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以高品質發展實績為全國大局作出新貢獻 潮涌徵帆勁 江海弄潮新
越是重要節點、關鍵時刻,越要勇挑大梁、多作貢獻——這是江蘇無上的光榮,也是江蘇義不容辭的責任使命。
從工廠車間到科研實驗室,從港口碼頭到田間地頭,牢記囑託、實幹篤行的熱潮在江蘇大地上奔涌不息。這澎湃熱潮,既是江蘇厚植發展優勢的生動注腳,更是踐行國家戰略的鏗鏘迴響。全省上下錨定“四個著力點”,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上勇爭先,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範,以知重負重的擔當、主動作為的姿態,扎紮實實的工作和高品質發展實績,奮力書寫服務全國發展大局的江蘇答卷。
推動“兩個創新”融合,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
繼去年發佈負載700公斤的工業機器人填補中國重載機器人領域空白後,南京埃斯頓自動化集團正向更高峰攀登。集團機器人自動化産品競爭力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禹介紹,得益於穩定的研發投入、高層次的研發團隊以及與高校深入的産學研合作,公司眼下正加緊研發負載1000公斤的六關節工業機器人。
在無錫高新區,先進高效航空航天裝備産業營收規模超100億元,近兩年複合增長率達24%,集聚重點企業22家,建成約4.5平方公里的航空航天産業園。面向未來,無錫高新區將大力培育“未來空間+深地深海空天+先進航空航天裝備”新賽道,著力攻克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低成本發射技術等關鍵技術。
在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第二的江蘇,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正奏響最激昂、最磅薄的時代強音。作為“科産深融”的先鋒主體,一家家企業堅定信心、銳意創新、破浪前行;作為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前沿陣地,一個個高新區內科技創新氛圍濃厚,産業創新百舸爭流。
江蘇建有國家高新區18家,數量全國第一,其中4家進入全國前20強。3月,省科技廳啟動高新區新質轉型行動,推動重大科創基地平臺向高新區佈局,引導龍頭(鏈主)企業與在蘇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圍繞“1650”産業體系實施“一園區一産業一賽道”工程。
日前,省科技廳、省教育廳共同啟動高新園區和高等院校“雙高協同”創新發展試點工作,以“優勢産業聚集區+優勢學科專業群”協同發展為核心路徑,探索“有組織科研+有組織轉化”模式,協同開闢新領域新賽道、搭建高能級創新平臺、培育新生代創新創業群體、營造開放創新生態。
“高新區承載著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和先行探索新型生産關係的雙重重任,要扭住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這個關鍵,當好新質轉型的開路先鋒。”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徐光輝説,“開展‘雙高協同’行動,一頭連著高品質科技供給,一頭連著高水準成果轉化,聚焦産業,聚力創新,在融合貫通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從加快修改《江蘇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到精心籌備江蘇産學研合作對接大會;從持續擴大“蘇科貸”規模,到推進建設第二批12家省級概念驗證中心……江蘇以一連串精準有力的“組合拳”,打通創新鏈和産業鏈的融合堵點,為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深化深層次改革,推進高水準開放
以改革破題、以開放賦能,江蘇在高品質發展的藍圖上勾勒嶄新圖景:今年1—4月,全省進出口規模達1.85萬億元,同比增長5.7%,進出口與出口規模雙雙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準。
“江蘇深知,高水準開放的根基在於深層次改革。”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正以“放管服”改革為牽引,在市場準入、跨境貿易、要素流動等領域推出系列突破性舉措。
貿易便利化改革再升級——南京海關開發了AI智慧集裝箱無感驗放、郵政人工送貨智慧“刷臉卡口”等創新監管手段。南京海關科技處處長法勇告訴記者,平臺投入使用後,省內各口岸物流通關速度大幅提升,實現了7×24小時系統快速驗放。
營商環境改革出實招——不久前,揚州陸續發佈《關於進一步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政策意見》等一攬子政策。“希望企業堅定投資發展信心,推動更多優質産能、技術、資金落戶揚州。”揚州市市長潘國強説。
新興領域改革搶先機——在生物醫藥領域,南京開闢生物醫藥專利預審“綠色通道”,發明專利授權週期從3年縮短至最快44天。蘇州等地設立“跨境電商産業引導基金”,重點扶持海外倉建設、數字化行銷等新業態。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以“穩規模、優結構、強韌性”為主線,江蘇在國際市場開拓中不斷刷新速度、提升效能。
今年,省貿易促進計劃將境外展會項目擴增至288個,省級境外重點展會展位費扶持比例提高到70%以上。省貿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省已支持1400多家企業參加越南紡織及製衣工業展等120余場境外展會,組織3800家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等境內國際展會,招攬海外訂單。
南京江寧跨境電商産業園內,傳送帶晝夜運轉,工作人員在此分揀發往全球的貨物。“美國買家抓住90天政策窗口期下單,這周空運訂單環比激增40%!”某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高興地説。
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省商務廳聯合行業協會,連續舉辦跨境電商運營實戰、供應鏈金融創新等主題培訓對接會,採用“線上直播+線下研討”的模式,吸引5000余人次參與。
5月23日的“德國企業南京行”活動中,180余家中德企業共商合作,西門子、舍弗勒等巨頭紛紛加碼江蘇。“8年建成4座廠房,政府‘加速度’功不可沒!”舍弗勒南京公司總經理侯大偉的感嘆,如同一面鏡子生動詮釋了江蘇強勁的投資引力。今年江蘇還將組織省內企業赴柬埔寨、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等地開展投資促進活動,引導産業多元“出海”佈局。
省商務廳黨組成員、省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副主任湯大軍表示,江蘇自貿試驗區將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規則開展制度型開放先行先試,紮實推進生物醫藥“研發—製造—流通—使用”全産業鏈開放創新,努力形成更多標誌性、引領性制度創新成果。
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展現更大擔當
5月13日,一根長51.4米、直徑2.8米、重達78.6噸的鋼護筒沉入江底,標誌著崇啟公鐵長江大橋正式進入主體施工新階段。這座連接啟東與上海崇明的重要通道,目前總體施工進度已完成2/3,建成後將為長三角深度融合與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從全局謀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江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加強産業協同聯動,讓技術、資金等要素暢通流動。
與上海一江之隔的啟東市,今年跨江融合加速:2025啟東(上海)産業發展合作懇談會上,現場簽約項目總投資270億元;該市在上海建設科創“飛地”,就近孵化10多個科技項目。
既為一域爭光,更為全局添彩。立足全國“一盤棋”,江蘇主動對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在更大範圍內聯動構建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
在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中奪冠的“天工Ultra”,其研發主體之一深圳市優必選公司與無錫頗具淵源:2020年雙方攜手合作,2024年優必選工業具身智慧機器人産業園在無錫經開區開工。
“研發在大灣區、産業化在太湖灣”,無錫率先成立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産業融合發展區,在産業協同、科技攻關、人才交流等領域開展合作。目前無錫與粵港澳大灣區間的代表性合作項目近百個,合作金額超千億元。
落實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既需要區域內部、區域和區域之間協同融通,也要以開放促發展,聯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內外聯動激活發展新動能。
5月22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內隆重舉辦了超200家企業入園慶典。西港特區是中柬互利共贏、深度融合的標誌性工程,也是江蘇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縮影。目前西港特區創造就業崗位3.2萬個,年進出口總額佔柬埔寨外貿總額比例超過7%。我省深度融入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和全球産業分工合作,更好引領高水準對外開放,為全國構建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作出更多貢獻。
從校園微改造到母嬰安全,從體育健身便民項目到農村公路(牧道)改造……4月13日,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揮部公佈2025年20項“小而美”援疆惠民項目。立足“江蘇所能”,聚焦“對口地區所需”,江蘇用心用情做好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加強優勢互補、促進合作共贏。
堅持人民至上,促進共同富裕
竹林泡湯、古井烹茶、池塘垂釣、山野採摘……今年“五一”假期,溧陽20家鄉村旅遊重點村共接待遊客66.02萬人次,實現直接營收8632.14萬元、同比增長17.15%。
鄉村提供生態和文化資源,城市遊客帶來消費活力,融合農旅文商的“田園休閒熱”,是我省城鄉加速融合、資源雙向流動的生動表現。
當前,江蘇正以“城鄉一盤棋”的思維,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上持續用力,著力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從“資源下鄉”到“産業興鄉”,“城市繁華”與“鄉村詩意”交相輝映,繪就城鄉共同繁榮發展的時代畫卷。
在南京鼓樓新村社區,每到午餐時分,許多老人在這裡的助餐點排隊打飯嘮家常;在常州江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適老化改造“樣板間”接待了一批批“看房團”參觀……今年,江蘇首次把“設置基層適老生活體驗中心”納入民生實事項目,將建成95家基層適老生活體驗中心,實現縣(市、區)全覆蓋。
從“有沒有”到“優不優”、從“兜底線”到“提品質”,今年以來,我省堅持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準,切實增進百姓福祉。
6124萬元補助資金惠及全省1.5萬餘名孤困學生,1.87億元專項資金支持體育場館免費或低價開放……最新發佈的1—4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數據顯示,江蘇繼續堅持將可用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其中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等領域支出增長較快。
眼下,聚焦高校畢業生“春招”,各地不斷挖掘崗位,加密招聘會頻次,舉辦“人才日”、校友企業專場、跨省招聘等活動,併為高校畢業生提供簡歷診斷、職業指導、AI求職艙陪練等服務,全力穩定就業,提高就業品質。今年1-4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6.2萬人。
5月19日,鹽城市亭湖區黃尖鎮興農村的潮間帶藝術村裏熱鬧非凡,“潮聲漱玉·詩墨題箋”詩詞書法展等讓人目不暇接;非遺市集上,發繡、木雕、瓷刻等展位前人頭攢動。
物質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今年以來,江蘇著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升級版”,實施“茉莉花開”文藝直通車行動,創新推出“家門口看大展”“家門口賞好戲”“家門口享非遺”系列活動,滿足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5月23日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江蘇一批城市、村鎮、單位、家庭、學校受到表彰,通過復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總數均居全國前列。
經濟大省挑大梁,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江蘇把高品質黨建擺在更突出位置,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進一步營造重實幹、重實績、重擔當的濃厚氛圍,增強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勇挑重擔、開拓進取,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新華日報 記者 顧敏 徐冠英 王夢然 胡蘭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