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2024年江蘇省地區生産總值13.7萬億元、增長5.8%
2025-01-20 10:03:39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2024年我省地區生産總值13.7萬億元、增長5.8%,增量全國第一!這張“高分卷”是如何完成的?

  2024年地區生産總值達13.7萬億元、增長5.8%,增量全國第一!2025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公佈了這一令人振奮的成績。

  過去一年,面對異常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內部改革壓力,我們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殊為不易。“高分卷”究竟是如何達成的?新的一年,作為經濟大省的江蘇,又該怎樣立足優勢、在變局中尋求新機,繼續挑起經濟大梁?

  抓好“穩”與“進” 鞏固經濟向好態勢

  新增本外幣貸款2.36萬億元,居全國第一;13個創新藥獲批上市,數量居全國第一;新增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全國第一;兩化融合發展水準連續10年全國第一……政府工作報告裏的“九個第一”,成為江蘇省這一年經濟蓬勃發展的縮影。

  過去一年,江蘇經濟“前高中穩後揚”。這條穩中有進的經濟發展曲線,是全省上下在內需不足、外需承壓,部分企業生産經營困難,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加大等多重挑戰下奮力拼出來的——

  保持“穩”,因地制宜放大優勢。

  向海發展、耕海圖強,過去一年,南黃海畔的如東縣做足海洋文章:金光、桐昆等百億元級重特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産,海洋産業産值超1500億元。

  “我們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的最大增量,堅定不移經略海洋。”省人大代表、如東縣縣長陳雷説,新的一年,如東將以海洋強縣行動方案為抓手,因地制宜發展海洋新質生産力,積極推進液態空氣儲能、算力中心等LNG冷能梯級利用項目,力爭2025年海洋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升至25%以上。

  奮力“進”,尋找新的增長空間。

  2024年,南京市玄武區沒有掛牌一塊土地,這在全省範圍內屈指可數。也是同一年,玄武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3.7億元,同比增長3%,位列南京市主城區第一。這是怎麼實現的?

  “沒有土地,面對斷崖式的傳統資源枯竭,我們原有産業沒有這樣巨大的能量來補充,必須轉換思路。”省政協委員、南京市玄武區區長張志超表示,“玄武立足省會城市中心城區這一實際,抓住‘數’‘碳’的新興動能,‘耕數字田,建數據港,匯國家雲’,通過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來打造新生力量。”

  大力發展“耐心資本”,正是江蘇省抓好“穩”與“進”這組關係的映照。

  2024年12月16日,由東吳證券主承銷的江蘇永鋼集團低碳轉型公司債券在上交所成功發行,創設全國首單民企低碳轉型債券信用保護工具。省人大代表,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范力表示,站在江蘇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新起點,東吳證券聚焦蘇州、江蘇乃至長三角的重點産業,“我們繼續強化投行、投資、研究聯動,健全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體系,陪伴式服務企業成長,為經濟回升向好提供支撐。”

  轉換“新”與“舊” 打造重要陣地

  “在當前全球經濟面臨顯著挑戰的形勢下,誰能夠率先掌握新技術、新産業的主導權,誰就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佔據先機。”省人大代表、江蘇金衛集團總經理居黛霞深有感觸。金衛集團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其自主研發和生産的一次性高端衛生用品智慧裝備及其産品,已出口至全球120多個國家,在國際上打出了品牌影響力。

  以新質生産力推動高品質發展,是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重要抓手。過去一年,江蘇省全力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打造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陣地——

  科技更新,深化基礎研究,應用更廣泛。

  隨著“AI+”大爆發,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愈發廣泛。江蘇衛生健康雲影像、雲檢驗平臺陸續上線,省人民醫院推出精準加號和自動候補新舉措……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在我省醫療領域融合應用的最進展。在省人大代表、瑞慈醫療集團董事長方宜新看來,由政府推動與醫療機構、科研機構、高校、平臺的四方緊密合作,是進一步優化“AI+醫療”應用空間的關鍵所在。

  産業煥新,向綠向新向智,成果更突出。

  2024年,總部位於無錫的雙良集團基於高端裝備製造主業,發力未來能源新賽道,完成光伏、氫能、儲能、綠電一體發展的産業鏈佈局,推出世界産氫量最大的綠電智慧制氫系統,這讓省人大代表、雙良集團董事長繆文彬信心滿滿,“集團將瞄準打造科技創新型領軍企業的目標,持續完善創新體系建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積極佈局碳捕集、二氧化碳儲能、地熱發電等新質領域。”

  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如何更“絲滑”地深度融合?省政協委員、蘇州大學敬文書院院長錢振明表示,高校是科技創新策源地、企業是産業創新主體,深化校企合作,是統籌資源、推動“兩個創新”融合發展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路徑。他建議:“應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動共建創新聯合體,構建以産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把我省高校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創新發展優勢。”

  著力“內”與“外” 用好“關鍵一招”

  內需市場,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社會民生,是大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依託。如何進一步擴大內需、增強經濟活力?省政協委員、蘇州市大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明華在提案中建議,還需繼續提高社會保障水準、擴大保障覆蓋面,加大對農村和低收入群體的保障力度、降低居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從而增加即期消費。同時,通過穩定就業、提高收入水準、優化消費環境等措施,增強居民消費信心。

  而在供給端,也需要更有力度的改革,拆除藩籬、保障流通。2024年,江蘇省率先出臺省級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任務清單,推出85項年度營商環境改革事項,“高效辦成一件事”年度重點事項辦件超760萬件。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三年來,淮安依法強化涉企免罰輕罰,平均每年為企業減負2億元。省政協委員、淮安市政協副主席、淮安市司法局副局長鄭勁松深知,涉企檢查是行政部門的權力,權力必須受到監管,“淮安將全面規範涉企執法,構建‘以案為鑒’行政監督一體聯動機制,以‘服務者’的角色傾聽企業訴求,回應企業所需。”

  對內深化改革,對外擴大高水準開放。如何繼續用好“關鍵一招”?“中江國際集團將緊扣做強做優做大目標,在國內進一步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有效投入,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佈局與市場佈局深度融合;在海外通過全面推動産業結構升級培育海外戰略性新興産業,在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逐步形成主業更加突出、核心競爭力更強的發展格局。”省政協委員、中江國際集團董事長宋勤波説。

  統籌“城”與“鄉” 增進民生福祉

  區域協同、城鄉統籌,關鍵在於堅持以人為本,使農村和城市居民同步過上更好的生活。過去一年,江蘇省著力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縮小南北、城鄉差距。

  青疊彩如畫,河流碧波瀲艷,高樓鱗次櫛比……地處蘇北的金湖縣,先後獲評新一輪國家級制種大縣、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都市圈美田園”“新時代魚米之鄉”展現出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

  縣域經濟踩著兩頭,一頭是中小城鎮,一頭是鄉村。圍繞農民持續增收,加大産城融合力度;圍繞城鄉優勢互補,打造生態宜居家園;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省人大代表,金湖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吳佩坤歷數當地的實踐路徑。

  跨江南下,溧陽是蘇南地區唯一入選國家級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的縣級市,省人大代表、溧陽市市長周永強道出溧陽的“破題之策”——實施統籌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鄉村全面振興、全面綠色轉型、縣域治理現代化、新發展格局協同發展這5個“統籌協同”。比如,聚力全域旅遊示範,培育建設旅居康養目的地,搶抓銀發經濟市場,挖掘內需潛力,努力在“促改革、穩增長、惠民生”過程中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新華日報 記者 付奇 安瑩 倪方方 洪夢琪 何玥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