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蘇州當代美術館“空間生産力”年度最後一個項目——非傳統雕塑藝術“填空”在北部市民中心展廳發佈。藝術家王禮軍以一堂名為“不雕不塑”的雕塑課為起點,帶領參與者跨越傳統雕塑的界限,把130多根小木棍打造成一件雕塑藝術,塑造自我創造力的無限可能。
雕塑藝術“填空”項目現場
項目分成三個部分,一堂“不雕不塑”的雕塑課,帶領參與者了解什麼是雕塑;一次集體雕塑創造,用小木棍作為載體,共同搭建出一種不確定的雕塑形態;每位參與者通過簽名和給自己的作品命名,來體驗個體在群體中的存在關係,進行想像力的遊戲。
在展覽開始前,活動招募的130多位參與者在藝術家的帶領下,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像,用粉筆、墨水或丙烯顏料在自己專屬的小木棍上寫上詩句、畫上圖案、繪上色彩。這些小木棍長短不一、粗細各異,卻組成了一件充滿生命力的創意藝術裝置。
雕塑藝術“填空”項目現場
蘇州當代美術館執行館長王曉松説:“這種‘多元決定’的創作過程,不僅打破了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壁壘,更讓作品本身成為了一個開放的、不斷生長的有機體。”
非傳統雕塑藝術“填空”,是一道沒有固定答案的題目。“這個項目主要探討的是個體與群體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在空間中的建構形式。”王禮軍説,空間中的複雜構建,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填空”就像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填補上人與人之間的“空隙”。
雕塑作品展示
項目發佈現場,除木棍搭建的創意裝置,還展出了參與者們設計的小型雕塑作品、書籤作品等,設計新奇,充滿想像。項目將在北部市民中心圖書館展廳持續展出到2025年2月16日。在此期間,感興趣的市民朋友們可以前往參觀,並且參與到現場創作中,為這一藝術空間“填空”。(文/圖 施燕芳 方緒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