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中德合作·寧聚未來 “德國企業南京行”開放合作發展大會在南京成功舉辦
2025-05-29 17:05:2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德國企業南京行”開放合作發展大會于5月23日在南京玄武啟幕。本次活動旨在搭建德國商界領袖與南京活力經濟圈的對接平臺,攜手點燃合作新機遇。雙方將在投資貿易、前沿科技等領域達成突破性合作,共同開啟德企與南京合作的新篇章。

中德合作·寧聚未來 “德國企業南京行”開放合作發展大會在南京成功舉辦_fororder_圖片 1

活動現場

  中信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張文武,中國德國商會華東及華中地區董事會主席柯曼博士出席大會並致辭,南京市市長陳之常致辭並作南京營商環境推介,來自世界500強、隱形冠軍、行業領軍企業、商協會及在寧本土企業的180余名代表出席活動。

  中國德國商會·華東及華中地區董事會主席科曼博士表示,南京在新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技術領域投入了大量資源,許多在南京的德國企業也高度關注可持續技術發展,包括風力發電、水力能源等相關産業。同時,也有不少企業投資數字化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汽車、化工、制藥等傳統産業對推動經濟發展同樣至關重要。

  聚焦“中德未來産業合作”,中國德國商會、南京三迭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德國科勒集團、舍弗勒(南京)有限公司分別從商協會、本土企業、德國企業、在寧德企四個角度進行高端對話。

中德合作·寧聚未來 “德國企業南京行”開放合作發展大會在南京成功舉辦_fororder_圖片 6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南京攜手中信集團,發佈“南京·中信全球投資貿易聯合服務網絡”首批歐洲服務點,通過央地協同服務機制,雙方將為歐洲企業投資南京以及本地企業走向海外提供綜合服務。

  “玄武國際聯合創新中心項目”“聯合服務專精特新科技企業合作項目”“江北新區X Robot Battery Technology智慧電池項目”“江寧騰亞機器人在德投資項目”等共計15個合作項目在會上簽約,進一步推動南京、中信集團及下屬公司以及德國企業等多方合作。

  德國長期以來是南京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雙方合作成果豐碩。截至2024年底,德國企業在南京累計投資項目達304個,實際利用德資金額21.7億美元,展現出強勁的合作勢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20至2024年間,德國企業在寧投資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其中製造業項目12個,服務業項目38個,為南京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中德合作·寧聚未來 “德國企業南京行”開放合作發展大會在南京成功舉辦_fororder_圖片 10

考察走訪現場

  考察南京、投資南京、重倉南京已成為德國企業來寧的重要共識。5月22日下午,在大會召開前夕,“德企中國行”系列活動兵分三路,分別深入南京市江寧區、江北新區和玄武區,實地考察當地科技企業發展情況,為深化中德經貿合作探尋新機遇。

  來自德國的世界500強及隱形冠軍企業代表深入探訪了玄武區“科創心臟”。考察團圍繞智慧零售、醫藥創新、數字生態、綠色能源等領域,實地感受南京數字化與科技化的發展成果,共同探索中德合作新機遇。

  在徐莊高新區考察期間,美最時項目經理維克多對園區企業發展給予高度評價,徐莊企業不僅發展態勢良好,更在研發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展現出強勁的創新活力,他們也特別期待與先聲藥業開展合作。

  來自玄武區的企業,南京沃旭通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房宏也表示,希望通過此次交流,推動中德雙方在産品技術上的深度融合,將創新成果拓展至更廣闊的應用領域。

  考察團還先後走訪了江寧泉峰新能源工業園、江北新區南鋼集團等智慧製造標杆企業,通過實地觀摩智慧製造的創新成果和前沿技術應用,切身感受中德兩國在産業領域的深度合作與協同發展。

  為精準對接合作需求、深挖對德合作潛力,南京市在活動籌備階段做足了“功課”:一方面,系統梳理了近80項來寧德企的合作訴求,並整合了渣打銀行、德意志銀行等4家國際金融機構針對11家本土企業的投融資需求;另一方面,精心匯總了38家本地企業和8家重點園區的80余條對德合作意向。活動期間特別設置了企業精準對接會,為供需雙方搭建高效交流平臺。下一步,南京將持續跟進活動期間達成的合作意向和項目信息,推動中德合作走深走實。

  南京正聚力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持續擴大國際經貿合作朋友圈。目前已初步形成覆蓋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縱向貫通”“橫向聯通”的經貿合作網絡。2025年一季度,南京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3%,其中出口同比增長24.6%。(文/圖 吳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