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産業互融互促 向新而行步履不‘亭’”主題活動在鹽城市亭湖區舉行,深入探尋科技與産業深度融合的“亭湖密碼”。
走進亭湖區,撲面而來的是蓬勃發展的創新氣息。亭湖區工信局立足區域産業特色,全力築牢産業升級“強基座”。圍繞“4+2+1”産業體系,一系列創新舉措落地生根:通過開展經濟網格化管理,將全區工業企業劃分成多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專業服務團隊,實現精準服務;企業大走訪活動中,工作人員深入一線,傾聽企業訴求,累計解決企業用工、融資等難題200件;“+3”行動更是聚焦産業鏈關鍵環節,組織科級幹部掛鉤服務重點企業,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為助力企業拓展産業鏈條,亭湖區工信局編制企業需求清單,聯合行業協會開展10場專場對接活動,推動上下游企業深度合作;聯合賽迪研究院,為50多家企業進行“把脈問診”,制定個性化轉型升級方案。成效立竿見影,1月至5月,全區工業實時開票超200億元,同比增長18%,電子信息、新能源等産業更是實現30%以上的高速增長。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推動産業強鏈補鏈延鏈,通過舉辦産業峰會、加大品牌宣傳等方式,提升地標産業品牌知名度,力爭年內培育3家至5家行業領軍企業。”亭湖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説道。
清華大學鹽城環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供圖 亭湖區環科城
亭湖區發改委在項目招引和産業質效提升上同樣成果顯著。自開展“重大項目攻堅年”活動以來,“攀高引強”“揭榜挂帥”等創新舉措激發了強大活力。“我們制定了嚴格的項目篩選標準,聚焦高端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精準招引優質項目。”區發改委項目科負責人介紹。1月至5月,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6個,總投資超300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2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8個,數量和投資額均創歷史新高。在推動産業轉型方面,通過實施技術改造、智慧化升級等措施,傳統産業煥發新活力,四大主導産業開票銷售同比增長22%。
鹽城環保科技城作為亭湖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以“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為戰略,在多個領域取得斐然成績:在平臺建設上,建成國家級研發平臺3個、省級平臺8個,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支撐,其中,某環保研究院突破多項關鍵技術,研發的新型大氣污染治理設備,處理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30%,已在全國20多個城市推廣應用;在企業培育方面,構建起“初創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全生命週期培育體系,培育出高新技術企業80家、瞪羚企業12家;為優化創新生態,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30個,設立10億元産業發展基金,打造零碳場景示範標杆。
環科城鳥瞰圖 供圖 亭湖區環科城
亭湖區科技局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持續引建高能級創新平臺,建成重大科技創新平臺6個,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産學研合作項目120項;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孵化面積達1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200家;發揮技術轉移中心作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2025年以來已促成50項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50家;在集聚科創人才方面,出臺“人才新政20條”,通過“項目+人才”“平臺+人才”等模式,吸引各類人才3000人。“我們還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加大研發投入,力爭年內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2個至3個。”亭湖區科技局局長表示。
長虹智慧車間 供圖 亭湖區環科城
亭湖區委組織部紮實推進人才強區戰略,為科産融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在抓實項目引進培育上,以重大項目為載體,推動高端人才集聚,某新能源項目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成功研發出新一代電池技術,使電池續航能力提升50%;拓寬招才引智路徑,舉辦“人才招引推介會”“海外高層次人才鹽城行”等活動,引進産業英才800人;搭建校企合作平臺,與2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關係,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為企業輸送專業人才1200人;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建設人才公寓500套,提供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一站式”服務,讓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在科技與産業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亭湖區各部門協同發力,亮點頻出。從産業升級到項目招引,從平臺建設到人才集聚,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亭湖向新而行的決心與活力。未來,亭湖區將繼續探索創新,不斷完善科技産業融合發展機制,讓科技産業互融互促的步伐更加堅實,為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文 徐京耀)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