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南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喜迎469名新生,並於當日晚在嗇園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了“向新·向智·向未來”2025級新生共學課。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李清湘主持共學課,企業代表、校友代表、學院領導班子、教師代表以及2025級全體研究生、本科生與新生家長們736人共學一堂課,活動通過網絡平臺同步直播。
活動現場
“新”然而至。共學課在迎新視頻《“新”然而至正當時》中拉開帷幕。李清湘以“你期待的大學是什麼樣的”為話題,與現場同學親切互動。同學們敞開心扉,暢想大學生活。
萬物向“新”。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錢濤教授“以化學化工與新質生産力”為主題,介紹了學院的學科建設與師資力量,聚焦專業賦能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有效途徑,描繪了化學化工領域的廣闊前景。他寄語新生立足新起點、厚植專業志趣、打開眼界視野、跨越學科邊界,在交叉融通中不斷突破超越。化學與環境系主任姚勇教授介紹了學院四個本科專業和未來前景,並分享了自己科研和育人感悟。
學院優秀校友、南通蘇錫通科技産業園區實驗中學書記、校長耿元元分享了中學教育一線的實踐經驗與育人理念,幫助同學們理解師範專業,做好未來規劃。企業代表中裕科技總裁張小紅博士結合自身三十余載行業工作經歷,為新生深度解讀“企業對大學生的能力要求”。
為展現化學化工學院産教研用相結合的人才協同培養特色,學院13家優質教育實習基地、用人單位通過視頻為在場的新生和家長們呈現了現代化企業的硬核實力與人文溫度。新生班主任代表黃強教授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鼓勵同學們築牢專業知識的根基,積累擁有自主選擇人生道路的實力。
聚勢而“生”。新能源材料與器件224班李文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223班黃銀詩、化學(師範)221班辛雨宸分別分享了在專業學習、科研攻堅、職業規劃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學院8名優秀校友通過視頻的方式分享了學習成長的寶貴經歷以及在職業發展中的經驗與感悟。
“新”向未來。本科新生代表、高分子材料與工程254班的余佳陽同學表示:“學院精心組織的這場新生共學課幫我們打開了認識化學化工領域的新視角。未來我會和同學們一起,以新為帆、智赴未來,在化院書寫屬於我們的精彩篇章。”
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葛雲,副院長葛明和全體新生班主任為新生班級授旗,一面面班旗凝結著學院對新生的殷切期待,是歸屬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的傳遞。授旗儀式後,全體新生起立,集體宣誓。誓言鏗鏘有力,不僅是新生們對大學生活的鄭重承諾,也展現大家勇於擔當時代使命的堅強決心,為新生共學課畫上圓滿句號。
活動合影
兩個半小時的新生共學課有“向新”故事點燃的激情,亦有“向智”分享引發的思考,更有學生、家長、老師們對“向未來”的深深期許。從感恩教育延伸到個人專業成長、行業戰略需求再到國家責任擔當,學院將入學教育、專業啟蒙、校企共育、家校共育融于一體,生動呈現了學院黨建引領匯聚發展合力、産教融合特色育人理念以及激昂向上的精神風貌。(文/圖 劉燁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