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蘇州絲綢博物館“袞和TA的朋友們”原創數字文化展在仁恒倉街啟幕,展覽打造數字文旅新場景,帶來沉浸式文旅新體驗。
展覽現場
本次展館中的“袞”主角——石青緙五彩四團雲龍袞織成,其袍料為蘇州緙絲工藝,是蘇州緙絲技藝的巔峰之作,代表中國傳統絲織工藝的“天花板”,由清代織造臣奉曾督造。展館還雲集了緙絲龍袍、織金粧花蟒袍、盤金繡旗袍等。
展覽現場
2023年底,蘇州絲綢博物館對館藏石青緙五彩四團雲龍袞織成開展研究仿製工作,蘇州緙絲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文負責,蘇州廣電數字視覺工作室對研製進行全過程數字採集和數字開發。陳文團隊經過35天定色與造機,335天研究與緙織,歷經一年多時間完成服飾仿製。
展覽現場
展覽通過AI、AR、VR、3D-mapping、沉浸式三維投影、硅基視網膜等技術創意,帶領觀眾穿越這些歷史文化空間,將宮廷禮服、蘇州緙絲與蘇州古城的故事娓娓道來。
展覽共有夢始、覓境、經緯、無上、宮色、霓輝、江山、絲界、藏珍九個主題展區。一場對蘇州絲綢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全新數字表達,一件袞服的前世今生在展覽中清晰呈現。
展覽還打造倉街、平江、山塘文旅線路主題遊船專線,讓遊客坐著“康熙號”“乾隆號”“蘇繡號”等禦舟遊姑蘇,品味意趣江南;聯合蘇州戲曲博物館,推出“絲綢+崑曲”服飾粧造體驗活動;另有非遺沙龍、十二章紋集章打卡等特色文化活動;聯動太湖雪絲綢、貓的天空之城、貼貼博物館、國漫文創等多個潮玩IP,推出雲龍紋書籤、主題明信片、鎏金袞服紀念章等系列文創産品。
一件“袞”服背後,是“一寸緙絲一寸金”的絕技織就,是“梭穿尺寸間,緯萬緙經千”的匠心。蘇州絲綢博物館以科技賦能文化,將優秀傳統技藝融入當代百姓生活,帶來豐富的文旅新體驗。(文/圖 蘇文軒)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