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江蘇宜興“陶都轉身”
2025-09-05 13:55:03來源:上海證券報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一壺,出自丁蜀鎮的窯火之間,黃龍山的紫砂泥在這裡經匠人巧手化作器物;一纜,産自官林鎮的車間之內,銅芯鋁線在這裡經現代工藝織就線纜……這裡便是“中國陶都”江蘇宜興。

  走進20世紀80年代興建的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二廠,與往日窯火不熄、熱火朝天的生産景象不同,現如今,老廠房“陶二廠”煥然一新——一座由國際建築大師設計的UCCA陶美術館矗立。這裡店舖林立,每月的手工市集熱鬧非凡,年輕人帶著創意匯聚於此。

  在“蘇超”帶動下,陶二廠也成為球迷觀賽的熱門地點,賽事期間,在充滿復古工業風的“蘇超之夜市集”中,他們一邊觀看賽場直播,一邊感受陶文化的獨特魅力。

  從“工業舊區”轉身為“文化地標”,擁有7000年制陶史的宜興,沒有止步于“土裏淘金”,而是將陶瓷工藝融入現代工業——從神舟飛船的電子器件到5G通信的濾波陶瓷,從新能源汽車的氮化硅部件到光伏玻璃涂層,制陶的基因在科技創新中煥發生機。

  宜興,一手托著千年陶土的溫潤,一手握著智慧製造的鋒芒,在傳承與突破交融裏,孕育出無數像陶二廠這樣蛻變的故事。

  “陶都”之變:從工藝陶到工業陶

  從宜興丁蜀鎮的古窯址出發,沿途可見陶瓷作坊與現代化廠房錯落相鄰。家家戶戶門前,紫砂壺、紫砂罐等各式紫砂製品堆疊擺放。從以“陶”命名的道路、橋梁、小區,到茶臺上常備的紫砂壺,陶瓷在宜興人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隨著新能源、半導體等新興産業發展,陶都宜興並未止步于傳統産業的堅守,而是憑藉對陶瓷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開啟了向高新技術領域跨界的探索。

  據不完全統計,宜興千余家陶瓷生産企業中,超30%已進軍新能源領域,近30%涉足半導體領域。其中,位於丁蜀鎮的江蘇拜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當地眾多陶瓷企業中頗具規模。這家1989年成立的企業,以傳統陶瓷釉料生産為起點,如今已拓展至光伏、電子陶瓷、汽車等功能材料高新技術領域,實現了戰略轉型。

  2021年,拜富科技董事兼總經理劉溧從父輩手中接過企業。劉溧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早在2016年,拜富就敏銳地察覺到傳統瓷磚業務所面臨的增長瓶頸,“當年,我們成立研發中心,大力加強研發部門的資源整合,並積極將業務拓展延伸至技術玻璃功能材料行業”。2019年,隨著光伏行業快速發展,拜富科技果斷佈局,開展雙玻組件用光伏玻璃背板高反射膜的研發工作,攻克反射率、附著力、耐腐蝕、抗衝擊性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有效提升組件發電效率,並獲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國際領先技術”。

  2020年起,拜富又積極拓展合作業務,通過與華為、法國聖戈班等行業頭部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係,在電子元器件材料和機動車玻璃功能涂層領域實現了突破。“傳統企業要生存,必須培育第二增長曲線。”劉溧深感創新的重要性,“有些項目研發數年,即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都可能沒有成果,但這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據介紹,2022年,拜富科技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將戰略重心錨定新材料研發及應用領域。以公司自主研發的“汽車玻璃熱壓玻璃釉料”為例,該産品適用於汽車前擋熱彎及壓製成型夾層玻璃、側擋及天窗玻璃等多種場景,具備高遮蔽性和高耐酸性。“目前,公司正籌備IPO,同步推進老廠區搬遷與産線智慧化升級。我們相信,在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與工藝不斷改進的前提下,企業能持續發展並積極挖掘新增長點。”劉溧説。

  在“陶都”窯火的淬煉中,宜興不僅以紫砂産業聞名於世,還逐步發展成為享有盛名的“耐材之鄉”。從拜富科技出發,驅車不遠便抵達江蘇國豪耐火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在耐材行業摸爬滾打30多年的周建國創辦國豪耐火。歷經15年,公司已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通過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國豪耐火成功實現從傳統耐材向環保、新能源領域的戰略轉型。

  “前年進入某新能源頭部企業後,我們發現其窯爐熱損失大,能耗問題突出。”周建國説,當時整個行業都存在類似情況,但是缺乏適配的産品,窯爐外壁溫度偏高,“我們介入後針對性解決,將外壁溫度降低50攝氏度,僅此一項,每天就能為企業節約數萬元成本”。

  周建國曾在國有企業任職20年,親身經歷了石油化工耐材的國産化進程。在他看來,只要企業不斷創新、適應變化,就不愁沒有市場。今年上半年,國豪耐火仍保持滿負荷生産。

  “創新是企業立足的根本。不能因一款産品成功就停滯不前,必須在原有基礎上持續精進。”周建國透露,公司研發費用佔全年營收比例超5%,去年和前年更是達到高峰。他還在想,怎麼將窯爐外壁溫度再降一二十攝氏度,“另外,在其他領域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貢獻點力量?”

  纜通世界:從一根線纜到“橫向拓界”

  “纜通世界,材聚官林”,這句話鐫刻在宜興官林鎮地標上。

  從一根線纜起步,宜興逐步鑄就“線纜之鄉”的招牌,官林鎮由此成為無錫首個工業産值突破千億元的鄉鎮。如今,宜興線纜企業跳出低壓民用電纜,産品版圖延伸至智慧電網、深海裝備、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

  “20世紀80年代,宜興敏銳捕捉到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機遇,順勢培育電線電纜産業。”當地政府人士回憶道,電線電纜行業70%至80%的成本來自銅材,而宜興並非銅的主産地。雖無銅礦資源,宜興卻以“無中生有”的智慧建立本地銅材加工廠,實現原材料“就地轉化”。此後,宜興電線電纜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並孕育出江南電纜等一批領軍企業。

  近年來,在線纜産業競爭愈發激烈下,宜興線纜加速“洗牌”,一批規模小、技術弱、缺少核心競爭力的“低小散”企業漸次退出市場,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2023年底,《宜興市電線電纜産業集群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出臺,為當地電纜産業高品質發展錨定方向。

  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2024年線纜行業上市公司整體歸母凈利潤承壓。然而,紮根官林鎮的江南電纜逆勢突圍,即便在下游房地産應用放緩背景下,仍穩住市場份額。“江南電纜通過智慧化改造持續降本增效,過去幾年營收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研發投入3%以上。”無錫江南電纜有限公司財務副總監芮一雲説。

  芮一雲介紹,圍繞電纜製造全工序,江南電纜堅定推進智慧化轉型。2024年,公司投資超億元的全自動特種電纜生産線與立體倉庫全面落成,實現全鏈條智慧化升級,生産效率、物流效率與産品品質同步躍升。

  2024年,官林鎮實現規上工業産值1893億元,集聚電線電纜及輔料生産企業近500家。當地政府人士介紹,如今官林鎮線纜産業已從追求高數量增長,向高品質發展轉型,通過頭部企業引領,著力提升高附加值、自主專利與核心技術品牌競爭力,推動産業提檔升級。

  線纜企業的突圍之路不止于“精耕主線”,更有“橫向拓界”的探索。

  走進遠東,“1985年至2025年”的字樣格外醒目,見證著這家企業40年的成長歷程。20世紀80年代,遠東控股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蔣錫培創辦儀器儀錶廠,由此開啟遠東的創業篇章。如今,遠東在宜興上市公司中市值位居前列,集團擁有近萬名員工。

  “1998年成為行業龍頭後,我們也考慮過‘主業+投資’模式,但2008年金融危機讓我們認清,唯有專注主業方能行穩致遠。”蔣錫培説,遠東成立初期,也曾因多元化“交過學費”,隨後公司及時調整戰略,確立了智慧纜網、智慧電池、智慧機場三大主營業務。

  站在遠東零碳家園概念廳,除了線纜産品,蔣錫培更樂於介紹新業務。“目前我們聚焦優質行業拓展,同時在電池和儲能領域積極培育第二增長曲線。”在他看來,電線電纜行業需求綿長,遠東也希望從一家本土企業,成長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以電線電纜起家,中超控股近年來也在拓展業務邊界。2017年,中超控股瞄準高溫合金精密鑄件行業,開始向航空賽道佈局,旗下江蘇中超航宇精鑄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中超航宇已進入中國航發商發(C919發動機主製造商)的供應商體系。”中超控股創始人楊飛説,公司正積極佈局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賽道,為無人機、eVTOL提供發動機高溫合金鑄件和特種電纜。

  創新接力:新興賽道的集群崛起

  截至目前,宜興共有上市公司20家,其中A股13家、港股7家。“宜興上市公司頗具競爭力,展現出強勁的經營韌性。”宜興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蔣典説。

  在培育新興産業方面,宜興將重點放在人才引育上,計劃通過招引高科技人才、宜興籍院士,為科技創新注入源頭活水。

  徐悲鴻揮灑筆墨繪山河,吳冠中彩筆勾勒人間煙火,胡煥庸劃分中國人口版圖,周培源探尋物理世界奧秘……宜興文風鼎盛。這裡孕育了32位兩院院士、120多位大學校長,以及萬餘名教授,是名副其實的“院士之鄉”“教授之鄉”。

  2024年,宜興再添3家省級院士工作站,江蘇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米道江蘇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中宜金大環保産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入選數量位居江蘇省縣級市首位。

  中宜金大總經理、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許柯説,早在2005年,時任南京大學環境工程系主任任洪強響應南大“走出校門”的號召,探尋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契機,彼時,宜興環科園的環保産業特色就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隨後,南大團隊設立了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科技研發中心。2012年,該研發中心更名為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同年底,團隊與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合資成立了江蘇中宜金大環保産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3年,中宜金大進一步佈局,組建了子公司——江蘇中宜金大分析檢測有限公司。“這一年前後正是環境檢測需求市場逐漸放開的時段,再加上宜興的環保産業也需要相關企業來填補領域空白,更好地服務入駐園區企業,中宜檢測就應運而生了。”許柯説。

  2024年,中宜金大獲批“2024年度江蘇省院士工作站”,依託任洪強院士及南京大學科研團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如今,許柯幾乎每週往返南京、宜興,每到暑假,不少南大學生也到這裡交流學習。

  江南米道則是和食品安全與營養領域專家陳君石院士結緣。誕生於宜興“味稻小鎮”楊巷的江南米道,專注低GI功能性健康食品,公司業務涵蓋一粒種子到餐桌的全産業鏈佈局。江南米道創始人陳媛表示,自2021年起,陳君石院士便帶領科研團隊,提升企業在健康穀物領域的科研實力。

  “選擇大米作為切入點,只因它是日常主食,事關血糖管理。”陳媛説,院士工作站正推動農業向全能型升級,從種子環節佈局産業鏈,尤其聚焦穀物深加工,並在低GI維度實現多元化發展。“未來3年,將重點佈局麥子和玉米,同時強化營養解析,以匹配市場需求,推動産業鏈升級。”

  目前,江南米道已與金龍魚等頭部品牌達成合作,在B端市場初步打響低GI品牌。公司還計劃打造以低GI主食為核心的生態圈,從大米延伸至零食、早中晚餐等領域。

  在低空經濟的浪潮中,宜興同樣乘勢而上。位於宜興的無錫丁蜀機場是無錫唯一的通用機場。憑藉著先發優勢,無錫丁蜀機場已聚集14家駐場航司、24架航空器,業務覆蓋公共管理、科教文體、休閒消費等多元領域。記者在機場看到,日常低空巡檢正在進行,年輕人背著裝備準備參加飛行活動。

  “自開航以來,無錫丁蜀機場圍繞‘低空製造+場景應用’,已拓展創新20余種‘低空+’應用場景,除了大眾消費、公共服務等傳統場景外,地理航測、賽事航拍、應急救援、城市治理等創新場景持續刷新‘低空+’定義。”丁蜀通用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産業聚集+特色園區”的發展思路,目前,宜興與無錫交通集團正合力推進125畝的無錫丁蜀低空經濟産業園規劃建設。

  放眼宜興,産業迭代的浪潮正澎湃——中車中低壓功率器件産業化(宜興)建設項目、中環領先積體電路大硅片項目、12英寸超高清、高亮硅基OLED微型顯示器項目紛紛落地,從傳統産業出發,一個圍繞新能源、積體電路、生命健康的新興産業集群正逐步成形,成為長三角區域轉型的生動注腳。

  從“一壺”走向萬象,讓千年陶火淬煉出半導體陶瓷、新能源部件等科技結晶;從“一纜”走向四海,使銅芯鋁線延伸至深海電纜、航空航天線纜等高端領域;從傳統産業掀起升級浪潮,到新興産業加速集聚,“千年陶都”的華麗蛻變正在發生。(上海證券報 記者 操子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