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充分交流思想共享前沿成果 第四屆電磁頻譜學術大會在南京召開
2025-05-23 16:47:5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5月23日至5月24日,第四屆電磁頻譜學術大會在南京召開。大會由中國電子學會、東南大學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所二十三所聯合主辦。著名專家高文、姚富強、崔鐵軍,以及來自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企事業單位的800名科技工作者圍繞“頻譜融合·通信新質”大會主題展開深入學術研討。東南大學副校長金石主持開幕式。

充分交流思想共享前沿成果 第四屆電磁頻譜學術大會在南京召開_fororder_10

開幕式現場

  金石指出,本屆大會錨定電磁頻譜空間的融合與通信新質技術,面向新興領域快速發展、頻譜資源日益緊缺、頻譜對抗加劇等趨勢,聚焦低空經濟、空天地海一體化等新興場景下的智慧網聯、電磁頻譜智慧管控、分佈式協同感知、探測識別、導航定位、態勢感知以及電磁防禦等關鍵技術,通過政産學研用多方協作,共同推動電磁頻譜技術在千行百業的創新應用與融合,全面賦能新質生産力。

  大會主席、東南大學教授崔鐵軍期待各位專家在與會期間,能夠打破學科間的知識與技術壁壘,以開放包容的學術態度和前瞻創新的科研視角,探索電磁技術在未來所形成的顛覆性應用途徑和研究範式,以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積極推動電磁領域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曹學勤希望各位專家學者能夠通過此次大會,充分交流思想、共享前沿成果,攜手攻克電磁頻譜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為推動全球電磁頻譜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構建更加高效與安全的電磁頻譜應用生態貢獻智慧與力量。

  在大會主論壇報告環節,來自鵬城實驗室、國防科技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的專家學者分別圍繞數字視網膜與低空感知網等話題進行專題報告。

  主題圓桌對話邀請28位嘉賓聚焦低空智聯網與頻譜安全、電磁認知賦能通信、跨域電磁感知與通聯、智慧超表面的電磁頻譜利用與管控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17場專題論壇將在主論壇後相繼舉辦,邀請120位專家就基於智慧超表面的新型電磁頻譜利用與管控、空天電磁感知與大數據分析等專題帶來學術報告。大會同期還組織開展了專題展示,二十余家單位展示電磁頻譜領域技術創新成果及最新産品。(文/圖 宋佳 孫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