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鼓樓企業朗坤智慧打造“AI+能源”新標杆
2025-08-29 18:21:1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烈日如熾,正值全國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的關鍵時段。國家能源局日前發佈了7月全社會用電量數據,達1.02萬億千瓦時,這也是月度全社會用電量數據歷史性突破萬億千瓦時大關,高溫天氣和工業生産穩中向好等因素共同推動了用電量較快增長。位於南京鼓樓區的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坤智慧”)承建的“基於雲邊協同的火電安全生産管控數字化平臺”,正保障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電電力”)穩定高效運轉。

鼓樓企業朗坤智慧打造“AI+能源”新標杆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8-29_173633_452

朗坤智慧

  8月26日,《中國電力報》頭版頭條發佈《構建“雲邊協同智慧大腦”——國電電力重塑生産管控AI新範式》專題報道,在業界引起了重大關注和反響。

  “1號機1B引風機失速預警,請及時確認處理!”——國電電力上海廟電廠集控室內,系統發出一條清晰語音播報。值班長立即查看平臺推送的故障診斷報告,按照系統所生成的處置建議迅速操作,成功避免了一起非計劃降負荷事件。從風險感知到智慧診斷再到操作指導,全程閉環響應,打贏了一場設備“保衛戰”。

  朗坤智慧項目負責人介紹稱,該AI平臺開創性地構建了“集團統籌、雲邊協同”的智慧管控全新模式。雲端“大腦”憑藉強大的算力,對全局進行智慧優化並作出科學決策;邊緣“末梢”確保實現毫秒級的實時響應。二者協同運作,如同精密高效的“導彈防禦系統”,實現風險預感知與預干預,防患于未然。

鼓樓企業朗坤智慧打造“AI+能源”新標杆_fororder_圖片 2

“雲邊協同”安全生産管控平臺架構

  值得一提的是,該平臺整體技術已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準,並獲《中國電力報》頭版頭條專題報道,廣泛適用於發電、煤礦、化工、冶金、電子、交通、航空等重資産流程工業企業。在實際應用中,不僅有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升設備運行效能,還能顯著降低能源消耗,全方位為工廠本質安全保駕護航,助推“雙碳”戰略目標實現!

  “大模型+小模型”的深度協同,是平臺最核心的技術突破之一。

  在國家能源集團發佈千億級電力大模型“擎源”後,朗坤智慧迅速響應,創新融合大模型的深度分析與小模型的快速診斷優勢——小模型如“專科醫生”,精準定位設備故障;大模型則像“智慧導醫臺”,調用龐大知識庫智慧推薦處置策略。通過兩者協同,大幅提升系統在運行安全、設備可靠與經濟優化等方面的賦能效果。

  工信部副部長熊繼軍在7月16日調研時充分肯定了該項創新成果,並期待“將大語言模型向大物理模型進一步拓展”,持續深化大模型在能源行業的應用。

  “這種統建統運模式,實施週期短,落地見效快,且易於復用和推廣。”國電電力生産技術部主任溫長宏表示,平臺打破了以往電廠管理“條塊分割”的組織壁壘,率先實現了行業突破性的“五升一降”數字化管控目標——全面提升設備可靠性、機組運行水準、安全管控水準、專業技術管控水準、生産成本管控水準,降低生産人員的勞動強度。

  截至目前,該平臺已接入國電電力旗下12家海內外電廠、37台機組,覆蓋廊坊、綏中、三河以及印尼等基地,實現了“全鏈條、全要素、全場景”的數字化穿透管理。上線以來,累計發出預警55萬餘條,準確率超90%,推動電廠綜合煤耗每千瓦時下降0.45克,機組非停次數同比下降38%,成功避免多起非停與非降事故。

  真正讓數據“活起來”、讓AI“用得好”,離不開機制創新與人才培育。朗坤智慧不僅提供技術平臺,更通過“滴灌式”數智文化培育,助力國電電力打造“人人用AI、人人創價值”的創新生態。通過每月舉辦模型競賽、開展專題培訓,推動從基層員工到管理團隊的AI能力全面提升。

  目前,國電電力全系統已開展13期培訓,新增150多個專業模型,覆蓋汽機、鍋爐等核心設備,並編制《年度典型預警案例彙編》,構建了集案例庫、故障庫、策略庫、模型庫于一體的“四庫全書”,推動行業知識持續沉澱與復用。

  據悉,朗坤研發團隊正推動平臺向“雲邊端一體”架構演進,通過智慧控制閉環實現更深度的生産自動化,讓報警、優化、指導等指令如“毛細血管”般直達設備末梢,全面解放人力。

  作為鼓樓區重點培育的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朗坤智慧的成功實踐是區域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深化“人工智能+産業”融合的縮影。未來,鼓樓區將依託高校科研資源與高新技術企業集群,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如朗坤智慧一樣的科技企業,突破更多關鍵領域技術瓶頸,構建協同共生的數字能源生態,在全國乃至國際能源轉型中貢獻“鼓樓力量”。(文/圖 俞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