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以法治之筆繪就“詩和遠方”新圖景 徐州司法為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2025-09-09 14:10:2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徐州雲龍湖的粼粼波光與漢文化景區的熙攘人潮,勾勒出徐州古今交融的畫卷。從“漢風古韻”的歷史迴響到“美食城市”的煙火蒸騰,再到“球迷之夜”的活力迸發,徐州這座兼具兩漢風骨與現代活力的城市頻頻“出圈”,吸引廣大遊客前來打卡。

  這座城市的每一次精彩綻放,都鐫刻著法治的印記。近年來,徐州市司法局以法治為筆,精心繪就保障與服務藍圖,為擦亮“快哉徐州”文旅品牌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法治築基 繪就文旅發展藍圖

  為傳承淮海戰役精神,確保淮海戰役紅色資源一體化保護,徐州市主動牽頭,積極主動與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河南省商丘市開展跨區域立法溝通與協商,著力破解各地管理層次、管理部門、管理力度差異難題,打破行政壁壘,推動跨省紅色資源整體性協同保護,促進區域間文化交流與合作深化。2025年7月1日,該條例正式施行,實現了全國首次跨省際市級層面開展的紅色資源保護協同立法,為淮海戰役遺址遺存的保護、管理、傳承、利用提供了統一的制度保障。

  不僅如此,面對文旅産業深度融合與新業態崛起的複雜法律需求,徐州市司法局聚焦城市品質提升、歷史文化保護、法治環境優化等重點領域統籌立法項目,相繼推動出臺《徐州市旅遊促進條例》《徐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為文旅産業發展構建清晰穩定的法治框架。

  法潤民心 守護文旅煙火氣

  “且慢!”雲龍湖畔,古裝“蘇軾”一聲喝止,穿越普法劇《護花·護漁》火熱開演,遊客在歡聲笑語間悄然收穫法律知識。這正是徐州市司法局創新“法治+文旅”融合模式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徐州市司法局著力實施法治文化浸潤工程,將法治元素融入景點建設,全市20家4A級以上景區和重點鄉村旅遊點開設法治廣場、法治街區、法治園地、法治長廊等,實現法景與美景和諧共生;依託梅花節、杏花節等重要節點,經常性舉辦法治文化節目巡演、法治遊園會、法治非遺文創集市等活動,針對旅遊中常見問題,提前梳理涉旅法律服務清單,高效率指引遊客辦理法律業務,持續增強法治文化傳播力、影響力、感染力。

  如今,從潘安湖濕地公園的法治文化長廊到蘇超聯賽現場的法治標語,法律知識不再停留于紙面,而是沉入生活日常,既“接地氣”,又“有靈氣”。

  ‌規範執法 激發旅遊市場活力

  “多部門聯合檢查效率高,一次到位,既減輕了我們反復迎檢的負擔,也方便我們儘快集中發現問題。”在一次“綜合查一次”聯合檢查後,徐州某景區負責人點讚道。

  為營造安全、有序、整潔的旅遊環境,保障遊客舒心、放心遊玩,徐州市司法局立足行政執法監督職能,積極推動出臺《深入推進綜合監管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指引(試行)》,把持續規範涉企行政執法行為作為優化文旅環境的關鍵舉措,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通過構建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協同監管機制,組織引導相關部門對景點、酒店、餐飲等多領域開展聯合檢查,並運用“伴隨式執法”監督提升執法規範化水準,著力為市民遊客打造規範文明的城市環境。

  多元共治 打造矛盾化解樣板

  外地遊客鄭女士帶孩子去賈汪某滑雪場玩,遊玩中孩子意外受傷,後因治療費用與滑雪場産生糾紛。茱萸山調解團隊及時主動介入溝通,最終就醫療費用賠付達成一致意見。

  遊客多了,難免出現矛盾糾紛。徐州市司法局通過“靠前服務、即時解紛”的工作模式,在重點景區打造涉旅糾紛流動調解驛站和法律諮詢站點,開通涉旅糾紛化解綠色通道,對於景區糾紛進行主動摸排、及時響應、就地化解;積極構建“十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編印發放《公共法律服務“十分鐘”便民服務指引》,常態化運行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閉環工作機制,圍繞遊客需求打造全鏈條法律服務體系,從前端築牢消費維權防線,守護著徐州的“煙火氣”。

  未來,徐州市司法局將持續聚焦文旅經濟發展中的法治新需求,優化法律服務供給,深化法治文化融合,為建設淮海經濟區文化旅遊中心提供更強勁的法治護航力量。(文 陳琰 趙文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