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既保留了濃濃的年味,又洋溢著滿滿的現代感 年貨大集裏感受傳統與創新
春節前夕,江蘇各地街頭巷尾更換喜慶“皮膚”,家家戶戶採辦年貨的熱情持續高漲,年節消費衍生出的年貨大集成了城市和鄉村最具煙火氣的地方。
走訪江蘇各地的年貨大集,新華日報記者發現,傳統與創新交相輝映,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滿煙火氣與時代感的新春圖景,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許。
線下買年貨,煙火氣息十足
“老闆,這個燙金字的對聯多少錢?”1月27日,踏入南京玉橋商業廣場,一家家攤鋪挂滿了春節裝飾品,顧客穿梭其中,精心挑選著心儀的款式。
“這些蛇元素的裝飾,保準給您家添福又添彩!”奕之佳百貨經營部老闆戴慧英邊説邊用紅色袋子裝起顧客付款的春聯,“您瞧瞧這蛇的模樣,可愛又喜慶,貼在家裏,新的一年肯定順順利利、福氣滿滿。”
新華日報記者在與戴慧英聊天時,00後大學生蔣欣彤和母親走上前來,目光落在醒獅挂件上,帶著幾分好奇,“阿姨,這醒獅挂件有啥寓意呀?”“小姑娘,你眼光真好,今年這款賣得特別好嘞。醒獅寓意著驅邪納福、吉祥如意。你買回去挂在入戶門上,金銅響鈴,那就是‘吉祥’到啦!”戴慧英説。
戴慧英告訴新華日報記者,一般稍微年長一點的顧客會買春聯、門貼“福”字,而可愛的春節小玩偶、小挂飾更受年輕人喜愛,“春節裝飾品還是線下受歡迎,來店裏挑選,看得見、摸得著,心裏才踏實。”一名顧客説。
1月18日,在南京江北新區葛塘街道中山農貿市場的集市裏,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以及人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趕集”是葛塘的傳統活動。貨架上,新鮮脆嫩的蔬菜、紅得透亮的腌肉、顆粒飽滿的雜糧幹貨等各類食品應有盡有;不遠處擺滿了各種小巧實用的日用品,還有出自民間藝人之手、飽含匠心的手工藝品。
“特地從市區趕來,買點年貨!”市民陳阿姨手裏提著滿滿兩大袋商品,笑著掏出手機,“拍段視頻給閨女瞧瞧,這才是過年的樣子。”
線上挑年貨,家鄉味道可親
1月17日,2025江蘇供銷年貨大集在南京南藝後街·藝術街區開幕,現場人潮涌動,50余個展位整齊排列。穿梭在人群中,新華日報記者發現,大集上除了南京鹽水鴨、淮安小龍蝦、鹽城黑豬肉等江蘇本地的“當家花旦”,還有青海的牛羊肉、甘肅的蘋果汁、張家界的臘肉等來自千里之外的特色美食。
這場年貨大集洋溢著滿滿的現代感。借助互聯網,一大批土特産慢慢“出圈”,變得“潮”起來了。
“3、2、1,上連結!”在攤位前,主播們持小巧的話筒,對著鏡頭眉飛色舞地介紹各類年貨,身後是熱鬧非凡的集市場景,直播間彈幕滾動著,“阿婆掐肉的手勢專業,能不能給我發貨到北京啊?”
南京市鼓樓區居民劉女士拿著購物袋穿梭在市集內,仔細地打量著每件商品,“我的老家是張家界,老公是南京人,今年就留在南京過年了,沒想到在這裡還能看到老家的東西,太親切了!”劉女士説,她看中了鹽水鴨、牛羊肉、蘋果汁。“本來擔心買太多不好拿,正發愁呢,沒想到可以在手機上下單,明天就能直接送到婆婆家,這可太方便了!”
據了解,此次江蘇供銷年貨大集緊跟時代潮流,還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線上“鮮豐匯”平臺的年貨大集專區同步開啟,讓無法親臨現場的人們也能線上“趕集”。
代際交織下,年味記憶愈濃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1月19日,在南通新春年貨供銷大集上,吆喝聲此起彼伏,熱鬧的煙火氣瞬間彌散開來。
兩根香腸、20個鹹鴨蛋、兩袋黑塌菜,67歲的陳奶奶拎著滿滿噹噹的袋子,“特地挑了肥一點的香腸,孫子就盼著過年吃這一口。”
陳奶奶説一口當地方言,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以前家裏條件不好,買年貨得省著點花,可再難,過年的熱鬧勁兒不能少。現在生活好了,年貨大集也越來越熱鬧了。”
新華日報記者發現,在年貨市集,年輕人和長輩對年貨的偏好有所不同,長輩對臘肉、香腸等傳統年貨食品情有獨鍾,而年輕人更傾向於一些簡單加工就可上桌的食品,如滷味、半成品年夜飯等。
通農·潘三滷菜供應鏈展位上,熱氣騰騰的滷味被放在大盤子裏,攤主潘三滿臉笑意,手中的夾子上下翻飛,熱情地招呼著往來的顧客。潘三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大集開市這幾天,生意好得出乎意料,每天帶來的滷味,不到中午就被搶購一空,“好多顧客都是回頭客,牛肉羊肉醬大肉等都很受歡迎!”
攤位旁,南通一名中學老師陳晶澳感慨道:“記得初中時總嫌棄陪父母趕集太老套,現在反而覺得這些充滿煙火氣的年俗特別珍貴。”她笑著回憶,小時候每逢臘月父親都會騎著三輪車載全家來置辦年貨,紅彤彤的燈籠映著甜香的冰糖葫蘆,構成了最鮮活的春節記憶。
在銷售方式上,這群接棒攤位的85後、90後們別出心裁。潘三在自己的滷菜展位提供免費試吃、免費真空包裝服務,而一旁的南通惠眾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則推出“擲骰子抽免單”活動。據了解,今年的南通新春年貨供銷大集共有近160家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參加展示銷售,9天時間約8萬人次逛大集、購年貨,現場銷售額達320萬元。(新華日報 記者 許願)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