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正值2025江蘇書展開幕首日,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精心策劃的《遇見高雲》新書發佈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作為連環畫出版社成立40週年的獻禮之作,《遇見高雲》精選了高雲先生藝術生涯中的五部經典連環畫作品,其中包括榮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被譽為20世紀白描連環畫扛鼎之作的《羅倫趕考》,獲得全國連環畫最高評獎的《長生殿》等。
《遇見高雲》新書發佈會以“意·象之間——在連環畫裏遇見藝術大家”為主題。作為2025江蘇書展的重點活動,特別邀請了當今中國美術界和出版界的權威人士擔任嘉賓:高雲,著名國畫家,中國畫學會創會副會長,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兼研究員,本書作者;胡博綜,知名畫家,原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委員;顧華明,著名油畫家,原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社長,原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社長。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編審及“遇見”系列連環畫責任編輯劉竟艷擔任了本次發佈會活動的主持人。本次發佈會,不僅是“遇見”系列第五部出版物《遇見高雲》的首發與推介,更展開了一場關於連環畫藝術創作、學術批評與文化傳播的深度對話。
《遇見高雲》新書發佈會現場
唐詩樓遇知音:一勾一勒間,聽見歷史的回聲
午後的蘇州李公堤,湖水微光粼粼。在唐詩樓這座融合古典園林美學的文化空間裏,《遇見高雲》新書發佈活動奏響了前奏。7月3日下午14時,藝術大家高雲與責任編輯劉竟艷的直播對談如期開啟。
高雲先生分享道:“當年,無論是畫國畫、油畫、水彩還是版畫,畫連環畫是畫家們唯一能展現才情的平臺,能拿到腳本已是幸運。我在創作《羅倫趕考》時傾盡全力,將中國傳統線描與戲劇舞臺的構圖相結合,才成就了這部作品。”在直播中,高雲親自演示了《羅倫趕考》的線條處理技巧。例如,在主仆二人連夜趕路的場景中,主仆衣襟的線條全部向後,“動”感十足,再輔以遠處的村莊和空白處的月亮,營造出靜謐的氛圍,使觀眾仿佛能聽到馬蹄踏在石板路上急促的聲音。
高雲繪《羅倫趕考》原稿圖
直播間觀眾紛紛留言讚嘆:“高雲僅憑線條便能繪聲繪色!”面對這樣的讚譽,高雲先生頗感欣慰。當自己隱藏在畫面中的設計被讀懂時,讀者遇見了高雲,高雲也遇見了知音。
兩個小時的分享過程中,200套《遇見高雲》簽名版在直播間迅速售罄。這也反映出在當下圖像信息爆炸、閱讀方式多元的時代,讀者依然願意為真正的藝術深度而駐足。
名家共話:從《羅倫趕考》到《長生殿》,解讀經典的當代閱讀密碼
傍晚18:00時,江蘇書展中心舞臺上,《遇見高雲》新書發佈會正式開始。一場以“藝術創作—專業鑒賞—出版傳播”為核心的三位一體對談陣容,使得接下來的60分鐘內,思想火花競相綻放,傳統藝術的璀璨光芒閃耀全場。
高雲發言
高雲分享了他對連環畫本質的深刻見解:“連環畫堪稱以畫面講述故事的視覺詩歌。在創作《羅倫趕考》的過程中,我汲取了中國戲曲‘四面不靠’的舞臺處理手法,使得每個畫面都宛如一個完整的舞臺。通過精心安排人物的方向和視覺焦點,感受到當下的氛圍,從而巧妙地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他還以最後一幅“還鐲”的情節為例:“我沒有直接描繪歸還的動作,而是通過人物姿態與環境的襯托,讓觀眾自行‘看’到故事的發展。這種‘留白’的處理方式,正是中國藝術的智慧所在。”中國的唐詩、宋詞、文人畫均蘊含此類意象,大師在創作過程中會充分考慮與讀者的呼應。正是這種對讀者的細緻關照,使得作品充滿了引人深思的韻味與空間。
胡博綜從藝術史的角度對高雲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高雲創立了‘研究型創作’的理念,他在追求美感的同時,深刻理解腳本、嚴謹考據歷史,展現了中國畫的深厚修養。”
《長生殿》是高雲歷時三年的心血之作,其中耗時最長的部分是考據工作。作品中的每一個細節,無論是盤子還是椅子,每個道具都有出處,都以唐代文物作為參考。
此外,高雲在人物刻畫上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皇帝、貴妃、宰相的姿態各異,高雲必須真正融入角色,洞察人物的性格。貴妃發怒時會是怎樣的表情?皇帝又該如何哄慰愛人?確實,高雲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立體鮮活。
在創作過程中,高雲對唐代文化充滿熱情。他本人補充道。“楊貴妃是個寬面頰的女人,身材高挑、骨架纖細、富有肉感,並非單純意義上的胖,而是具有北方大氣特質的女人”,高雲如此想像。所謂“千里尋貴妃”,從《長生殿》中舞蹈的畫面便可窺見一斑。《長生殿》不僅描繪了大唐的雍容華貴,還展現了其嚴謹與歷史的深度。
顧華明從出版傳播的視角出發,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遇見高雲》的出版並非單純的懷舊之舉,而是對傳統IP的創造性轉化。“大家知道嗎,《黑神話:悟空》團隊也會從這些經典連環畫中汲取靈感,這背後的原因何在?因為連環畫是中國傳統線描藝術的精華所在。事實上,許多動畫作品大多源自連環畫的素材,它們所追求的正是連環畫以線條傳情、以構圖敘事的藝術境界。”顧華明分享道,“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能夠在這個時代以遊戲的形式再現,這對我們出版人而言是極大的鼓舞。我們是否也能讓40年前的筆觸在當代煥發新的光彩?”
幕啟新生:當40年前的“慢美學”,遇見今天的讀者
當晚19:00時,活動嘉賓攜手拉開紅色幕布,《遇見高雲》正式開啟了傳統連環畫在新時代的傳播之旅。展現在讀者眼前的並非傳統的“小人書”,而是版式設計契合當代閱讀習慣、紙張觸感溫潤、裝幀形式便於圖像欣賞的全新連環畫作品。這不僅重現了“連迷”心中的經典,更讓未曾領略過“小人書”魅力的文藝青年們愛不釋手。這樣的場景揭示了“遇見”系列的出版宗旨——讓讀者“遇見”連環畫的本真狀態,在閱讀中探尋傳統藝術永不過時的秘密。
《遇見高雲》新書揭幕
《遇見高雲》的新書發佈活動在姑蘇城的夜色中圓滿落幕,但圍繞其展開的討論仍在持續——在這個數字賦能的時代,傳統連環畫是否能夠被視為一種高級NFT(代指非同質化)?面對當代年輕人所承受的壓力,歷經千年沉澱的中國傳統線描技法是否具備治愈焦慮的力量?或許,正如劉竟艷在主持中所講:“當我們探討連環畫的復興時,本質上是在探尋一種抵禦時間流逝的方式——《遇見高雲》讓40年前的藝術語言,繼續向未來傳遞溫情。”
“遇見”系列連環畫匯聚了盧延光、趙奇、葉毓中、吳冠英、高雲等名家的傑作。該系列連環畫的出版宛如一面明鏡,不僅映照出藝術家們不斷錘鍊的技法與匠心,更揭示了我們對於傳統美學基因的重新發掘。在這個圖像氾濫的時代,連環畫反而因其'慢閱讀'特質展現出獨特優勢——它既能滿足當代人的圖像閱讀習慣,又能提供深度審美體驗。那些“會説話”的線條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一幅幅典雅的畫面仿佛在向我們訴説:真正的經典,又豈會輕易過時?它們只是被時光鍍了金,正以嶄新的面貌開啟全新的對話,在新時代中煥發出耀眼的光彩。(江蘇省中國畫學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