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跟著研學去探秘 在盱眙開啟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
2025-07-18 14:24:1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7月17日,淮安盱眙縣實驗小學30余名同學背著書包、帶著好奇心,走進大雲山漢王陵博物館,化身“小小文物探索家”,開啟了一場與漢代文明的深度對話——探秘金縷玉衣、動手拓印古磚,把課本裏的“漢朝”變成了指尖上的“活歷史”。

跟著研學去探秘 在盱眙開啟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18_105307_009

研學現場

  當天上午,學生們在專業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玉得永生”特展,重點觀察了金縷玉衣的玉片材質與編綴工藝、玉棺紋飾中的吉祥寓意,並探究了葬玉與漢代“事死如事生”觀念的深刻關聯。學生們仔細聆聽,認真記錄,沉浸式感受兩千年前的文明溫度。

  “通過本次研學活動,我真切感受到文化浸潤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帶孩子們在大雲山博物館參觀時,當知道那些銅器錢幣,還有這次玉器展裏的玉璧等都出於盱眙本地,那種由內而外的自豪感特別明顯。”縣實驗小學教師戚媛媛説。

跟著研學去探秘 在盱眙開啟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18_105258_697

拓印學習

  參觀完“玉得永生”特展後,重頭戲來了——動手拓印,穿越千年。30名學生分組上陣,在老師指導下親身體驗傳統拓印技藝。第一組挑戰的是古錢幣拓印,學生一邊摸著沉甸甸的歷史感,一邊對比展櫃裏的玉器銘文,原來“五銖錢”上的LiSu 還有這麼多門道;第二組玩轉城磚拓印,看著磚上的雲紋與幾何圖案,仿佛一秒穿越回漢代工地,感受古人建築的巧思;第三組則聚焦瓦當拓印,結合葬玉紋飾細細比對,從圖案中讀懂了等級制度下的社會密碼。完成作品後,孩子們還像模像樣地進行了整理、蓋章、裝裱,一張張拓片不僅是手藝的成果,更是他們和歷史的對話。

  當知道這些文物就出土在盱眙時,學生徐佳亦握著拓包的手都輕了些。原來課本裏的“漢代文化”,不是模糊的文字,是能摸到的紋路、能復刻的美感。

  學生羅睿程説:“拓印漢磚時,當古老的雲紋在我手下慢慢清晰,突然覺得自己像在和千年前的家鄉人對話。原來我們腳下的土地,兩千多年前就有這麼燦爛的文明。”

跟著研學去探秘 在盱眙開啟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7-18_105312_436

活動合影

  此次研學活動,以玉為媒、以拓為橋,通過“手腦並用”的實踐形式,既深化了學生們對漢代政治、經濟、藝術、禮制文化的理解,更在幼小心靈中播下了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種子。盱眙將持續推進“行走的課堂”,讓思政教育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響中煥發新生,引導學生在傳承文化中堅定理想信念,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文/圖 李金強 秦冉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