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數説江蘇“12345”|12345聯動110,雙號接力守護您
2025-03-24 09:42:07來源:交匯點新聞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喂,110嗎?我的車沒油了,現在該怎麼辦?”“我家鑰匙落屋裏了,能否找人幫我來開一下門?”……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求助時往往會下意識撥打110。大量非警務事項、非緊急事務報警電話,佔用寶貴的警力資源,也可能干擾了正常的警務工作。

  那麼,什麼類型的求助該打110?又是什麼情況下撥打12345呢?“關鍵時候打對了,甚至能救命!”江蘇12345熱線負責人為您解答。

  了解“110”與“12345”的規範用法

  每年,各地警方和12345熱線部門都會向群眾反復宣傳110與12345的規範用法。選擇對了熱線,能讓大家得到恰當且及時的幫助。

  110專注于處理緊急事務。遇到“急、難、危、重、險”等情況時,請撥打110。110作為公安機關的報警服務平臺,專注于受理處置企業和群眾的各類報警、緊急求助和警務投訴。其受理範圍廣泛,包括刑事類警情、治安類警情、道路交通類警情,以及危及人身和財産安全或社會治安秩序的群體性事件等,請放心撥打110,將竭誠為您提供幫助。

  非緊急事務,請撥打12345。12345熱線作為地方政府的便民服務渠道,專門受理企業和群眾對政府管理和服務的非緊急訴求。其受理範圍廣泛,涵蓋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無論是諮詢、非緊急求助,還是投訴、舉報和意見建議,企業和群眾都可以通過撥打12345熱線尋求專業解答和幫助。

數説江蘇“12345”|12345聯動110,雙號接力守護您

  “110”與“12345”,也可以不做“選擇題”

  選110?還是12345?我們自己要搞清楚、分明白。有關部門也在努力奔跑,讓這道二選一的選擇題變得更簡單。

  2022年5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國務院辦公廳推動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與110報警服務台高效對接聯動的意見》,提出,2022年底前,各地區基本建成12345與110高效對接聯動機制;2023年底前,全面實現12345與110平臺互聯互通、相關數據資源共享。

  各地區12345或110熱線,接到明確屬於對方受理範圍內的事項,以一鍵轉接方式及時轉交對方受理。12345與110對接聯動工作效率提高,大大減少了非警務警情佔用警力資源情況。

數説江蘇“12345”|12345聯動110,雙號接力守護您

  雙線守護,江蘇全年民生接力74.9萬次

  12345與110聯動,究竟給8500萬江蘇百姓帶來怎樣的實惠?

  2024年,江蘇深化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與110報警服務台的高效對接聯動,實現了“多對一”雙號平臺跨網互通,不斷提升雙號聯動效能,強化市民熱線等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打造了系統聯通和數據融合共享的江蘇品牌。據統計,全年“雙號”互轉訴求達749318件。

數説江蘇“12345”|12345聯動110,雙號接力守護您

數説江蘇“12345”|12345聯動110,雙號接力守護您

  打開“雙號”互轉訴求工單,一樁樁群眾的“急難愁盼”得以解決:

  2024年9月3日,泰州市民陶某與鄰居周某因巷道走向問題,産生了較為尖銳的矛盾糾紛。12345將工單轉交110後,110及時啟動警網聯動機制,指派轄區派出所會同司法、綜治等工作人員聯合調解,成功化解糾紛。雙線高效聯動機制,不僅節省了熱線資源,還讓矛盾糾紛儘量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無錫江陰市澄江街道,多位學生家長向12345熱線反映新裝修教室存在環保問題,並到學校反映,雙方矛盾比較突出。經12345與110聯合研判,認為這一矛盾存在升級成群體事件的風險,雙號緊急“吹哨”,110指揮民警趕赴現場維持秩序,12345聯動街道、當地教育部門迅速介入處置。“雙號”隨後又牽頭協商,督促相關部門拿出解決方案, 並取得家長們認可。從接到訴求到辦結,僅用時兩天。

  ……

  類似案例,不勝枚舉。

數説江蘇“12345”|12345聯動110,雙號接力守護您

  “12345與110對接聯動,不僅是兩條熱線的物理連接,更是治理能力的化學反應。”省12345熱線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省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與110報警服務台高效聯動、互為補充、互為延伸,是江蘇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不僅提升了公共服務的響應速度和處理效率,更推動了社會治理的精細化與智慧化發展。其中,“12345”充分發揮了“總客服”功能,聯動部門單位,推動群眾問題從“接訴即辦”“及時響應”向“未訴先辦”“主動治理”轉變。(新華日報·交匯點 記者 聶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