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丹陽充實壯大鄉村“新”力量 發展“量變”催生振興“質變”
11月7日,丹陽市界牌鎮投資1000萬美元的年産2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動尾門項目成功簽約,預計投産後年銷售超2億元,可為界北社區增收30萬元。“作為鎮裏的幫促項目,該項目不僅盤活了社區的低效用地,後續還能引進更多上下游配套企業入駐。”界北社區黨委書記姚玉林説。
丹陽市委書記王成明説,2024年,該市全面開展“‘丹’當先鋒、百村提升”行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橋頭堡、主心骨作用,充實壯大“新農人”和骨幹隊伍力量,用一步一個腳印的“量變”催生鄉村振興的“質變”。
因地制宜,激活振興“動力源”
初冬時節,丹陽市司徒鎮屯甸村的500畝茶園進入管護關鍵階段,新增的光伏設備正在緊張地鋪設。“上部空間發電,下部空間種植茶樹,‘茶光互補’項目每年不僅産生穩定的土地租金,還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超20萬元。”屯甸村黨委書記毛鎖龍告訴《新華日報》記者,作為司徒鎮的戰略合作單位,三峽能源有限公司看中該村太陽能資源豐富、穩定度高的優勢,在茶園裏建設光伏電站,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産出率的同時,實現茶葉種植和節能減排兩不誤。
鄉村振興,富民産業是引擎。丹陽市整合發佈村級集體增收政策指南,因地制宜確定資源盤活、産業推動、飛地經營、村企共建等發展路徑。2024年共實施標準化廠房建設、農文旅融合、種子産業培育等增收項目101個,有力提升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地處茅山老區的延陵鎮行宮村,利用水面養殖的良好生態條件,與中國水産科學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達成合作,成為全國最大的“太湖3號”青蝦授權繁育基地,2023年養殖面積達100畝,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2024年將擴産100畝,繼續把青蝦産業做大做強。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發展優勢産業、特色産業,全力探索多元化強村富民之路。”丹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宋飛雄介紹,2024年,丹陽將培育20個在産業發展、農民增收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村,為全市樹標杆、探新路。
頭雁領航,壯大鄉村人才隊伍
11月9日,丹陽陵口鎮95後“新農人”湯磊正用2024年新購置的小麥播種機為周邊農戶播種。歸鄉6年,湯磊創辦的青禾家庭農場不僅實現年産水稻超50萬斤、小麥39萬斤,還通過自帶電腦程式的烘乾機、自帶北斗定位系統的拖拉機、植保無人機、智慧插秧機等,實現“耕、種、管、收”4個環節的數字化和可視化,累計為周邊農戶開展社會化服務超1萬畝次。
丹陽市2024年成立“新農人”發展聯盟,吸納22名有一定規模和産業特色的成員,通過學習交流、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多種舉措,幫助發展前景好、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輻射範圍廣的特色優勢産業不斷成長壯大。該市計劃用3年時間選拔培養有情懷、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優秀“新農人”50人左右,每年給予最高20萬元項目資助。
從成立水産養殖合作社到帶動周邊200多戶村民從事水産養殖,再到加入珥陵鎮大施村委會協助推進村莊治理,6年時間,丹陽市逸新水産養殖合作社理事長史群逸完成了從“新農人”到“新農幹”的蛻變,成為村書記的後備人選。
“村幹部隊伍建設成效直接關乎鄉村振興的成色,必須把能力素質提上來、嚴管厚愛落下去,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生動局面。”丹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于舟介紹,該市堅持把村幹部隊伍建設作為夯實村級戰鬥堡壘、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系統謀劃實施“雛雁”培育、激勵保障、從嚴管理等“一攬子”政策舉措,擇優選配村黨組織書記14人,動態儲備460名村級後備人才,把村級集體經濟增長情況與村書記職級晉陞、評先評優、增收獎勵等掛鉤,17名村書記參照享受事業崗位退休待遇,33個村230余人享受村級增收獎勵。
多元共治,畫好基層治理“同心圓”
11月11日,丹陽市呂城鎮荷花池小區黨群服務站正式啟用。站內乒乓球室、舞蹈房、閱讀書吧等一應俱全,一樓的幫辦代辦窗口可提供小額金融服務、取發快遞、衣物縫補等便民服務。
“黨群服務站所有的功能區域都是我們前期通過調查問卷形式,依照群眾需求排名決定的。”呂城鎮黨委副書記孫潔介紹,2024年該鎮在荷花池拆遷安置小區試點推進“紅荷樂居”治理品牌建設,由5名村後備幹部擔任網格長,按“每人負責1—2棟”設置26名樓棟長,針對流動人口、殘疾人、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等不同群體實行“四色卡”分類管理,確定走訪頻次和走訪重點,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
黨建力量“沉下去”,治理能力“提上來”。2024年,丹陽實施“紅格共治”工程,全面推動力量沉在網格、服務落在網格、問題解決在網格,將村(社區)後備人才、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志願者等補充到微網格員隊伍中,確保信息及時掌握、服務及時跟進、矛盾及時調處。鎮、街道統一安排選調生、名校優生、新錄用公務員等149名年輕幹部每人下沉一個專屬網格,專門負責網格內企業、社會面小場所的安全生産、環保等隱患的排查工作,為全市高品質發展夯實安全穩定根基。(新華日報 記者 晏培娟 艾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