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半年泰州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全省第一,新開工億元項目四百零一個 量增質升,“大海新晨”向高向新向綠
企業利潤是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2025年1—6月,泰州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8.1%、達244.1億元,增速全省第一。
同樣令人欣喜的是,泰州市項目建設質態持續提升。從“小而美”的億元項目情況看,新開工401個、新竣工274個,同比均增長20%左右;從重特大項目情況看,新開工總投資超50億元的重特大項目6個,同比增長100%。
“我們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切實擔負好勇挑大梁的責任,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泰州市委書記姜冬冬表示,立足行穩致遠,著力夯實經濟發展基本盤。聚焦更高“含新量”“含金量”“含綠量”,泰州市堅持以壯大實體經濟為導向,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為路徑,致力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誌的現代化産業體系,著力推動全市經濟安全健康發展。
鏈式發展向“高”,提升主導産業競爭力
7月21日,靖江船企開發建造的15.5萬噸LNG雙燃料動力油船正式交付新加坡船東。此前不久,該船企首制的30萬噸級超大型遊輪順利試航,將馳騁于繁忙的海上絲綢之路。
龍頭船企頻頻創新突破,是靖江“一鏈一核”産業矩陣的生動縮影。“一鏈”的代表江蘇亞星錨鏈,通過自主創新實現300米以上水深浮式平臺係泊系統國産化,成為全球最大的係泊鏈生産研發企業;“一核”則聚焦船舶“心臟”,多凱柴油機研發的遠洋船舶低速機首臺主機已于5月下線,填補了區域産業鏈關鍵環節空白,生産排至2028年一季度。
上半年,泰州市造船完工量83艘46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1%;而手持訂單556艘4952.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0.5%。全市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産業集群利潤107.5億元,同比增長70%,表現亮眼。泰州市工信局運行監測協調處處長吳安源表示,“升”和“降”的背後,是該市搶抓新一輪船舶産業迭代升級的有利時機,加快提升高端船舶研發能力、産業配套能力、智慧化綠色化建造水準,向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船都”快步邁進。
鏈式發展和集群發展“兩手抓”,泰州主動擁抱生物醫藥第三次産業革命,搶先佈局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精準醫療等優勢領域,為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注入強勁動能。預計未來3年,將有40個品種獲得藥品註冊批件,預計新增産值350億元。
當前,泰州正圍繞“産、水、文、人”四篇文章,構建以“大海新晨”為標誌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和“8+13+X”産業鏈群體系,著力打造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泰州市發改委主任陶玲表示,2025年將聚焦有效投入,持續激發項目攻堅的澎湃熱潮,力爭全年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1050個、新開工600個、新竣工420個,以項目建設的“千帆競發”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穩如磐石”。
産創融合向“新”,鍛造産業升級硬內核
2025年2月底,泰州正式加入沿滬寧産業創新帶,推動泰州全面融入上海,加快建立一批科創飛地、人才飛地,承接更多科創成果和優質資源。
4月28日,泰州(北京)産創融合推介會舉行,泰州市政府分別與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京東集團、360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下轄4個市(區)分別與4家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東進上海、北上首都,泰州“向外借力”推動産創融合的步伐鏗鏘有力。泰州市科技局局長賀駿介紹,向內挖潛、向外借力,泰州全面助力“産創融合”打頭陣,深入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以産業創新的實際需求牽引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賦能産業創新,鍛造産業升級硬內核,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底盤支撐”。東奧食品公司每年將營收的5%定向投入研發,低溫超微氣流粉碎技術徹底解決了傳統大麥若葉、羽衣甘藍産品“顆粒粗糙、沖泡結塊”的痛點,生物活性成分留存率提升至90%以上,使産品成功進入母嬰輔食供應鏈,溢價空間較普通産品擴大30%。
泰州市與全國高能級科創平臺合作,成功引進長三角醫學先進技術創新中心,“中國自然人群示範隊列(泰州隊列)建設研究”列入國家科技創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專項,以濟川藥業等為依託單位的省重點實驗室順利重組,建成市重點實驗室117家、區域離岸創新中心30家、企業離岸創新中心111家,招引入駐孵化創新項目227個。
如今,更多不斷延伸的創新枝葉,正在泰州開花結果。上海研發團隊淩晨提交的技術參數,當天下午便在海陵工業園區內的智慧車間轉化為産品原型;復旦大學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生物樣本庫的數據,助力研究人員開展生物醫藥研究……
要素支撐向“綠”,激發轉型發展強動能
6月底,泰州市委網信辦主辦的“e線先鋒 賦能‘四敢’”輝映幸福水城網絡主題活動舉行。“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指揮中心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泰州市PM2.5濃度連續3年低於35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連續4年保持在80%以上。與此同時,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連年增長,2024年跨越7000億元大關。
藍天白雲多了、GDP“含綠量”更高,正成為泰州高品質發展的鮮明標識。“十四五”以來,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0%。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公司對195台拉絲機組進行永磁同步電機改造,年節電量達1517萬千瓦時,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9070噸。雙樂顏料股份公司採用熱華能源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臥式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年節能量達1866噸標準煤。
走進江蘇杭富環保科技公司,5萬噸廢鹽資源化利用項目車間正開足馬力運行。作為醫藥、化工、不銹鋼等産業的重要基地,泰州市每年産生的工業廢鹽量巨大。杭富公司經過多年研究測試,形成了一套廢鹽處置流程和工藝,能處理氯化鈉、氯化鉀、硫酸鈉等各類工業廢鹽,實現了廢鹽100%資源化利用。
變廢為寶的不止“工業垃圾”。萬噸級歐普稀(OHPC)全生物降解材料生産基地項目7月底簽約落戶泰州港經開區,項目計劃總投資5億元,以稻殼、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生産全生物降解材料,且生産過程無“廢水、廢氣、廢渣”等工業排放,預計今年底投産。
“微笑天使”江豚逐浪嬉戲,“濕地精靈”反嘴鷸在江灘棲息覓食,“鳥界國寶”東方白鸛在江面振翅飛翔……眼下,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在泰州“安家落戶”,見證泰州生態環境的變遷。泰州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連續兩年超過90%,實現了“生態越美麗—發展越興旺—百姓越幸福”的正向循環。(新華日報 記者 趙曉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