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連開兩場低空經濟大會 數字低空如何“振翅高飛” 多重挑戰待協同破局
2025-07-02 09:51:18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江蘇連開兩場低空經濟大會  數字低空如何“振翅高飛” 多重挑戰待協同破局_fororder_20250702_093113_025

江蘇連開兩場低空經濟大會  數字低空如何“振翅高飛” 多重挑戰待協同破局_fororder_20250702_093113_026

  6月下旬,兩場聚焦低空經濟的行業大會相繼在江蘇召開。南京低空經濟發展大會上,中國電科發佈三大産品體系與首套航空運輸大模型,勾勒出低空經濟從技術研發到場景落地的完整圖景。第三屆低空(蘇州)産業創新生態大會暨2025數字低空大會上,近400家國內外企業齊聚一堂,共商“數字低空”大計。

  當無人機如“八爪魚”般在展會現場盤旋,當載人eVTOL機型完成數十米試飛,江蘇正以“空中經濟”破題,在新質生産力賽道上展翅翱翔。同時,《科技週刊》記者也注意到,在這片“低空藍海”中,基礎設施投入與收益的矛盾、數據匯聚及監管的難題、中游服務保障的短板等挑戰,仍亟待多方協同破局。

  雙城“齊飛”,數字低空走進現實應用

  中國電科在南京重磅發佈“天行、天衛、天工”三大産品體系,分別針對低空飛行的管理服務、城市要地的監管防護、飛機平臺的特色製造。

  “‘天行’系統就像低空交通的‘智慧管家’。”中電萊斯信息系統有限公司(下稱“中電萊斯”)空管系統事業部總體室主任何亮形象地比喻,“它的作用是為低空‘修路’,既要規劃主次航線,又要避開敏感區域。”“天衛”系列的“蜘蛛網”低空監視雷達,已在首都機場等場景大顯身手,95%的無人機識別準確率讓“黑飛”無所遁形。“天工”則面向應急救援、海事海監等行業應用,提供特種飛機平臺及系統解決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同步發佈的“天牧”低空大模型,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套航空運輸大模型,同時具備智慧問答、輔助決策等核心能力。在其加持下,“天行”系統通過對超千萬條低空運行規則的學習訓練,在高算力集群支撐下實現了對複雜場景自主查詢效率提升50%的技術跨越,首次實現了“AI驅動”的低空管服模式。

  與此同時,第三屆低空(蘇州)産業創新生態大會暨2025數字低空大會現場同樣熱鬧非凡,蘇州相城區16家低空企業組成的“豪華天團”賺足眼球。

  碳纖維槳葉製造商淞樺航空帶來的三維編織成型工藝槳葉,正叩開噸級eVTOL輕量化製造的大門。

  科比特航空的“共享AI無人機”租借櫃,好比放大版的充電寶設備,掃碼即可取出大疆NEO或玉麒麟Mini3機型,其負責人馮偉介紹,這種2.0版本的共享模式已在廣東驗證成熟,7月將正式落地蘇州景區,“讓航拍不再是專業玩家的專利”。

  更令人矚目的是齊飛航空的W280載人eVTOL機型,其起飛重量2.8噸,時速達280公里,目前已在蘇州盛澤湖無人體系示範島完成數十米試飛。企業負責人透露,下半年迭代版本將在機身結構與飛控軟體上再升級。

  兩場大會如同江蘇省低空經濟的兩面鏡子,映照出産業發展的蓬勃態勢。會上相關數據顯示,南京的低空飛行服務平臺試運行半年便完成10余萬架次飛行,較去年同期增長超5倍;蘇州已集聚數百家低空經濟企業,覆蓋研發設計到場景應用全鏈條,“低空+交通、旅遊、教育”等場景正加速落地。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殷時軍感慨:“從深圳首提數字低空概念,到蘇州南京雙城聯動,數字低空已從戰略構想走進現實應用。”

  全産業鏈佈局,低空經濟發展底氣十足

  在蘇州卓世航空的展位前,那架被觀眾稱為“八爪魚”的超重載級八旋翼無人機,是江蘇省低空産業全鏈條能力的縮影。這家落戶張家港的企業,從300萬元融資起步,正建設大載荷無人直升機研發中心,其負責人徐金浩坦言:“張家港的産業基金就像及時雨,讓我們能在物流無人機賽道加速奔跑。”

  而在昆山花橋,航天時代飛鵬等三家企業組成的“低空經濟天團”,已成為蘇州市領航企業,帶動區域內30家産業鏈企業形成集群效應。目前,從碳纖維材料到飛控軟體,從無人機競速培訓到載人飛行器研發,完整的産業生態讓“蘇州製造”在低空領域話語權漸顯。

  南京的産業鏈佈局同樣可圈可點。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敖萬忠在南京低空經濟發展大會上表示,我國在産業鏈上游研發製造與下游場景應用已具備優勢,但中游的飛行服務保障仍是短板。目前,南京正在填補服務鏈條的關鍵一環——由南京交通集團聯合中電萊斯等單位開發的低空飛行服務平台啟動試運行,通過集成空域規劃與動態管控,以米級精度航線規劃為物流、巡檢等場景提供堅實支撐。“就像地面交通需要交警、信號燈和導航,低空經濟發展中,管、協、服三大能力缺一不可。”中電萊斯首席專家丁一波介紹,“天行”系統在江蘇、安徽等地已實現5萬架次同時在空的保障能力。

  從技術實力到創新生態,江蘇省低空經濟發展底氣十足。南京依託中國電科等央企資源,在氣象預警等核心技術上持續突破,“天牧”大模型的發佈,更讓低空智慧管理站上技術高地。蘇州有紅隼航空這樣連續兩年引入國家級無人機競速聯賽的培訓部門,其教練團隊還輸送了3名選手代表江蘇征戰全運會;河海大學蘇州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機構的入駐,更是讓技術研發與産業需求實現“零距離”對接。正如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副秘書長吳建軍所説:“當ICT技術鏈與低空經濟深度融合,數字底座就能真正為産業保駕護航。”

  直面挑戰,要從“會飛”到“飛得好”

  儘管江蘇省低空經濟展現出“振翅騰飛”態勢,但産業發展仍面臨多重挑戰。

  在蘇州,低空飛行服務中心和低空服務監管平臺的運營數據揭示著管理難題:雖已接入67家企業、批復2442平方公里空域,但仍有不少企業飛行數據未納入監管。蘇州市低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顧錦飛坦言:“就像汽車上路要上牌,無人機飛行數據全接入是安全管理的基礎。今年我們力爭實現市級部門與運營企業數據全匯聚。”南京的低空飛行服務平臺也面臨類似問題,其當前僅服務無人機,向“無人/有人融合”升級仍需突破技術與機制雙重壁壘。

  資金投入與收益不平衡的矛盾,更讓基礎設施建設面臨“陣痛”。蘇州採取“全市統一規劃+國企統籌建設”模式,通過政府引導破解短期盈利難題,但如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仍是長期課題。

  敖萬忠提出的中游服務短板亟待解決:低空通信網絡覆蓋不足、微氣象預報精度不夠、非合作目標探測能力弱等問題,讓高密度飛行場景的安全保障存在隱患。“就像高速公路需要服務區,低空經濟也需要完善的服務站。”敖萬忠強調,“地方主責的管理模式、智慧化管控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破局之策已在探索中成型。南京正在“天行”系統中引入AI大模型,用技術創新提升管理效率。蘇州則聯合無錫、常州推進蘇錫常環太湖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申報,試圖通過區域協同擴大空域資源。丁一波建議,地方政府應牽頭劃設300米以下非管制空域,構建軍、民、地三方協同機制,“低空開放不是放任,而是要像交通規則一樣,先立規矩再通行。”

  在蘇州科比特的共享無人機模式中,我們看到市場力量的創新嘗試;在南京“天牧”大模型的訓練數據裏,我們看到技術賦能的無限可能。當政策引導、技術突破與市場活力形成合力,江蘇低空經濟或許能率先穿越挑戰的雲層,為全國産業發展提供經驗。

  今天看似天馬行空的科幻想像,正是在科技突破的“前夜”變得愈發真實。“比如電影裏哈利·波特騎的掃帚,從技術角度來看,其實就是‘升空’能力的實現問題,現在低空領域專業技術已經突破了最重要的關卡。”丁一波坦言,短期內的挑戰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還需持續提升,但未來10年左右,“每個城市上空1萬架低空飛行器”的未來離我們已經並不遙遠,江蘇正朝著這個目標“振翅高飛”。(新華日報 記者 張宣 楊易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