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附屬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南信大附小”)楊莊校區的報告廳內,一場跨越地域的教育對話悄然醞釀。來自南京、宿遷兩地的教育工作者們,在“強化語言實踐,喚醒積極情感”的主題下,開啟了一場關於語文教育的深度探索。本次活動由江北新區教育發展中心主辦、南信大附小承辦,江蘇省小學語文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亮、宿遷市教師發展學院副院長曹智勇等專家領銜,百餘位教育工作者共赴這場語文教學的春日之約。
上午10時25分,南信大附小老師李如執教的四下《海上日出》拉開活動序幕。課堂以“光影敘事”為主線,以學生觀察力培養為切入點,通過“讀、畫、思”三步走策略展開教學。課堂中,學生對比日出實景圖與文本段落,用不同色筆標注景物變化關鍵詞,並通過小組合作找出“日出動態圖譜”,用時間軸串聯顏色、光亮、位置的漸變過程。李如以“哪些詞讓日出‘活’起來”為驅動問題,引導學生在擬人修辭中感受文字的溫度,為後續寫作鋪墊語言素材。
南信大附小老師李如授課現場
緊隨其後的《兩莖燈草》一課,老師吳蘇杭緊扣語文教學的實質,在字裏行間中和學生們體悟語言文字的精髓與奧秘,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與鑒賞、交流與表達、審美與創造等能力。吳蘇杭通過引導同學們分析動作、神態描寫,體會嚴監生的心情,感受嚴監生的吝嗇。她還多次預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尋找、去思考,帶領五年級學生穿越至古典文學現場。
南信大附小老師吳蘇杭授課現場
下午的宿遷名師團隊呈現了多元教學範式的碰撞。宿遷市泗洪縣上塘小學老師魏田執教的《楊氏之子》一課以“古今對話”破題,從讀準字音、停頓到讀懂文意,再到品析語言之妙、欣賞文言之美,逐步深入,符合學生對文言文從感知到理解、鑒賞的認知規律,讓學生能系統地學習。魏田通過對文中人物對話和行為的細緻分析,如楊氏子的應答語句以及“為設果”的舉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楊氏子“甚聰惠”的特點,使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同時,把握人物形象。
宿遷市泗洪縣上塘小學老師魏田授課現場
宿遷經開區黃河小學老師高芬芬執教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高老師以讀促悟,通過多次富有感染力的朗讀引導,讓學生們仿佛穿越時空,真切地體會到毛主席內心的悲痛與抉擇,感受偉人的家國情懷。當學生讀到“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時,教室裏一片靜默,革命情懷與人性光輝在此刻交織。
宿遷經開區黃河小學老師高芬芬授課現場
南京江北新區芳草園小學老師王世貴執教四下《小英雄雨來》。王世貴依託課後題,引導學生發現可以通過列小標題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開展小組活動,先讀後想再討論;最後讓學生借助方法在原有的基礎上修改自己的小標題。在整個環節中,教師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把學生的想法串聯起來,通過有扶有放的課堂,讓更多的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和學習。
南京江北新區芳草園小學老師王世貴授課現場
活動尾聲,校長黃德俊介紹了南信大附小的辦學歷史、教育理念和教學改革。他表示,學校成立於1949年,擁有兩個校區和81個班級,致力於“澄心”教育。學校形成了獨特的教師、學生和課堂文化,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多方面素質的學生。在“雙新”“雙減”政策和“金陵好課堂”實施背景下,學校積極參與江北新區喚醒課堂的研究,形成了六新教學模式,並在教學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獲得多項榮譽。此次南京、宿遷兩地名師工作室教研活動的舉辦,旨在深化兩地教育合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南信大附小校長黃德俊發言
宿遷市教師發展學院副院長曹智勇與大家探討了教育領域中的“喚醒”概念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他闡釋了“喚醒”在心理學的內涵,即通過教育激發學生的興趣、內生動力和對知識的結構化處理,並系統論述了如何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如情境模擬、情感引導和結構化思維訓練,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他也指出了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細節,如語言的規範性和準確性,以及如何設定精準的教學目標和層次性實施步驟,並通過分析五節示範課,展示了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這些理念和方法。
宿遷市教師發展學院副院長曹智勇發言
江蘇省小學語文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亮聚焦課堂對話的深度與品質,討論了教學時間分配、預習的重要性與限度,以及如何避免過度預習導致的倦怠。同時,他提出了基於簡單主義哲學的課堂教學模型,倡導直接、本質的教學方法,並提倡將AI等現代技術融入語文教學。他還建議教師應傾聽學生、同行及自身的聲音,以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江蘇省小學語文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亮發言
南京江北新區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楊德鑄為活動做總結。他對五位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了評價,並對宿遷市語文教學的深厚底蘊和文化給予了肯定,強調了喚醒課堂的重要性,並討論了如何在教學中實現深度學習、主動學習和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方式。
南京江北新區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楊德鑄為活動做總結
七小時的思想激蕩,五節示範課堂的智慧碰撞,寧宿兩地的教育者用實踐詮釋了語文教學的真諦:語言不僅是工具,更是情感流淌的河床;課堂不僅是空間,更是生命生長的土壤。活動雖落幕,但兩地工作室已約定共建“寧宿語文教育研究共同體”,未來將以課題共研、師資互訪等形式,繼續書寫跨域教育協作的新篇章。(文/圖 秦培佳 張騰 錢子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