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蘇霍協作 讓天山佳果長滿幸福路
2025-09-09 09:50:13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原標題:蘇霍協作,讓天山佳果長滿幸福路 “我們的日子就像西梅一樣,越來越甜!”

  霍爾果斯市伊車嘎善錫伯族鄉喀拉塔斯村的林果基地裏,陽光透過枝葉灑在外皮光澤發亮的西梅上,果農李海豹手持果剪穿梭林間,飽滿的果實落進果籃時發出清脆聲響。“10畝西梅,一畝收了1500多公斤,按每公斤8到10元算,一畝地能掙1萬多元!”他捧著剛摘下的西梅,笑容格外燦爛,“我們的日子就像這西梅一樣,越來越甜!”

  從解決銷路難題到搭建全産業鏈體系,從引入先進技術到打造特色品牌,江蘇援疆團隊全力幫扶霍爾果斯林果“出圈”,讓“甜蜜果實”真正變成當地群眾的“幸福果實”。

  破局:從“愁賣果”到“盼豐收”

  “果子再好,賣不出去也是白忙活。”回想起幾年前的光景,喀拉塔斯村果農努爾·阿力普仍有些感慨。伊車嘎善錫伯族鄉地處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區,充足的光照讓這裡的西梅、蘋果風味獨特,卻也因地處邊疆、銷路不暢,“好果子”難賣“好價錢”。有一年努爾·阿力普種植的七八十畝香妃海棠果迎來豐收,可銷路成了難題,看著滿園的果子,努爾·阿力普急得睡不著覺。

  轉機始於江蘇援伊·蘇州工作組的到來。得知當地果農的銷售困境後,工作組迅速對接設在蘇州的霍爾果斯農産品展銷中心,協調蘇州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短短幾天,努爾·阿力普的果子就被搶購一空。

  “2025年的香妃海棠果每公斤可以賣到8塊2,而去年只有5塊4。”努爾·阿力普再也不為銷路發愁,“有了展銷中心,我們只管把水果種好,其他的都不用操心。我現在就想著明年怎麼將品質再提升。”

  自“十四五”開始,江蘇援伊·蘇州工作組累計投入近300萬元,建成霍爾果斯農産品展銷中心,為當地特色農産品搭建了“走出去”的平臺,還與蘇州南環橋批發市場等實體市場以及多家線上平臺建立起採銷合作關係。目前入駐展銷中心的産品涵蓋牛羊肉、奶製品、鮮果、乾果、蜂蜜、薰衣草製品等50余個品種。中心累計自主完成新疆農産品採購1.3億元,帶動聯盟採購商到霍爾果斯採購超5000萬元,助力近900戶農牧民脫貧致富。

  升級:從“粗放賣”到“精品化”

  伊車嘎善錫伯族鄉蘇霍林果科技加工産業園裏,一座現代化的林果分揀封裝中心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

  “中心預計2025年下半年正式竣工,投産後智慧分揀設備可快速將不同大小、品質的蘋果精準分級,工人們再將分揀好的水果清洗、包裝、入庫。”産業園負責人指著智慧分揀設備告訴《新華日報》記者,“以前我們賣水果都是‘論堆賣’,不管大小好壞,統一定價,優質果的價值根本體現不出來。”今後蘋果經過分揀,果徑60毫米以上的優質商品果佔比能達到90%,相比通貨銷售,年增值預估可達700萬元。

  這座林果分揀封裝中心,是江蘇援伊·蘇州工作組投資1000萬元建設的興邊富民項目。中心打造的現代化生産線集分揀、清洗、包裝、冷鏈倉儲于一體,投産後每月可分揀蘋果1000余噸。通過精細化加工和品質管控,霍爾果斯的林果産品正逐步向“精品化”轉型,市場競爭力將越來越強。

  除了升級加工環節,蘇州工作組還牽線搭橋,積極推動種植端的標準化。霍爾果斯農業科技發展集團與蘇州農業企業合作,引入標準化種植技術,指導果農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害。“以前種果樹全靠經驗,現在有專家上門指導,果子的品質和産量都提高了不少。”李海豹拿起一顆西梅向《新華日報》記者展示,“你看這果型多規整,而且果肉細膩,在蘇州市場特別受歡迎!”

  協作:從“單向幫”到“雙向贏”

  “沒想到在霍爾果斯也能買到這麼多蘇州的好東西,以後再不用託人從外地帶了!”7月5日,“蘇品蘇貨”霍爾果斯展銷中心開業當天,絲綢紡織、家電3C、母嬰用品等蘇州優質産品整齊陳列,市民王女士挑選著心儀的商品,滿心歡喜。

  展銷中心裏,蘇州産品與霍爾果斯林果、奶製品相映成趣,吸引了不少當地群眾和遊客前來選購,成為蘇霍兩地經濟文化交流的新窗口。

  “這是我們工作組打造的‘雙向奔赴’幫扶新模式。”江蘇援伊·蘇州工作組組長孫曉江介紹,一方面,“蘇韻伊情 悅享四季”品牌活動讓霍爾果斯特産走進蘇州——春季“雲品”農産品、夏季百場展銷、秋季溯源直播、冬季“雙十二”狂歡購,已幫助霍爾果斯銷售農副産品超1.4億元;另一方面,將蘇州優質産品引入霍爾果斯,既豐富當地群眾生活,也為蘇州企業開拓了邊疆市場。

  夕陽西下,喀拉塔斯村的果園裏,滿載西梅的冷鏈專線貨車緩緩駛出,運往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霍爾果斯農産品展銷中心。(新華日報 記者 盧曉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