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海門中學百餘名學子走進大生集團和南通市第二中學,開啟了一場以“弘揚張謇文化,立志成才報國”為主題的深度研學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民族工業發展史、實地探訪百年名校,追尋民族企業家張謇的實業報國足跡。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不僅標誌著兩校共建合作邁向縱深,更探索出一條“文化+科技+教育”融合發展的育人新路徑。
活動現場
在大生集團智慧工廠,學生們親眼見證傳統紡織工業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從自動化生産線的高效運轉,到百年鐘樓的滄桑見證;從廠史陳列室內泛黃的圖紙中探尋歷史,到獨立支部紀念碑前莊嚴宣誓,學生們仿佛觸摸到了“實業救國”的歷史脈搏,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參觀交流
在校史陳列室內,學生們通過珍貴的史料與文物,深刻領悟了張謇“父教育,母實業”的卓越教育哲學。江蘇省海門中學高二學生周己涵感慨道:“大生紗廠以科技為傳統賦能,以創新為文化注入新活力,讓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深受啟發。我們不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更要銘記根本,在繼承張謇文化的同時,用創新和科技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繼續發揚南通文化的光輝。”
“以前在海門也參觀過張謇創辦的工業園,但這次南通二中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實地參觀如此科技化的生産車間和古建築。”另一位學生楊恒熠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這場研學活動之所以承載如此特殊的意義,源於兩校血脈相連的教育基因。海門中學的前身獅山書院曾是張謇求學之地,而南通二中則發源於其兄張詧創辦的敬孺小學。自2024年共建以來,兩校構建了“師資共享+課程共創+實踐共育”的立體合作模式,並開展了名師共享課堂、命題大賽聯動等一系列活動。
“此次海門中學的學生來二中研學、參觀考察大生集團,正是基於海門中學的張謇文化傳承課程基地。期待同學們在這次研學活動中能有新的發現、新的思考、新的擔當。”南通市第二中學黨委書記楊彬表示,“我們通過沉浸式課堂體驗和名師互動備課組的交流,全方位、立體化地深化二中的辦學內涵,助推這所百年老校實現更好發展,為南通教育交上一份滿意答卷。”(文/圖 宗品怡 施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