝介紹,2007年,波羅的海指數攀升至11793點的歷史最高點,全球造船業迎來大繁榮,江蘇沿江船廠也遍地開花。此後,伴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和石油價格下跌,波羅的海指數跌至冰點,投入巨大的船舶海工業猝不及防,不少項目“剛起錨就擱淺”。
一組數據可見行業“洗牌”的慘烈:江蘇船舶製造企業曾有千家左右,如今只剩200多家。作為南通船舶海工産業重鎮,至2015年底,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的船廠從17家縮減到15家,其中9家被國有資本、上市公司收購或控股參股,有的造船岸線甚至歷經幾輪易主。
振華啟東海工就是通過收購道達海洋重工,成為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新成員。該公司總經理孫敏鋒回憶,那時各家企業都特別“卷”——卷訂單、卷成本、卷工期。尤其是散貨輪訂單,技術門檻低,卷到最後利潤極低。市場一旦下行,就有不少船企倒下。
歷經市場風雨洗禮,“南通船隊”重新校準航向。南通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不能再搞“內卷式”競爭逐漸成為行業共識。這些年,南通船企最大的變化是,不再集中在産業低端互相“拼殺”,而是各自錨定方向修煉“獨家絕技”。與此同時,企業間的協作明顯加強,産業聚鏈成群,共禦市場風浪。
2024年4月,江蘇華滋能源建造的國內首制A型LPG液貨艙在啟東交付,溯江而上70余公里,這個長22米、寬45米、高31米的“超級罐頭”,將為惠生清潔能源建造國內首座大型浮式天然氣液化裝置(FLNG)服務。FLNG能夠在遠離陸地的海域直接將開採出的天然氣液化並儲存,是海洋天然氣裝備中最複雜、造價最高、附加值最大的産品,被稱為船舶海工行業“皇冠上的新明珠”。此前,此類大型FLNG全部由國外企業設計製造。
優勢互補、各展所長,這樣的攜手共進已成常態。在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啟東中遠海運海工建造的全球最大規格浮式生産儲油船接近竣工,該船鋼結構量約2.6萬噸的艏總段項目即由振華海工“分包”建造。而振華海工建造的全球艙容最大、國內首艘雙燃料動力系統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鱘”號,船體“心臟”部位的1550立方米鎳鋼雙瓣型LNG儲罐,則來自園區企業中集太平洋。
萬眾一心造大船,從修船起步的南通船舶海工産業已集聚規上企業370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7家,船舶、海工規模分別佔全國的1/10、1/4,全球最大2.4萬標箱集裝箱船、全球最大雙燃料汽車滾裝船等40多艘“首制”從南通駛向全球。
規模更大的“船隊”正在組建。2022年,南通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産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由南通牽頭的通泰揚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成為45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中唯一的船舶海工産業集群。截至目前,通泰揚船舶海工集群共擁有國家級創新載體18個、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16個、上市企業86家。
“發展海洋經濟,船舶海工裝備必須先行。”工信部裝備二司副司長李毅説,江蘇作為我國船舶工業的重要基地,産業高度集聚,造船三大指標常年穩居全國第一,在全球也佔據重要地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強化産業集聚發展、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深化開放與合作,推動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産業邁上新臺階。
聚智聚力,向“新”而行。9月12日開幕的船舶海工産業展吸引了411家企業參展,中遠海運重工、招商局工業、振華集團、中集集團四大央企首次以總部展團參展,芬蘭、荷蘭等國以及中國香港也首次組團參展,美國船級社、日本船級社、意大利船級社以及上海交大、哈工程等高校均首次參展。
“省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決定》明確,支持南通海洋産業高品質發展。”張彤説,南通將錨定船舶海工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國際化方向,加快補齊建強關鍵配套設備、核心零部件、基礎材料鏈條,促進研發設計、集成總裝、檢驗認證、維修運營、融資租賃等船海專業服務與生産製造協同發展,奮力向世界級船舶海工集群邁進。(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徐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