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鹽城東臺市五烈鎮幹群熱議陳錦春同志的先進事蹟
2025-05-27 14:43: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近日,《人民日報》大地副刊《金臺隨感》刊發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國各地雜文學會聯席會組委會秘書長、東臺市雜文學會名譽會長朱兆龍署名文章《宋公堤與錦春橋》,深情追憶原東臺縣五烈公社黨委書記陳錦春同志紮根基層、為民造福的感人事跡,引發熱烈反響。

  一堤一橋寫初心。文章生動還原了陳錦春同志上世紀60年代末帶領群眾戰天鬥地的場景:為根治水患,他組織萬人會戰,肩挑手扛完成土方數十萬方,高標準建成大寨圩區,成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典型。

  薪火相傳踐使命。近年來,陳錦春同志的先進事蹟曾多次在本地多家媒體發佈,引發熱議。五烈鎮退休老幹部姜友芳留言:“老書記‘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的作風,為黨員幹部們樹立了標杆!”振北村村民姜穩根留言説,“心中有人民,人民有錦春。五烈是全市唯一以烈士命名的鎮,古有范公堤,今有宋公堤。錦春橋是人民群眾對黨的好幹部陳錦春最好的嘉獎。”當前,五烈鎮正以“傳承先烈精神”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黨員幹部深入村組推進人居環境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民生工程,著力解決道路修繕、河道疏浚等群眾關切問題。

  紅色血脈永賡續。“陳錦春同志的故事,是五烈鎮黨員幹部的‘精神富礦’。”錦春橋所在地扎垛村黨組織書記王勝勇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結合黨紀學習教育,組織開展“錦春橋畔話初心”等現場黨課,還將對橋面進行維護出新,讓後人們永遠銘記和懷念,進一步引導黨員幹部在鄉村振興一線擔當作為。

鹽城東臺市五烈鎮幹群熱議陳錦春同志的先進事蹟_fororder_圖片18

錦春橋

  一座堤,一座橋,承載著為民初心;一種精神,代代相傳,照亮奮進征程。錦春橋位於五烈鎮集鎮所在地的大寨圩區扎垛村,為無樁四角拱橋,呈X形狀,鋼筋砼結構,兩側欄杆,一橋連四岸,美觀大方。從橋堍到橋頂(中心)10米,寬2.5米。興建於1976年,為紀念創造圩區有功的原公社書記陳錦春(1968.8-1973.2任職)而命名,是原五烈境內第一座四角橋。(文/圖 吳建東 何國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