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自青藏高原一躍而下,推開兩岸重巒疊嶂,于江蘇大地蜿蜒逶迤,變得舒展而寬厚。江蘇,以江為名,也因江而興。6月20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解碼高品質發展”——2025年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優秀項目媒體行活動來到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透過蜿蜒綠廊挽起的萬頃碧波,見證從“銹帶”到“秀帶”的滄桑巨變。
2021年3月1日,我國首部關於流域保護的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正式頒布實施。4年多來,修復長江生態環境被擺在了壓倒性位置。作為全國擁有長江岸線最長的省份,無窮碧水滌蕩出這片土地的物阜民豐,也賦予江蘇守護江水安瀾的重要使命。
站在南通五山地區濱江片區遠眺,江水浩浩湯湯,五山臨江疊翠,濱江棧道向遠處延伸,漸漸沒入無邊青綠。昔日機械轟鳴沉入江波,只余鳥鳴清越,江豚躍浪。
“以前,這裡一直是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沿岸存在大量的工業碼頭和臨江‘散亂污’企業,揚塵、污水、噪音等污染嚴重。”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園林院風景與旅遊規劃設計所副所長(主持工作)王華還記得五山濱江片區在實施生態修復之前的樣子。彼時,南通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魄力關停200余家污染企業,清理160多條(戶)“小雜船”,拆除該地區河道周邊各類違建6.5萬平方米,為生産岸線蛻變為生態廊道打下堅實基底。“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以‘生態修復、低碳暢行、特色彰顯、綠色發展’四個方面為出發點,將五山及沿江地區定位為集森林公園、時尚休閒、濱江旅遊為一體動靜相宜的高品質活動空間和‘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集中展現南通‘山水文化、濱江風貌’的城市個性與特點,進一步彰顯江城特色的南通外灘,作為未來南通市的生態名片、文化窗口和綠色引擎。”
何為“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黃泥山和馬鞍山腳下的林蔭道足以作為例證。漫步其中,舉目是煙波浩渺,俯首為草木葳蕤,仿佛行走于青山綠水與城市繁華交織的流動畫卷。“設計尊重現狀自然樹木,以不破壞每一棵長勢佳的樹為宗旨,以近自然林模式修復綠地植被,完善休憩設施以滿足市民騎行、遊賞、跑步、散步等休閒活動需求,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王華説,設計保留了大片原生江灘植被,並對文化建築進行保護與修繕,讓生態價值得以體現的同時,也延續了與之相呼應的人文風貌。“遊客可以漫步棧道,拾級而上至虞樓登高瞰江,笑攬入目山水。”
眼下,“城市客廳”已從藍圖走進現實。“以前碼頭從姚港到狼山都連成了一片,生態就變壞了。”60多歲的南通狼山鎮街道居民吳湛一直住在長江邊,提起這裡的變化,他有説不完的話。“現在,堆場變成了森林公園,生活在這麼優美的環境中,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增強了!”
長江巨變,不止五山一處。常州在昔日廠房上建起生態濕地公園,使其成為市民遊客“春賞櫻、夏賞荷、秋賞色葉、冬賞梅”的天然氧吧;南京幕燕濱江一帶,青山與大江相依而立,飛鳥乘著輪船汽笛滑向遠方,曾遺落在詩詞唱和裏的無暇景致,越過“化工圍江”的困境重回現實;蘇州在陽澄湖水網環抱區域做文章,青瓦白墻的民宿群掩映在千畝生態稻田中,長江岸線的生態“含綠量”也在持續轉化為發展“含金量”……一江碧水東流,兩岸綠意盎然,“江豚逐浪”的滄桑巨變正在江蘇各地上演。
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曉文表示,集團把匠心融入長江的脈動中,積極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長江沿線各類保護規劃和生態修復項目中為長江經濟帶築牢“防護堤”,繪就一幅幅如詩如畫的生態長卷。(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柏麗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