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體育聚能美好生活 2025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 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啟幕
2025-09-12 17:21:4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9月12日,2025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 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以下簡稱“兩個博覽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本次博覽會以“體育聚能美好生活”為主題,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搭建傳承中華體育文化、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促進體育文旅融合發展的優質平臺,展示“十四五”時期體育發展新成果,激活體育消費潛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體育聚能美好生活 2025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啟幕_fororder_圖片 1

開幕式

  來自國家體育總局、江蘇省人民政府、地方政府、各省區市體育局、科研院校、參展企業等單位的領導嘉賓出席開幕式並觀展。國際奧會主席柯絲蒂·考文垂發來視頻致辭。

  開幕式上,倫敦2012年奧運會男子舉重69公斤級冠軍林清峰現場向中國體育博物館捐贈奧運金牌,眾位奧運冠軍現場共同見證。2025年的開幕式內容更加豐富,涵蓋機器人拳擊表演、跆拳道空手道表演、武術街舞表演、戶外運動精品線路發佈、重要學術成果發佈等重點內容,形成“傳統與現代交織、科技與體育共生”的生動場景,全方位呈現體育的多元活力。

體育聚能美好生活 2025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啟幕_fororder_圖片 2

主題展區

  2025兩個博覽會規模5萬平方米,規劃體育文化體育旅遊主題展區、各地體育文化體育旅遊展區、特色運動項目專業展區、體育科技及服務展區、國家及國際組團展區五大展區,設置一個路演推介區,特設一個外貿優品專區,同期開展多項特色突出、趣味十足、參與性強的配套活動。其中在主題展區,共展出文物藏品及藝術作品200余件/套,

  兩個博覽會得到社會各界廣泛支持,共500余家單位參展參會,境內31個省區市體育部門全部參展、再次實現“大團聚”。近20家總局直屬單位及運動項目協會參展,近百家中央及地方媒體現場報道,構建跨區域、跨領域、多元化的大協同發展格局,彰顯全國體育系統“一盤棋”推進體育文化建設的凝聚力。主賓省山東省以“好運山東 活力齊魯”為主題,以體育為紐帶串聯起山東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旅遊資源。京津冀、川渝蓉、遼吉黑組建聯合展臺,助力區域協調發展。

體育聚能美好生活 2025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啟幕_fororder_圖片 3

展區現場

  聚焦“科技+綠色”,特設體育科技及服務展區,全面展示體育運動科技、智慧體育産品、體醫融合創新産品、數字化運動生活服務平臺等體育數字化成果;拳擊機器人表演、下棋機器人對弈、無人機足球聯賽,讓群眾感受體育科技的新奇與樂趣;節約辦展,鼓勵綠色環保材料循環再利用,推動體育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

  同時依託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等國際綜合賽事契機,今年展會進一步聚焦中外體育文化交流,拓展國際視野。國際前沿熱門的旅遊城市攜體育IP品牌參展,分享先進發展經驗。

  2025年是中古兩國建交65週年,博覽會同期開展中古體育交流紀念活動。“山海萬里 心手相牽——中古體育交流紀念展”深入展示中國和古巴在體育領域交流合作的豐碩成果。來自拉美14個國家的自媒體組團來到現場,20多位國際博主在現場做交流分享。

  “2025國慶假期戶外運動精品線路”發佈,同期推介36個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40個中國體育旅遊精品項目,以博覽會為平臺,進一步推進政府、市場、社會資源的對接與合作,促進優質項目的簽約落地。博覽會分會場主題活動涵蓋蘇州全市、輻射周邊地市,通過體育消費夜市、體育嘉年華、群眾賽事聯動等,提振體育消費,助力全民健身。

  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由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奧委會主辦,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由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國奧委會、中國旅遊協會主辦。2023年至2027年,兩個博覽會連續5年落戶蘇州。2025兩個博覽會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州國際展覽中心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展覽時間為9月12日至14日,展覽地點為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文/圖 蘇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