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豐收節江蘇主場活動奏響鄉村振興動聽音符
2025-09-24 10:11:13來源:新華日報編輯:李誠責編:李誠

  原標題:豐收節江蘇主場活動奏響鄉村振興動聽音符 慶豐收 賞豐景 享豐饒

  滿眼豐收圖景,滿溢豐收喜悅。9月23日上午,以“慶農業豐收、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省主場活動在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嚴家橋村舉行。“蘇農優品”豐收季大市集、農業非遺表演、“青繪鄉村”推介、鄉村主理人及青農創業新業態推介等多個農味十足、新意滿滿的活動,營造出共慶豐收、共享喜悅的節日氛圍,也為現場農民朋友和“三農”工作者呈上了一份多彩、溫暖又接地氣的豐收盛宴。

  “新農人”代表講述豐收故事

  活動現場,“新農人”代表朱一鳴分享了豐收感悟。作為無錫本地的“茶二代”,朱一鳴是一名返鄉創業的海歸,他經營的茶園為周邊農戶提供種植、加工、收購一條龍服務,帶動茶葉種植面積800多畝。“今年,我們鬥山白茶園喜獲豐收,還舉辦了採茶、炒茶等一系列活動推廣茶文化,打響茶品牌。我們將用創業創新活力激發鄉村發展潛力,讓無錫茶鄉成為更多創業者嚮往的‘詩與遠方’。”

  另一位“新農人”代表吳舒涵,七年前還是大城市裏的銀行職員,如今,她帶領合作社流轉土地7000多畝,種植稻麥等糧食作物,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近300個。“今年,我省率先就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門立法,佈局建設200多個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消息,讓我備受鼓舞。我堅信,全省7.4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吳舒涵説。

  今夏以來,“蘇超”火爆出圈,密集的流量和超高的人氣成為推廣江蘇各地農産品的最強“助推器”。活動現場推出了《跟著蘇超品美食、豐收暢享十三鄉》相聲節目,各地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農産品品牌與鄉村美食同臺PK,它們不僅是舌尖上的風味,更已成為帶動一方鄉親致富的“金色産業”。

  連雲港東海穿戴甲和宿遷沭陽花木直播團隊來到活動現場,通過“情景劇+現場直播”的真實還原,生動演繹電商主播如何借助一根網線、一方螢幕,聯農帶農、助力增收。精彩的演出和真實的創業故事,引發現場農民朋友和鄉親們的陣陣掌聲與歡呼,將整場活動的氣氛推向高潮。

  慶豐收,底氣足。今年以來,全省上下全力抓好農業生産,有效克服前期旱情等不利因素,夏糧産量保持基本穩定,總産284.3億斤,秋糧苗情總體好于上年,豐産豐收在望。“菜籃子”産品品種豐富、供應充足,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穩定向好。

  農民朋友收穫“豐收福袋”

  “今年,我們村加快了産業發展步伐,新建了江村稻米文化園、黃溪有漁湖畔小院,引進了九畝半研學、趣浪黃家溪水上運動、馬術等鄉村休閒新業態。”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黃家溪村黨委書記陳志明紮根基層18年,帶領黃家溪村從一個落後村,成為資産過億的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活動現場,他分享了今年村裏的新發展、新收穫,“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走好鄉村振興路的勁頭更大了!”

  豐收的喜悅,離不開實實在在的惠農政策支持。今年的省級主場活動首次創新採用音舞快板等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把政策宣傳“唱出來”“演出來”,讓省級與無錫市的一系列助農惠農舉措,好聽、好懂、更好記。

  據了解,省農業農村廳彙編的《江蘇省2025年強農惠農政策清單》,梳理整合了已經頒布的國家和省級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農業産業發展、農業科技推廣等8大類100多項惠農資金政策,“一本清冊”讓補貼更透明、農民少跑腿。今年重點推動了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破解小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生産難題,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效銜接。同時,活動現場還向農民朋友們贈送了“豐收福袋”,內含特色農産品、和美鄉村助農惠農權益卡、民宿優惠券、寵物消費券以及致富故事等。

  “豐收市集”激發消費活力

  “您嘗嘗,這雪桃脆甜爽口,單果能長到一斤多。”在“蘇農優品”豐收季大市集的攤位上,無錫羊尖鎮嚴家橋錫桃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黃欣悅熱情地向顧客介紹著自家的精品雪桃。她告訴記者,這款雪桃引自雲南玉龍雪山,在嚴家橋的70畝種植基地煥發出新生機。“旁邊這是我們的深加工産品雪桃酒。”黃欣悅説,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最大化利用雪桃的價值,也開闢了新的增收渠道,讓“一顆桃”的效益實現了倍增。“豐收節是一個影響力巨大的平臺,這次參展極大地帶動了我們産品的宣傳和銷售,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和市場的熱情。”她説。

  活動中的“蘇農優品”豐收季大市集,是首次打造的環節。省內各地入選國家農業品牌精品名錄和江蘇農業品牌目錄的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在集市上集體亮相,除了南京鹽水鴨、洪澤湖大閘蟹等土特産,還有一些現場製作的文創伴手禮。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以來,全省各地加大農産品産銷銜接力度,打造鄉村消費新業態新場景,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助力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上半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8%,農業農村消費活力不斷激發。

  2018年以來,江蘇圍繞“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辦節宗旨,精心策劃並舉辦了一系列富有江蘇特色、展現江蘇擔當的慶豐收活動,各地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共同支持辦好豐收節活動,從共慶豐收中提升使命感、從同享喜悅中增強自豪感。(新華日報 記者 吳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