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來江蘇定居的珍稀動物越來越多,這8.73億元起了作用
為堅決落實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原則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動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省財政修訂完善《江蘇省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補助辦法》,並於近日下達6699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2021年以來,省財政已累計下達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補助資金共計8.73億元,共支持48個項目,引導推動了一系列長江保護修復政策落地,解決了一批長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長江江蘇段水質連續6年達到II類,主要入江支流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Ⅲ類。
近日,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迎來大批過冬候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蔣文超 攝
良好的濕地環境創造了適宜的生存條件,吸引了更多的生物前來定居,形成了更加豐富和穩定的生態群落。走進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蘆荻隨風搖曳,花臉鴨在水中嬉戲,東方白鸛或翱翔高空或淺水踱步,形成一幅和諧共生的自然畫卷。濕地公園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為“江蘇長江第一洲”,2016年成為南京市第一個國家級濕地公園。2022年,省財政廳下達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補助資金807萬元。
近幾年,該公園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濕地率從2016年的39.9%上升至2024年的69.9%。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宣教員張皖寧介紹,截至2024年5月,新濟洲濕地公園內各類生物資源共有1704種。維管束植物從2016年的354種上升到584種,鳥類從103種上升到224種,數量上也不斷提高。比如小天鵝來島上最開始只有4隻,第二年來了100隻,第三年來了300多只。花臉鴨從2.3萬隻增長到2023年冬天的2.558萬隻。如今,新濟洲濕地內的東方白鸛、普通鸕鶿、白琵鷺、花臉鴨、羅紋鴨、斑背潛鴨6種水禽在公園範圍內已形成穩定的越冬種群,數量均超過全球區域種群數量的1%。
天、水、鳥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幅優美靈動的生態畫卷。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蔣文超 攝
濕地建設項目如何進行科學規劃和有效管理?張皖寧告訴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在源頭上,面對濕地退化的風險,通過種植水杉、落羽杉等濕地樹種,人工輔助濕地恢復,推動濕地系統的自然更替。同時,通過微地形整地、溝通水系,為不同的野生動物提供森林、沼澤、草地等不同的適合它們各自生存的生境,比如為東方白鸛提供淺水灘塗、鴨類提供開闊的水域,為小型鳥類提供蘆葦蕩;方便他們及時發現和躲避天敵;此外,還與南京大學合作,設置79個監控檢測點位,實時觀測水質、水文、空氣、土壤等數據。
“2024年年底,國家級長江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也將建成,可以長期對水質、水文、土壤、碳匯等進行觀測。”張皖寧説。
鴛鴦飛抵玄武湖。
清淤能夠有效改善水體品質和生態系統健康,為水生生物、鳥類創造更良好的生存環境。近日,上百隻“愛情鳥”鴛鴦飛抵南京市玄武湖。鴛鴦對水質的要求很高,喜歡選擇湖水清冽、水草豐美、環境隱蔽之處作為棲息地,鴛鴦也映射出玄武湖生態環境的變化。
玄武湖清淤中。
玄武湖公園管理處規劃建設部部長梁愛寶介紹,近年來,玄武湖持續開展常態化疏浚及生態修復,2022年至2023年實施區域為北湖東部水域,採取脫水固化工藝,針對片區約40萬平方米水域實施清淤,完成底泥清淤約8.5萬立方米;同時,開展生態護岸建設、沉水植物栽植等工作,面積約5萬平方米。工程完成後,進一步削減了內源底泥污染,通過沉水植物種植,恢復水域的生態平衡。“如今,片區內水質達到了Ⅲ類均態,吸引了大量的鳥類在此棲息,如綠頭鴨、白骨頂雞、黑水雞等,促進湖區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增加了玄武湖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梁愛寶説。
在財政支持下,各地積極探索新的理念和技術,為受損的生態系統找到更高效、更可持續的修複路徑。在江蘇省宜興市,西氿、團氿、東氿相連,共同孕育了一片令人讚嘆的“水下森林”。步入生態濕地,最吸睛的便是那一汪清澈的湖水。陽光直透河底,水草搖曳生姿,清晰可見,魚蝦穿行其中,仿佛一個神秘的水下世界。
團氿濕地的“水下森林”。
宜興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孫列鋒介紹,三氿重要濕地植被恢復與重建工程是江蘇省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的一部分,三氿濕地“水下森林”項目通過選用苦草、狐尾藻等6種耐污性強、高矮相錯、四季常綠的沉水植物,來促進水質凈化、建立屏障系統。經過三年的努力,“水下森林”項目已建成5000多畝,該水域水體透明度由施工前的20釐米提高至80釐米以上,實現了由“濁水態”向“清水態”的蝶變。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工業污水如果沒有達標處理就排入長江,會嚴重破壞生態平衡。近年來,工業園區及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也是財政重點支持領域。
“2023年底,蘇州新區滸東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及提標改造工程正式竣工投運。”蘇州高新水質凈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正淩告訴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本項目獲得2023年江蘇省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補助資金4627萬元。
滸東污水處理廠
隨著蘇州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污水排放量逐年提升。滸東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關係著太湖流域水系的水質,更關係著流域沿線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姜正淩介紹,通過本工程的實施,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集中處理,將極大縮減污染物排放量,如COD削減16644噸/年,BOD削減4964噸/年,切實貫徹了國家減排政策,極大地改善了水質與水生態環境,這對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當地及長江流域工業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太倉市璜涇鎮工業污水處理廠剛拿到財政補助資金1500萬元,現在主體工程已建成,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預計2025年下半年可投産運行。”太倉市水務集團建設管理中心主任楊運告訴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據介紹,太倉市璜涇鎮工業污水處理廠坐落于蘇州太倉市,設計處理能力為日處理工業污水1萬立方米。運行後將收集太倉璜涇鎮內所有的工業企業廢水,具體範圍為北至長江,西至橫塘,東至蕩茜河,確保廢水在排放前達到環保標準,從而減少對長江水質的污染,也推動了太倉市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省財政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處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省財政將繼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通過財政政策引導,支持長江沿線市縣開展岸線保護與修復、河湖生態緩衝帶修復與建設、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進一步提升沿線城市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更好推動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提升。(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楊民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