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南北結對促轉型:“輸血”變“造血” 技能人才促振興
2025-07-08 15:27:2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近日,淮安盱眙縣技術工人電工培訓班正式開班,標誌著“南北結對·技能提升”盱眙縣技能培訓項目正式啟動。首期培訓班吸引了32名學員參與,他們將在專業指導下系統學習電工技能,提升就業能力,為今後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2025年寧淮掛鉤合作的重要內容,該項目秉持“定向産業輸血”轉向“雙向人才造血”的理念,聚焦技能人才培養,助力盱眙高品質發展。

  從“無”到“有”:擦亮技能培訓第一束光

  “以前一直想學電焊,但苦於沒有機會。現在看到‘盱眙就業’發佈的培訓信息,我第一時間報了名。”參訓學員黃偉表示,“家附近的工業企業越來越多,相關的崗位招聘也很多,這次機會來之不易,我要好好把握,爭取拿到證書,多掌握一項就業本領。”

南北結對促轉型:“輸血”變“造血” 技能人才促振興_fororder_電工實訓現場操作1

實訓現場

  像黃偉這樣零基礎卻渴望改變現狀的勞動者還有很多。此次培訓以“零基礎小白也能行”為宣傳口號,激發了廣大勞動者的參與熱情。截至目前,已有285人報名參加各類技能培訓。

  本次培訓由盱眙縣人社部門主辦,南京交通技師學院承辦。依託南京優質教育資源和豐富的職業技能培訓經驗,項目將幫助本地轉移勞動力轉型為企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實現從“不會”到“會”的轉變。據了解,盱眙縣預計全年將開展技能工種培訓20余期,惠及群眾1000余人次。

  從“低”到“高”:繪就技能人才成長藍圖

  “我們企業有不少一線操作工,但高級技工嚴重短缺。現在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從外地招人又不太現實。如果能把現有員工培養成高級工就好了。”盱眙偉復能源公司負責人向人社部門表達了企業的迫切需求。

南北結對促轉型:“輸血”變“造血” 技能人才促振興_fororder_電工班現場教學

現場教學

  如何推動技能水準從“低”向“高”躍升?盱眙積極借鑒南京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出一條“政企協同、産教融合”的新路徑。一方面,鼓勵企業作為用人和培養的“雙責任主體”,靈活開展崗前培訓、在崗提升培訓等多樣化形式;另一方面,引導企業實施“師帶徒”“老帶新”等“生産線上”的實操教學,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實訓中心,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目前,全縣已有5家企業組織開展了30余期崗位技能培訓,覆蓋多個行業領域。

  與此同時,為減輕企業培訓壓力,盱眙還重新梳理並推出一系列惠企政策,實行“免申報、暢通領、線上辦”等便捷服務舉措,真金白銀助企紓困。截至目前,已為2436人發放技能提升補貼共計181.75萬元,為188人發放崗前培訓補貼9.4萬元。

  從“新”到“興”:技能培訓賦能鄉村振興

  盛夏七月,在盱眙石馬山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的碧根果園裏,幾十名果農正聆聽專家授課。課堂上,老師詳細講解了果樹修剪的目的、原則、方法及注意事項;隨後,大家走進果園實地觀摩示範操作,學習如何根據樹體生長情況和品種特性進行科學修剪。

  “其實我們種植碧根果很多年了,但收成好壞全憑經驗,不敢輕易嘗試新技術。”果農張德福坦言,“聽説南京來的專家要下鄉授課,我立馬報了名。”經過為期7天的系統培訓,張德福順利獲得碧根果種植專業技術證書。結業典禮當天,他的女兒也特地趕來見證父親的“畢業時刻”。張德福笑著説:“沒想到我比孩子還早畢業,這張證書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我們全家的新希望!”這樣的故事,正是盱眙縣南北結對幫扶技能提升項目的生動縮影。技能培訓,正悄然改變著鄉村百姓的生活軌跡。

  盱眙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金昌介紹,今年計劃圍繞13個重點工種開展技能培訓,目標覆蓋2980人次,確保參訓人員基本掌握一技之長,逐步建成一支“高、中、低”梯次分明、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技能精湛的人才隊伍。“我們將繼續深化寧淮合作機制,聚焦産業發展和群眾所需,推動技能培訓走深走實,讓更多勞動者在家門口實現技能提升、穩定就業、增收致富。”楊金昌説。(文/圖 孫青 陳曦 徐素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