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近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首輪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調查顯示,江蘇物種數更新至9266種,較2024年公佈數據增加424種。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江蘇生物多樣性呈現總量豐富、類型多樣的特徵。全省陸生維管植物2913種、陸生脊椎動物523種、陸生昆蟲3216種、淡水水生生物2614種。
物種數量持續增加是本次調查最顯著的特點。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尹榮堯介紹,調查期間,全省相繼發現近30種江蘇新紀錄物種。從蘇州市吳中區的毛脈槭到南通市經開區的海邊月見草,從無錫宜興市的凹耳臭蛙到南京市的蕈步甲和亞洲長翼蝠,越來越多的野生動植物選擇在江蘇安家落戶。
此外,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成效顯著。調查記錄顯示,江蘇共有17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和141種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中的受威脅物種。令人欣喜的是,一批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數量實現穩定增長,分佈範圍呈現擴大態勢。溧陽市首次發現“植物熊貓”獨花蘭的野生種群;“昆蟲界國寶”中華虎鳳蝶從2018年僅調查到幾十隻的瀕危狀態,如今已在南京、鎮江新增多個分佈點。(新華社 記者 秦華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