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從5.7%看江蘇經濟“穩”與“進”
2025-07-24 10:01:25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原標題:發展保持較高增速,效益持續鞏固提升——從5.7%看江蘇經濟“穩”與“進”

  7月21日,省統計局公佈江蘇省上半年經濟“成績單”。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長5.7%,比全國高出0.4個百分點,繼續保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高品質發展向新向好的趨勢。

  江蘇經濟的“穩”與“進” 背後,藏著怎樣的發展邏輯?作為經濟大省,江蘇是如何實現速度與效益的較好統一的?《新華日報》記者從三個維度進行了探尋,展現江蘇高品質發展行穩致遠的內在動能。

  財政穩航:民生投入有保障

  “穩”體現在穩民生、穩預期、穩經濟大盤。

  從財政數據看,江蘇省財政收支穩健運行,民生投入暖意融融。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與2024年全年持平,其中稅收收入增長2.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2.3%。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為中小學教室安裝空調、提供普惠托育服務的幼兒園、提升老人“幸福指數”、實施5.6萬戶城中村改造,新提出打造50個夜間消費集聚商圈……2025年以來,江蘇更加注重惠民生與穩增長相結合,發佈的2025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共涉及12類45件實事,精準新增一批群眾關注度高的項目,目前省內多地已實現部分年度目標或超過序時進度。

  “我現在一天有兩頓飯都在幸福食堂吃,比自己動手做飯輕鬆,吃完飯還能在這兒和老夥計們嘮嘮嗑、歇歇腳。”入夏以來,蘇州學士社區的李奶奶經常在社區食堂吃飯。

  數據顯示,上半年江蘇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分別增長6%、13.3%、4.3%,重點民生領域投入持續加碼。“民生問題的解決和改善,會極大提高城鄉居民未來心理預期,為進一步促進消費創造條件。”省經濟學會副會長、南京財經大學教授張為付表示。

  既要財政保障,也要投資撬動。

  烈日下,南京北站主體結構施工正緊張推進。巨型塔吊高聳,鋼梁在機械臂的牽引下平穩就位;混凝土泵車長臂伸展,將灰漿精準澆築進鋼筋網格。目前,站房的樁基施工已全部完成,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中鐵建設集團南京北站站房2標項目部總工程師王曉東介紹,南京北站車站建築規模大約有69萬平方米,預計未來年發送旅客3650萬人次。建成後,南京北站將與南京站、南京南站聯動補齊南京“米”字形高鐵網最後拼圖,提升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輻射能力。

  由點觀面,基礎設施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和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部分。上半年全省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9%,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0個百分點,為經濟大盤穩健運行提供堅實支撐,既為發展注入動力,也讓民生福祉更有質感。

  産業向新:工業利潤漲勢穩

  江蘇經濟之“進”,不僅體現在量的穩步攀升,更體現在産業結構優化的“進階提質”。

  2025年以來,江蘇省工業經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1—6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為經濟大盤注入強勁內生動力。

  “目前,船廠已建造了34艘LNG雙燃料動力船。新船用上LNG燃料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0%,氮化物、硫化物排放降低近100%。”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忠林介紹,手持訂單的100多艘船舶中,超60%是LNG雙燃料動力船。

  上半年,“造船之鄉”靖江實現造船完工量43艘340.6萬載重噸,手持訂單量399艘4404.5萬載重噸,載重噸同比上升41.9%,骨幹船企生産計劃已排至2030年。1—5月,泰州市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産業集群利潤增長101.8%,表現亮眼。

  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蔣昭乙認為,船舶業作為典型的週期性行業,當前已步入高景氣週期,這不僅對區域經濟增長形成有力拉動,更為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注入了強勁動能。

  從新質生産力的維度觀察,江蘇工業領域的新動能正持續積蓄。

  行業方面,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高於全部規上工業4.4個百分點,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為36.3%,拉動全部規上工業增長2.7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光纖光纜及鋰離子電池製造、電子器件製造、電子元件及電子專用材料製造等行業均實現兩位數較快增長,增速分別為13.3%、18%、16.7%、18.2%。

  “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具有技術創新優勢、市場需求優勢的行業和企業,不斷釋放出增長新動能,推動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省統計局工業統計處處長汪雪敏介紹,下階段江蘇省將持續大力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傳統産業升級、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三線並進”,促進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

  收入上揚:城鄉發展更均衡

  實現發展速度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離不開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究其本源是讓經濟增長的紅利轉化為民眾可感的生活品質提升。

  7月20日,在連雲港市連雲區板橋街道躍進生態園“卡友驛站”建設現場,機械轟鳴,工人們正在加緊平整土地施工。“驛站預計下月底就能投用。”連雲港橋見幸福投資有限公司職業經理人楊韜介紹,過去躍進生態園一度被閒置,公司接手後統一規劃、打造成服務徐圩的車輛停靠站,到時停車、修理、餐飲等綜合服務一條龍,鄉親們也能拿到分紅。2025年4月,公司又與6家企業圍繞農文旅融合等領域的18個項目達成合作,預計年營收超420萬元。

  從一枝獨秀到多點開花,連雲港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2025年連雲港市出臺《關於規範和促進強村公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已有13個強村公司的基礎上,新增組建鎮級強村公司35個,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就業機會,讓鄉親們共享發展紅利。

  從居民收入數據,可窺見江蘇省經濟高品質發展均衡底色。上半年,全省居民“錢袋子”更厚實,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2%,其中農村居民收入以5.8%的增速跑贏城鎮居民的4.8%,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收窄至1.98。

  “這組數據不僅勾勒出收入增長的穩健曲線,更折射出城鄉發展差距持續縮小的向好態勢,印證著江蘇省在推動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堅實步伐。”張為付認為,城鎮居民收入水準的提升,是廣大群眾在改革和發展中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直接要素特徵,表明瞭城鎮居民在工業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中獲得了更多的收益,也是進一步促進消費服務發展的物質基礎。

  滾石上山停不得,中流擊水更奮楫。省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分析,總的來看,上半年各項宏觀政策持續顯效,全省經濟運行呈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下一階段,要繼續著力抓好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進一步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確保“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新華日報 記者 李晞 田墨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