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南通如東:“開學第一課”播撒“慈善的種子”
2025-09-01 15:51:39來源:交匯點新聞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愛是永恒的光芒,映出生命的願望……”

  8月31 日,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解放路小學夢想劇場禮堂內,一場以“善韻悠揚”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活動正在舉行。師生同唱慈善歌曲《種子的力量》,伴隨著舞臺上3名學生的領唱,台下的老師和500多名學生齊聲和唱,充滿童真與善意的歌聲響徹禮堂,營造出濃濃的愛的氛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01152033

  “小善舉,大愛心”。在微光成炬環節,少先隊大隊委作為新時代好少年代表宣讀同捐一元錢倡議書。在清脆的硬幣碰撞聲中,老師和學生們紛紛走向募捐箱,投進自己的一份愛心。“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次捐款,更是我們同學們之間的舉手之勞,感覺就是我們獻出了這份愛心。”如東縣解放路小學學生陶梓銘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01152034

  走廊上,一幅十米長的畫卷上,不同年級的孩子們蹲在地上,手握彩筆,勾勒出眼中的美好世界,讓善意有了具象的模樣。在“彩繪善心”環節,同學們將畫卷在舞臺上鋪展開來,扶老奶奶過馬路,幫老人拎菜籃,給老爺爺理髮……孩子們共同繪製的慈善圖景就這樣徐徐陳列出來。“慈善就像我們共同完成那幅畫一樣,每個人添一份色彩,就能匯成美好的力量。” 如東縣解放路小學學生鬱徐睿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01152035

  活動中,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向學生代表捐贈《慈善微讀》讀本,師生代表現場即興朗誦讀本精華內容。“這批讀本將統一存放于學校圖書館,在學校德育課堂的拓展學習中、在課後的閒暇時光裏,同學們從中讀懂善意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壯舉,它可能藏在幫同學撿起文具的彎腰裏,藏在給環衛工人遞瓶水的舉動裏。”如東縣慈善總會會長陳建華説。

  開學第一課,解放路小學精心策劃了以“慈善”為主題的“五個一”活動:共繪一幅慈善畫、同唱一首慈善歌、同捐一元錢、共讀一本書、共演一段情景劇。這堂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把慈善教育從抽象概念變成了可感、可觸、可參與的實踐,既有趣味又有溫度。每一個環節都鮮活動人、直抵人心,引導同學們從入學第一天起,就把“善”的種子深埋心田。“慈善文化進校園不是我們教育教學的附加題,它實際上是激發孩子們的共情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三有新人,我們要將這個慈善真正融入教育。”如東縣解放路小學校長沈霞説。

  今年秋季開學,如東縣將慈善教育嵌入“開學第一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各學校結合自身特色探索創新,讓慈善教育適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幼兒園用遊戲傳遞善意,小學用活動感受溫暖,中學用文化浸潤心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011520351

  “我的小熊給你玩!”在愛民路幼兒園開學第一天慈善情景體驗活動中,四歲的萌萌把最喜歡的毛絨玩具遞給小夥伴,兩個小朋友友好牽手。小幫廚區域裏,孩子們係著迷你圍裙,學著打雞蛋、切蘑菇;小動物餵養角中,他們輕柔地給小松鼠喂食蔬菜,學會了愛護生命。“孩子們在遊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分享、感恩和關愛,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慈善的種子在無形當中悄然播下。”如東縣愛民路幼兒園副園長顧松輝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01152036

  “善是黑暗中的一盞燈,照亮別人也照亮自己”“克勤於邦,克儉于家”……在馬初中的教室裏,初一新生們正將全家共同構思的“慈言善語”分享給新同學,一句句樸實而真摯的話語,展現了每個家庭對慈善的理解。“我的慈言善是克勤於邦、克儉于家。這句話父母從小就教導我,我也永遠銘記於心,成為我生活中的鞭策。”初一四班學生楊藝秋告訴記者。分享結束後,同學們將寫有慈言善語的便簽貼,貼上班級“慈善文化墻”。馬塘初中將慈善教育與學校“從貴和”的校訓深度融合,校園裏的德善廊、崇善廳、至善廣場、善園等場所,處處都有慈善故事和名言警句,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理解“善”的內涵,讓慈善教育有根有魂。“各學科老師將‘善和’文化融入課堂教學,既引領學生積累慈言善語,更注重引領學生將善言轉化為善行。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將‘善’的精神根植于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如東縣馬初中校長朱志剛表示。

  據悉,今年是如東縣“慈善文化進校園”全面鋪開的第一年,全縣29所中小學、幼兒園被納入項目計劃,實現各教育階段全覆蓋。通過一系列活動,不僅引導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培養他們感恩社會、勇擔責任的意識,助力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我們要將慈善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課程體系構建、社會實踐活動深度融合,構建德育特色體系。”如東縣教體局局長姜寧兵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9011520361

  從校園到家庭,從孩子到成人,如東縣正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讓慈善理念走進千家萬戶,推動形成“人人參與慈善、自覺奉獻愛心”的社會新風。如今,在這片土地上,慈善的種子正在紮根、拔節、生長,讓“向善向美”成為文明如東最鮮明的底色。(吳慧 王洪 姜寧惠 張亦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